标题: 魏延子午策新论:取陇右?先下关中, 不论是弱敌还是强我,都需要长安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9-10-28 03:3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09-10-27 13:05 发表
大哥~第四次北伐可分明有木牛运粮啊,如何证明仅用上硅一处粮食就可满足?另外,外线作战的补给远不止粮食一种,还包括军械的补给,伤员的救治等等。


关于最后的问题,相当的明显,在第一次北伐阶段,凉州并无充分的军备,而且此地在第一次北伐前没有受到中央足够的重视和足够的监管,与中央貌合神离,要不也不会有“三郡皆叛“  “卿能断陇,使东兵不上,一月之中,则陇西吏人不攻自服”之说了。

换言之,先打陇右,则关中必救,先打关中,则陇右很可能观望。(当然,蜀汉如果决战失败了,回撤途中必然受到陇右的进攻。)而且,陇道要较多,且无足够坚城帮助据守,而函谷关、潼关一线,自古就是天然屏障。如果能占据雄关,对蜀汉的战略决战会更有利。

第四次北伐有木牛运量也发生了一件事情----大雨绝道,漕运困难。两军加起来十五万以上军队的开销,更不用说还得算上硅处发生战争对收麦的损害率。

军械补给?诸葛亮还没打啥攻坚战呢,就要补给军械了?伤员救治?诸葛亮占领了上硅郡县,还要靠汉中来伤员救治??这开玩笑吧?

凉州军无充分准备?还是因为诸葛亮的疑兵把魏军主力都吸引到郿县去了,而面对蜀军主力突然出现在陇右才有此变?

先打关中,则陇右很有可能观望,雍州诸军呢?人间蒸发,不能骚扰了?郭淮呢?这位使羌户平出余量,以为军用的深得人心的刺史突然默不作声了?陇右观望?没有受到打击和威胁,还能让郭淮都动不了,只能呆在陇右观望?omg…… 兄弟,你得让多少人突然变成无能才能让关中被诸葛亮吃下了?

诸葛亮连祁山堡垒都没攻下来,不要说祁山堡垒,连陇右一些小县也不是轻松拿下,还如果能占领雄关。。。。洛阳发兵自潼关最多不过需要10天的路程,结果潼关连10天都守不下来,守关者弃关而逃?既然都假定好这么优厚的条件给蜀军,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你支持出兵关中,不过是认为能轻易拿下长安,可以无视关中诸军,可以无视凉州刺史郭淮,可以无视雄关轻松拿下,而事实上诸葛亮认为此计过倾危。你觉得诸葛亮屯驻汉中一年之久,不先了解过关中情势,对关中完全一无所知全凭自己想像说此计过于倾危?

以诸葛亮的个性能得出此计倾危,不具备可行性,却在兄弟你的眼中突然成了轻松无险的策略了,诸葛亮即使再无武略,以他赏罚二十皆亲省之的行为,不至于弄不清楚关中的守备力量有多少吧?如果这样,不要取潼关了,直接打下洛阳对蜀军更有利,蜀军去打洛阳好了。直接复兴汉室了

[ 本帖最后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9-10-28 03:3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9-10-29 13:5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暴民 于 2009-10-29 03:03 发表
你到底从何看到是两日四百里,明明写的是保守计算当日行四百里,三国时期能否有好马可跑六百里或八百里加急可能是问题。另千二百里与三千六百里都已经是同属长途行军,因此速度已经是有参考价值,正如跑一百米和四百米是有不同跑法,但跑十公里和四十公里的差别就小得多。司马懿带领的大军,大军的辎重可是会大大拖慢部队的行军速度,相对来讲,洛阳去辽东可是有大段路是可以依靠水路运输,速度理应较快,看诸葛亮的木牛群行才只有二十里,特行才有数十里,千里奔袭,部队可是没有办法离开辎重太远。魏延是用小部队偷袭,基本上只用输卒运粮,速度上自是不能与正式的行军来计。

