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明朝皇帝VS清朝皇帝, 相同点与不同点的对比
性别:未知-离线 神灵风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7
帖子 677
编号 55528
注册 2005-12-17


发表于 2010-3-23 10:3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superzz_0 于 2009-4-1 13:42 发表

东林是一群愤青(已经不能算青了)
虽然他们的行为有些极端,但是我还是觉得他们比魏党要强多了.

东林的腐败和魏党其实差不多.而且东林党毫无作为.
他们的极端只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神灵风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7
帖子 677
编号 55528
注册 2005-12-17


发表于 2010-3-23 10:4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伟君子 于 2010-3-22 12:37 发表


我关心的是这个小冰河期对当时政权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你说的中国南方也受影响,但是南方似乎一直比较太平,没有大规模的农民运动。其它国家呢,又是如何度过的?

南方有航运,而且近海,农作物没收成也可以下海捕捕鱼.
不过满清入关后沿海的百姓都让满人屠光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神灵风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7
帖子 677
编号 55528
注册 2005-12-17


发表于 2010-3-23 10:5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9-12-26 20:44 发表
其实,若从吃饱肚子的角度看,清朝皇帝对老百姓的保护,远远超过明朝。

前几天,貌似就是翼德兄在某回帖中说,“从某些方面来说,清朝是最差的朝代之一”的这个某些方面,是指现代角度。这个说法我是很同意的 ...

满清毁了中华大部分的文明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神灵风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7
帖子 677
编号 55528
注册 2005-12-17


发表于 2010-3-23 11:0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麒麟子 于 2010-3-23 10:50 发表


虽然满军制定了留发不留头的政策,不过还是不会到屠光的地步,这种话题最好说的委婉些,以免影响本版和谐。

好吧,我说得委婉些,康熙将东南沿海30里的地区通通变成为了无人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神灵风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7
帖子 677
编号 55528
注册 2005-12-17


发表于 2010-3-23 11:1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0-3-23 11:10 发表


那是迁海,不是杀光。

照你这个逻辑,土共把三峡库区变成了水库,变成了无人区,是不是就意味着土共杀光了库区150万人?

甲寅(康熙三年)春月,续迁番禺、顺德、新会、东莞、香山五县沿海之民”。“初立界犹以为近也,再远之,又再远之,凡三迁而界始定”。沿海迁界的过程也不象现在的三峡移民那样,先安置好移民的落脚,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偿,然后再一步步把居民迁移出去,沿海迁界的过程与其说是移民,不如说是一次残酷的驱赶、屠杀和掠夺。(与美国驱赶、屠杀印第安人的“西进运动”颇为相似!)东南沿海地区从宋朝开始就逐渐成为中国最富庶最繁荣的地区,而在清廷的这一暴行下,顷刻间,几千年积累的财富和生产力化为乌有,人力也消灭殆尽!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从一个沿海国家,变成了一个内陆国家。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神灵风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7
帖子 677
编号 55528
注册 2005-12-17


发表于 2010-3-23 11:4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0-3-23 11:18 发表
想要证明清朝迁海是屠杀,就请拿出史料来说话。

这种拍脑袋式的臆想,史区是不欢迎的。

你要详细的,我就给你详细的.
史料+翻译

勒期仅三日,远者未及知,近者知而未信。逾二日,逐骑即至,一时 跄踉,富人尽弃其赀,
贫人夫荷釜,妻襁儿,携斗米,挟束稿,望门依栖。起江浙,抵闽 粤,数千里沃壤捐作蓬蒿,土著尽流移。”

翻成白话,就是限期三天迁移,距离远的人根本来不及知道消息,距离近的人就算知道了  
消息,也不相信。过了两天,军队骑兵就到,于是富人全部抛弃自己财富,贫穷的人拿着   
锅子带着妻子儿女,全部流离失所,从江浙到广东福建,沿海数千里肥沃的土壤全部变成  
了荒野蓬蒿。
可以想象,就算现代的人从筹划搬家到实施,具体运作准备,也绝对不是三天里就能完成   
。然而当时中国的沿海居民,就是在这样没有任何预兆准备的情况下,在清廷统治者的淫  
威逼迫下,迁离故土,凄惨悲苦的情状不问可知。  
当时人的描述是“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民死过  
半,枕藉道涂。即一二能至内地者,俱无儋石之粮,饿殍已在目前。……”  

也就是迁的时候,沿海居民就死了超过一半,剩下百分之二十不到的人,就算能够到内地   
,离饿死也不远了。

迁的同时,就是烧。“稍后,军骑驰射,火箭焚其庐室,民皇皇鸟兽散,火累月不熄。而
水军之战舰数千艘亦同时焚,曰:‘无资寇用。’”

烧房子,烧战舰,也确实是做的彻底。
于不肯迁移的居民,就是一个字“杀”。清廷统治者,和它的爪牙走狗,在这方面从来就   
是不手软的。

“初,(广东香山县)黄梁都民奉迁时,民多恋土。都地山深谷邃,藏匿者众。”“……
计诱之曰点阅,报大府即许复业。愚民信其然。际盛乃勒兵长连埔,按名令民自前营入,
后营出。入即杀,无一人幸脱者。复界后,枯骨遍地,土民丛葬一阜,树碣曰木龙岁冢。
木龙者,甲辰隐语也。”

不仅烧房子,杀人民,就连树木青草也不房过,日本的三光政策和满清的残暴彻底程度相 ;
比,实在是差了一个数量等级。

“当播迁之后,大起民夫,以将官统之出界,毁屋撤墙,民有压死者。至是一望荒芜矣。   
又下砍树之令,致多年轮囷豫章、数千株成林果树、无数合抱松柏荡然以尽。……三月间
,令巡界兵割青,使寸草不留于地上。”

