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与大话三国辩论交流会,三国史话,轩辕史话,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标题: 轩辕春秋与大话三国辩论交流会, 欢迎踊跃参加讨论~
性别:未知-离线 我菜天生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
编号 5595
注册 2004-2-25


发表于 2004-2-25 15:1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浅谈赤壁之战中曹操的战略问题与战术问题

   赤壁之战是三国前期最为重要的一次战役,因为他直接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可以说,如果没有了赤壁之战,三国也就不成为三国了。因此一旦提起三国,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赤壁。作为赤壁之战中最主要的一个人物——曹操,在战役中的表现也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说他犯了战略错误,而另一些人却说他饭的是战术错误,莫衷一是。我认为,要想说清曹操到底犯的是何种错误,应该按三个阶段来分析。
对于曹操来说,广义的赤壁之战实际上包括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进攻荆州,第二阶段:赤壁鏖兵,第三阶段:荆州防守。这三个阶段,曹操的战略目标并不相同,战术运用的水平也不相同。因此,应该分阶段来说明才有意义。
第一阶段:进攻荆州
曹操在战役的第一阶段的战略意图,我认为实际上有两个,就是1.消灭刘备,2.吞并荆州。
有人认为,曹操在这时候犯了战略错误:刘表废长立幼,内部已经出现分裂的迹象。按道理说,曹操应该采取对付袁绍二子的办法,待其自相攻伐,再分而击之,省事省力。他最好把目标定位西方的张鲁或马超,待平定西方后,再南下荆州,这样,就不会出现赤壁之战的惨败局面了,其实,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我认为曹操南下的战略意图非常明显,而且实际掌握的恰到好处。
我们分析一下荆州的形势,就可以发现,在荆州,曹操有两个对手:1.刘表,已经经营荆州多年。2.客居荆州的刘备。刘表经营荆州多年,实力确实很大,但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守家之主,无心北上,从来就没有对北方的曹操构成威胁。而且刘表射死孙坚,和江东交恶,时刻要担心江东报仇,后方不稳,根本无力北上。可以说,如果要对付刘表,只需要曹仁这样的一员上将镇守宛城,南方就基本无忧了。但曹操在这里还有一个更为强大的敌人:刘备。刘备于建安六年到荆州,延揽人才,富民强兵,先后斩杀蔡阳,击败夏侯惇,综合实力急剧增加。等到建安十二年,刘备的部队人数已经达到了三万人。这个数目和曹操的所谓“数十万大军”似乎还相差尚远,但要知道,虎居江东三代的孙氏集团,也只能召集到五万的精锐部队。而刘备和荆州的刘琦关系密切,实际上刘琦的部下也归刘备指挥,这样,刘备的实际战斗力,已经接近江东的孙氏集团了。而这时荆州内部的矛盾也已经非常尖锐:刘表病重,蔡帽等人辅佐二公子刘琮,居然不许刘琦奔丧,废长立幼,而公子刘琦在江夏屯有重兵,襄阳城内的部分旧臣也对蔡瑁的做法不满。如果这时候曹操再不南下,则刘备幕下的诸葛亮、徐庶等人,很有可能会挑动刘琦和刘琮争嗣,而刘备很容易接手整个荆州了。此时荆州富甲天下,俊才云集,兵精将广,如果刘备能够从刘氏手中夺得荆州,则诸葛亮的隆中之策所要求的条件就基本具备了。因此曹操在北方基本平定后,立刻南下,平定荆州,其战略时机掌握的非常好。
而曹操在这一阶段的战术思想运用的也非常精纯。他先是通过外交手段,逼降襄阳的刘琮,使刘备成为没有后援的孤军,不得不远遁江陵。而后又轻骑急进,日行三百余里,在当阳追上了刘备并击溃之,使刘备彻底失去了和曹操独立抗衡的能力。
从曹操在这一阶段的表现来看,曹操在此一阶段不仅战略意图明确,而且战术运用得当,足显其三国第一军事家的风范。
第二阶段:鏖兵赤壁
在第一阶段的军事行动结束后,曹操击溃了刘备,夺取了荆州,达到了预期的战果。此时,他把目标指向了江东。