首先没有史料是提及魏军是有从陇右调兵到关中,魏国本来就没有怎样预防蜀汉,陇右甚至没有不属夏侯楙的都督范围,在陇右屯驻的雍州刺史更是没有加军号的单车刺史,曹魏有多重视从人手的编制已经可以看到。汉中之战可以已经是九年前的事,当时不少部队都是跟随曹操入关中,在回师关中当初或者还留了一段时间,曹操一走自是把他们带回关东作战或回归原驻地,曹魏认为蜀汉北伐的机会不高,留下的也不会是一线的部队。三郡降也没有史料提及是因为驻军东移做成。

关中作为军事都督区,本身会有一定数量的存粮,郿城距离洛阳也不算是很远,蜀汉驻军街亭,街亭距离汉中基地也不算短,进入武都后已经算是敌境,这比魏军在本土的前线基地補給更困难,显然魏军并非是有太大压力,因此为什么北伐应当先攻关中,占领这前线指挥和补给基地,等魏军一切军资都需要从关东调过来。

司马懿率领的是大兵团援救陇右,自然选择从便利的关山道进入陇右,这样才能阻止蜀军封锁这便利大道,也有足够的空间展开部队。第二波的部队当时也已经由征蜀将军卫臻率领向武都进发,目的是切断诸葛亮粮道,诸葛亮在这部队前进到长安时已经撤退,卫臻因此留在关中一段时间为司马懿修整河道,开垦出大量的农地,使日后关中魏军不但能自给自足,还有余力运补关东。

第五次北伐的防区远少于守陇右,正面只有斜水至五丈原这样的距离,最多是几十里的防线,守陇右单从街亭到武都这一线已经有数百里,防护这样长的防线要用的兵力不会少,你能用来种田的兵力就会很少。如你要劫敌方的粮,那进攻的时间就受限制,只能在秋收时发动,但魏军也不会轻易就任你劫粮,事实上第四次北伐在魏军干扰下也没有什么取得多少粮食,因此还是要依赖汉中补给,最后也是缺粮撤走。

陇右的人口移到关中在史料上没有怎样提及,移入的是从新占领的益州就有。陇右能支持住魏军自然是魏军不光只自吃当地的粮食,自己有带,而且从关中运补陇右也方便,从郿城这前线驻地补给陇右也不是很远,走的还是便利的大道,远比汉中运补陇右便利得多。

南宋有自己的问题,吴蜀一样是问题多多,大环境两者接近就有比较的价值,川军的兵力与蜀军接近,面对的金军兵力也不弱于曹魏。另外空有经济能力,没有办法人去带兵操兵也是没有战力,没有战力的部队再有也不能打胜仗,只有吃跨政府。这可不是现代,可以用兵器来增强战力。

三国时期有没有马匹能日行六百里和八百里是问题,这个是出自于何处?而且,单匹马的日程和换马加急跑的路程又是不同的一个概念。我们已知的行军速度都能达到一日一夜300里。这是一队军队的行军速度。作为驿马有可能只跟行军速度差不了太多?

拜托,司马懿是大军器械一并发到上庸又是哪本书提及的?司马懿需要陪着辎重一起跑到上庸?大概阁下忘了是吧,上庸那孟达要反而已,还有其他魏国将领存在,更有跟孟达有隙的申氏兄弟,司马懿伐孟达根本就跟第四次北伐一样。不怎么需要考虑你口中的那“辎重”问题,诸葛亮的木牛流马降低的是运输的人力成本,从来没说提高了运量的速度,还是在险山栈道上的速度而已,更重要的,诸葛亮有跟随着木牛20里的速度推进向祁山么?显然是快于木牛多得多的速度进攻祁山去了魏延跑的可是660里栈道,难不成这又能跟司马懿走的大道相比?

司马懿去辽东有大段路可以依靠水里运输?难道把隋炀帝的运河提前了几百年??我就没怎么听过河北战事里依靠水路行军的事例。如果那上面有可节省大量成本的水力运输可依靠,史料上怎么会变成了司马懿出兵4万都有朝臣议论说“耗费太大”??