至于为什么要砍树,要对果树松柏都斩尽杀绝,大约意思也是为了防止海上的反清复明力   
量利用吧。清廷统治者残暴的彻底性和想象力确实是可以令人叹为观止的。只可惜在明朝  
时访问中国的那些西方传教士记载下明朝中国广大沿海地区到处鸟鸣林幽,果树松柏成群  
,富裕繁盛的景象在满清的统治下是灭绝了。

迁界的过程当然伴随着画界,立界,守界。“先画一界,而以绳直之。其间有一宅而半弃
者,有一室而中断者。浚以深沟,别为内外。稍逾跬步,死即随之。”  

当时的人卢若腾在诗中说:

“天寒日又西,男妇相扶携。
去去将安适?掩面道旁啼。
胡骑严驱遣,克日不容稽。
务使濒海土,鞠为茂草萋。
富者忽焉贫,贫者谁提撕?  
欲渔无深渊,欲畊无广畦。
内地忧人满,妇姑应勃溪。
聚众易生乱,矧为饥所挤。   
闻将凿长堑,置戍列鼓鼙。
防海如防边,劳苦及旄倪。
既丧乐生心,溃决谁能堤。”  
  
其中这两句尤其精彩“闻将凿长堑,置戍列鼓鼙。防海如防边,劳苦及旄倪。”一个“防
海如防边”,真是把清廷凶虐离奇的程度,刻画的淋漓尽致。用“防海如防边”对照一下
康熙冠冕堂皇的伪善言辞“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   
谓‘众志成城’”,岂不是有一种格外荒诞滑稽离奇的感觉么?岂不是应该让那些热烈颂   
圣,对满清皇帝功德眷眷无穷的无耻文人活活羞愧死么?   
沿海迁界牵连的范围究竟有多广呢,顾诚摘引阮旻锡《海上见闻录》中说“上自辽东,下
至广东,皆迁徙,筑短墙,立界碑,拨兵戍守,出界者死,百姓失业流离死亡者以亿万计

“福建总督姚启圣在一份奏疏中说:‘在当日原因福建海贼猖獗而议迁界,又因贼势蔓延  
止迁福建一省之界不足困贼,故并迁及广东、浙江、江南、山东、北直五省之界,是迁五   
省之界者其祸实始于福建之郑贼也。’按照这个记载,当时奉诏迁海的共有直隶、山东、  
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六省(按现在的分省还包括了广西、海南二省沿海地区)。”

也就是从当时人的见闻以及清廷制定的官方政策来说从北方的辽东一直到中国最南方的广
西海南都沿海迁界的范围内 阮旻锡《海上见闻录》中说,沿海迁界所造成的平民死亡数字
“亿万计”,也就是上亿了。这个数字是否夸张呢?我觉得是不夸张,按照现在历史学家
,人口学家从各方面的统计估算,明末中国的人口在二亿左右应该没有太大的疑问(明朝
自己的统计数字是五千多万)。而到了清初,中国还剩下多少人口呢?按照满清统治者自
己的统计是一千多万,就算也乘以四,也只有八千万不到,而实际上,满清不象明朝政府
那么散漫,在他们极端严密苛酷的统治下,他们的人口统计应该只会为了粉饰而往高处虚   
报,而不会刻意低估,所以就算往拼命高里估算也就是四千万左右。和明末相比绝对减少
就在一亿六千万左右,其中大半都是清廷屠杀迫害而死的平民。而沿海地区人口密度也远
比其他地区大的多,满清的沿海迁界把这个地区扫荡为平地,所迫害死的平民上亿应该不
是夸张的估计。

《南明史》中引用当时人的记载,广东的情况是“民被迁者以为不久即归,尚不忍舍离骨
肉。至是飘零日久,养生无计。于是父子夫妻相弃,痛哭分携。斗粟一儿,百钱一女。…
…其丁壮者去为兵,老弱者展转沟壑。或合家饮毒,或尽帑投河。有司视如蝼蚁,无安插
之恩;亲戚视如泥沙,无周全之谊。于是八郡之民死者又以数十万计。”   
康熙四年,李率泰在遗疏中也说:“臣先在粤,民尚有资生,近因迁移渐死,十不存八九   
。”李率泰本身是清廷的官吏奴才,他当然没有任何将情况故意夸张的动机。而且注意,  
这是他的遗疏,也就这些话只有在他明知自己快死的时候,才敢大着胆子写下来。所谓的  
“近因迁移渐死,十不存八九”,也就是百分之八九十的人民都死掉了,这对照前面屈大
均所说的“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便可以知道并非夸张虚语。按照他们的
说法,满清的沿海迁界是自从有广东这个地方来,生灵遭受的最大的惨祸,这话恐怕不仅   
适用于广东,也同样适用于整个中国。

如何估计沿海迁界所造成的破坏,如何估计这一事件造成的重大影响,这恐怕是永远难以   
解决的问题了。沿海地区从宋朝开始就逐渐成为中国最富庶最繁荣的地区,上面的财富是  
居住在沿海地区的人民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不断劳动开发而积累起来的。而在清廷的暴行下
,顷刻间,几千年积累的财富和生产力化为乌有,人力也消灭殆尽,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
间里,中国从一个沿海国家,变成了一个内陆国家。它所造成的破坏和后遗症远远超过了
一次超大规模的战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神灵风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7
帖子 677
编号 55528
注册 2005-12-17


发表于 2010-3-23 13:1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走遍大江南北网站,唯轩辕"和谐"清的真实历史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4 00:1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642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