分析当时的局势,刘备新败当阳,丧失了大半兵力和徐庶为首的一大部分文臣武将,元气大伤,已经无力和曹操相抗。而江东孙策新亡,孙权年幼名低,威望不足,部下尚怀狐疑之心。而且江东由于政治上的硬伤,致使国力不足,穷全国之力,可用之兵不过五万,而曹操当时在荆州的水陆部队总数应该在十五万人以上。从以前的战果来看,荆州的水军实际上是能够和江东的部队独立抗衡的。兵法有言:“倍则攻之”,而此时曹操的军力是江东的三倍,因此,曹操进军江东,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从这一点上来看,曹操进军江东的战略似乎并无多大问题。
但曹操忽略了一个问题:他此次南下的战略目的,还没有完全达到。荆州虽然已经归降,但曹操尚不能对其全境有效控制,虽然派出了刘巴去接收零陵四郡,但大部分地区和地方官员其实还在观望,并不会积极地为曹操的会战提供实质性的帮助,而江陵附近的重要区域更为刘备所掌握。刘备虽然新败,但他终于和刘琦会合,取得了兵力的补充和后勤的支持,实际上仍然控制着半个荆州。而徐庶等人虽然投降曹操,但诸葛亮、简雍等文臣,关羽、张飞等武将依然追随着刘备,刘备手下的文武班子核心仍在,因此在军事上仍然能够组织起一支并不很弱的战斗部队,而在政治上,更能够制订出有效的外交政策。于是,对曹操最为不利的局面:孙刘联合抗曹的局面出现了,曹操被迫进行两面作战。
如果当时曹操并不急于逼迫江东,而是继续实施其原来的战略计划,全力进攻刘备,我想刘备和刘琦的部队是无力抵抗曹操精锐部队的攻击的。等到刘备部队被彻底消灭以后,曹操再腾出手来对付江东,则江东恐怕就还有足够的信心来和曹操对抗了。
因此,曹操在赤壁鏖兵阶段,犯了战略性的错误,是不容争议的。
那么,曹操在此阶段的战术运用是否得当呢?
分析当时的军事实力,曹操的部队总数应该是孙刘联军总数的二倍以上。而且新降荆州,士气正旺。而荆州新降的将士,以文聘为首,都意欲沙场建功,其战斗力也不弱。如果此时曹操以荆州的部队来对抗江东的水军,采守势,而自己则率领精锐进攻夏口,则击溃刘备应该很有希望——这正是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所采取的战术。但这次曹操却没有采取这样的战术:对联军中较弱的刘备,曹操可能仅仅是派出一支部队去监视,而并不进攻,而将进攻的主要方向指向了联军中较强的一部分:江东部队。而在和江东部队的对抗中,曹操又舍弃了利用陆军骑兵战斗力强的优势,陆军在水军掩护下强行登陆,而后沿袭江东部队后方的战术,而在江面上和江东的水军对峙,即使是水军和江东交战不利的情况下,曹操也仍然没有调整其战术,这样,曹操相对于江东陆军的优势就完全没有得到发挥,他实际上是用部队中最薄弱的一部分和江东部队最为精锐的一部分相抗,成了赛马的齐王。最终,在水军部队遭到火攻而失败后,其陆军也来不及再组织有效的抵抗,在孙刘两家的夹击下一败涂地。
从曹操在赤壁鏖兵阶段的表现看,其战略和战术两个方面都存在问题,最后才招致惨败。如果曹操的战略制定得当,他应该有必胜的把握。而在其制定出进攻江东的战略后,其部队的战斗力远高于孙刘联军,后勤补给也没有大的问题,如果战术运用得当,其获胜的机会仍然在60%以上。因此,我认为,此阶段曹操失败的原因应该可以总结为:战略错误是前提,战术错误是关键。
第三阶段:荆州防守
曹操在赤壁失败以后,回师许昌,但他并未简单放弃徐州,而是留下了较强的防守部队。
在此阶段,曹操的战略意图应该也是明确的,就是迟滞孙刘联军攻取荆州的时间,同时尽量减少孙刘联军的战果。
可以说曹操在此阶段的战略意图是明确的,而其战术运用的也基本得当。在劣势兵力下,曹仁部队步步为营,基本上将荆州打烂了。虽然最终刘备占据了荆州,但这时的荆州,却已经不是原来刘表手中那个富甲天下,俊才云集的荆州了。这时的荆州,已经残破不堪,人口锐减,人才短缺,经济萧条,不能作为争衡天下的资本了。而且荆州中的大部分的文臣武将,如蒯越、韩嵩、文聘甚至徐庶、崔州平等人都跟随了曹操,直接造成了以后刘备帐下人才严重不足的局面。而曹操自己,虽然折损了一些兵马,但得到了一大批谋臣武将,足可以弥补其实力的消耗,总体上的损失并不很大。

从赤壁之战的最终战果来看,曹操虽然没有达到消灭刘备、并吞荆州的战略目标,但他打破了刘备全盘接受荆州而后据此争衡天下计划,给刘备集团以沉重的打击,并因此使诸葛亮的隆中之策的最终目标没有能够实现。综合来看,曹操南征在战略层面是基本正确的,而在战术方面则存在严重的不足,因此,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最终却仍然失败。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8 04:5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21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