首先就没人说过陇右的兵力被调到长安,而是雍州驻军,也就是西线主力部队被疑兵牵引到郿县了。

<渊司马郭淮乃令众曰:“张将军,国家名将,刘备所惮;今日事急,非张将军不能安也。”遂推郃为军主。郃出,勒兵安陈,诸将皆受郃节度,众心乃定。太祖在长安,遣使假郃节。太祖遂自至汉中,刘备保高山不敢战。太祖乃引出汉中诸军,郃还屯陈仓。>

汉中诸军被丢哪去了,阁下可有依据?曹操把军队带回长安?当时刘备还没死呢,按魏略说魏国不注意蜀国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备死后,数岁无声,陇右略无预备。注明:陇右。其次,重视不重视蜀军,从听闻蜀军出动,所做的安排仅仅是以曹真替代夏侯懋为关中都督就知道,关中驻军不会少。更何况诸葛亮还认为悬危。你觉得,诸葛亮是没事找事,明明雍州军不多,还要扬声取郿来多此一举?

没有史料说明,更具体的应该是没有魏方史料说明陇右顷刻间三郡反叛是因为西线大部队被牵引在梅县吧?赵云传、诸葛亮传不是史料了?

梅县去洛阳几里?汉中去街亭几里?过了武都是敌境,问题就在于当时这敌境确实“略无预备”。除了祁山堡垒有点力量,其他地区自保尚且不足。攻占关中?伟大啊,魏延一说取长安,长安以西可为蜀所有。现在倒成了整个关中都能被诸葛亮攻下了。关中和蜀汉战力真的这么悬殊,诸葛亮得出过于倾危的判断难道真知识出自他自己脑袋?魏国又凭何在收到蜀军出斜谷时让曹真去督这二线战力的部队对抗诸葛亮?

更不用说第一次北伐结束,洛阳的部队并没有被命令留屯雍州。后荆州有事,张合还是督关中诸军前往荆州去的。凭的还是雍州兵团的力量,到了第四次北伐之后,才逐渐加强了关中军力。这足可说明原来关中诸军并非什么二线部队。

说到底,阁下也完全没有任何史料说明魏国第一次北伐时期的关中弱得让蜀攻伐变得有可行性。

卫臻这位同学被派发的时机是什么暴民同学又可有留意?华阳国志记载,当时夏天霖雨,漕运多艰难,诸葛亮和司马懿都在寻找断对方粮的方法,卫大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才出现的。也就是说,这位卫大人,在蜀军粮运不畅的情况下才被派出,其他像第一次北伐和第四次北伐中期之前根本就从来没考虑过。为什么呢?

谁说过守武都到街亭一条长线数百里都要布置兵力?哪有必要每点皆守?难不成你理解为诸葛亮在沿路数百里上屯田?还是你认为魏军可以无时不刻的把军队停留在武都到街亭那一线上,来去自如,来去无踪,只影响诸葛亮粮道(既魏军对蜀军运量的道路、运粮的时间都掌握得一清二楚,又能避开蜀军护卫队的戒严等)?

陇右移入关中的人口史料没怎么提及……?
及刘备取汉中以逼下辩,太祖以武都孤远,欲移之,恐吏民恋土。阜威信素著,前后徙民、氐,使居京兆、扶风、天水界者万馀户,徙郡小槐里,百姓襁负而随之。为政举大纲而已,下不忍欺也。
正始元年,蜀将羌维出陇西。淮遂进军,追至强中,维退,遂讨羌迷当等,按抚柔氐三千馀落,拔徙以实关中。

移民记载不少的好吧。

宋朝首先不同就是皇帝根本对复河北迎旧帝没兴趣,腐败问题更是跟蜀吴完全两个样,这对于支持发展陇右并持续投入资源在这一块影响最大。而且当时异族已经起来,陇右面对的敌人除了金外,其他异族的实力早不是三国时期的那个陇右。这怎么比?

[ 本帖最后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9-10-29 22:1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9-11-21 03:1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暴民 于 2009-11-6 01:41 发表
三国时期缺马,好马自是难求,因此把驿马的速度估计得保守一点,而且曹操的虎豹骑也不是一般骑兵。其实这样保守去计已经显示了通报洛阳对行军的影响并没有多少天,因此孟达的一个月计算至少显示了自宛城到上庸是需要花至少二十余天,八天出现两个版本,按理孟达的讲法对的话,那司马懿肯定不会只花了八天。

大军开动一定会有辎重,粮草军器是一定避免不了,最大量的就是粮草,要运输粮草就没有办法可以走得快,魏延那种从一开始是以就粮于敌的打法并非是正规行军的情况,粮草一般是跟随主力行动,而且不要奇怪古代士兵行军才只有几十里一天,木牛流马不只是用来减少降低的是运输的人力成本,是改善速度和运输量4的。司马懿率领数万部队,新城的主要补给是控制在孟达这指挥官手上,申氏兄弟只余申仪一人还在新城,申耽降魏后已经被调到南阳,申仪在作战中也并没有出兵联合去攻孟达,只是留在原驻地防蜀,司马懿的大军与申仪没有接触,也没有从申仪处取得补给,从宛城去上庸可没有什么大道可以给你走,需要走山路,以需要走二十余天的路,司马懿在孟达反叛八天就到,那司马懿至少在孟达决定反反叛前十余天已经潜军向上庸。

没有隋炀帝,不代表黄河北面就没有江河,司马懿也只是带了四万人北上,可不是四十万或上百万的兵力,现有江河水道一样是可以用到的。

司马懿带了四万,但前线还有毌丘俭的部队,这支部队经过了长时间的作战,补给方面应该也需要司马懿提供,征辽至少预计需要花300天的时间,补给需要中央负责,为打一个公孙渊这样无关重要的地方势力,花这样大的消耗,当然被朝臣所质疑。

你讲的雍州驻军本来就是屯在郿城为主而不是留在长安,自然不是什么被疑军引去郿城,不然这疑军的作用更令人失笑,平白把雍州军向前推了二百里。

曹魏要防的是刘备,在刘备发动伐吴时就已经显示关中已经没有危机,曹真和张合在黄初三年(刘备章武二年)已经回京,诸葛亮北伐已经是太和二年,已经是曹真和张合离开后的第七年。关中还怎会留有大军。诸葛亮绝对是看不通形势才会乱用酬码,也不敢轻军急取三郡,不但使曹魏提早警戒,失去攻关中的侧翼新城,也错失接收三郡的时机,因此袁子才讲初出迟重,又不知曹魏虚实,当然好听的讲法这是谨慎,实际是不能知己知彼,对敌方的情报没有信心,又掌握不到敌方的反应,这当然是不能百战百胜。《诸葛亮传》《赵云传》都只是指出是曹魏无备,你的关中军被牵引解释不了三郡之反有何关系。

第一时次北伐后,张合督关中诸军到荆州实际就是原先带到关中的部队打诸葛亮的部队,第一次北伐大约在四月左右诸葛亮退走,曹真与张合还需要在关右扫荡一两个月,曹魏在七八月就开始伐吴,相信张合只是率领原先的部队回屯荆州。曹真在关中所用的郝昭、费曜都是曹真在好几年前派驻河西走廊的驻军。

虽然没有史料提及曹魏关中的兵马少,但从曹魏无备、关中都督将领之弱及陇右也没有包括在都督区来看,关中会留有大军才是奇事。

卫臻派发的时机肯定不是你讲的漕运多艰难下的产物,去到这样的环境,不用去切断都表明蜀汉必定先跨,那何需要多费力再出奇兵去切断诸葛亮粮道,卫臻至少要是在司马懿压力最大时就派出,相信最多是距离卤城之战后不久之事,魏军攻不能胜,也不知诸葛亮可以支持有久。

把守陇右数百里需要多兵,当然不是整条数百里都要派兵,这样的话,蜀汉要多一倍兵也可能不够,入陇对三线中至少街亭和武都需要重兵守,中间也需要游动部队,而且蜀军也还没有攻陷祁山堡。魏军兵力有优势,加上是攻方还在内线作战。

武都和属阴平的强中,羌迷当等都应是在强中接近的,这两郡都不属陇右范围,你的陇右移民充关中自是不成理。

陇右与两帝的得失并没有冲突,加上南宋弃陇右时,徽钦两帝也已经死亡,得与两帝无关,失也一样。当时的考虑是战线太长,守得陇右就顾不了四川。

5000精骑跟虎豹骑是两回事,虎豹营的马也不是速度最优,而是耐力速度负重等综合素质最高,而驿马选取明显是速度优先,而且曹军精骑追一日一夜是不换乘急追的速度,驿马可是可以换的。虎豹骑不虎豹骑跟驿马速度有什么关系了,难道以虎豹骑军队行军的速度来当驿马报信的速度等级?

孟达估计的就是你所说的“正规行军”需要的时间。而不是非正规行军时间。包括上报和获取到出兵许可,需要1个月的时间。
笑,司马懿驻在宛,不表示他的粮仓器械就得从宛城根他一起开出,更不表示司马懿需要等着梁队一块到上庸。司马懿调新城粮食为军用需要直接自己去会面申将军?这是哪来的?

以走二十多天的路,司马懿八日遍到城下,显然司马懿一出宛城就已经急行军潜行。先行部队到城下威慑孟达。以使其事不能成。司马懿还会正规行军整装出发?先慢悠悠行军10来天再急行8天?拍电视剧呢?

笑,不会有大军的关中,请再问一次,魏明帝何以在疑兵逼近郿县时,只是派遣曹真替换掉夏侯懋,而不另行征兵,您的意思是,曹真一个顶上数万兵,就算蜀军来了“曹魏无备”,一个曹真也足够了?故意忽略这一边事应急的调度,就是你判断曹魏兵力多不多的风格么?
由听闻蜀军要出斜谷取郿县,曹魏的安排仅仅是以曹真督关中诸军迎敌,明显可以看出关中诸军不少。不会空虚到蜀军速进关中就没了的地步。
又来了,诸葛亮不能阻援,取下三郡而却要面对着以分散后的兵力应届魏军的救援部队,这就是你的“了解陇右事态”?很明显,魏军肯定会有最急速的第一波援军急驰陇右,若能阻此援军,陇右望风而降的郡县只会更多,而如果只为了取三郡治所而放魏援军入陇,陇右诸多县城则可安心自保,到时候诸葛亮要打才是难上加难。什么使关中有了防备,当魏关中军都是吃素的呢。还百战百胜,按你那想法直接一战亡国都足够了。

赵云的牵引平白把关中军推进200里?谁跟你说我认为关中诸军是在长安城附近的?
书没有提及“曹魏无备”,只说陇右略无预备,关中跟陇右重要级别根本不是一回事。以陇右推论关中。这算什么?张合所部是第一次北伐击破诸葛亮后留屯的部队,这又是哪里证明的,军队可从来没说过是跟着将领的。而自张合带走了关中诸军后,闻诸葛亮出,明帝甚至喊出了“迟将军道,陈仓……”这种话,明显是此刻关中无部队可应对边事。可第一次北伐收到蜀军出军的消息明明曹真却督诸军拒蜀了,张合带走的那诸军到底是原关中守军还是中央增援的5万步骑,一眼就看得见。

按你那设计,卫大人5月就出发,结果7月才到长安,好惊人的速度。另外,谁告诉你司马懿,魏国知道蜀军遇雨,李严将要写信忽悠诸葛亮来着?还“不用去切断都表明蜀汉必定先跨”?书上都明着记载,两军都出现了粮食问题,两军都在设计想要断对方粮道了,还被你整成“不用去切断都表明蜀汉必定先跨”?

恩,那么请问魏军为什么只急行街亭一条路,而没走你所说的三道?还是内线作战呢?这说明魏方在陇右巨变的时刻,根本也对陇右不具备太大的控制力,并不认为此刻的陇右还是它所谓的“内线”。贸然走此道,天知道发生什么事。你道这是在卫星定位下作战,战场形势双方都能了如指掌的来下棋呢。
你先别把你所认知的情势代入到蜀魏任何一方,双方所掌握的信息可是有限的,不像你现在拿着本三国志了解得那么全面。

[ 本帖最后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9-11-21 03:16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6 17:2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762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