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congwanshui 于 2008-3-12 14:13 发表
楼上离观其大略,不求甚解还差的远呢,这个境界很高的!!
按你的想法,蜀汉就应该呆在家里等死!
把弓箭对准太阳,才能射中老鹰…………
以下是22楼我写的,你看看我是希望等死么?不等死不代表就一定要去找死,不该出击的时候发展国力,抓住机会一击扭转局势。
是因为用他这个打法,再给他100次机会,怕也赢不了一次。以一隅不富饶的蜀汉敌当时富庶的黄河流域,不能拼国力打消耗战,再加上难于上青天的蜀道,易守难攻的地形,决定了蜀伐魏不能按部就班,不能规规矩矩。
以弱克强的攻坚战贵在出奇,韩信暗度陈仓、刘裕强行大岘山,刘邓挺进大别山……………………
25楼有我对一次北伐以后的观点:
窃以为诸葛亮连续在几乎同一条易守难攻的路上发动这种几乎可以被预期的攻击,而且在自身国力有限,进攻道路不便等诸多条件下发动连续北伐是不明智,也是得不偿失的。可以说,是在不合适的时间、不合适的地点、用不合适的方式进行了不合适的连续北伐,同时,诸葛亮未能在第一次北伐中用出其不意的方式为蜀汉走出扭转局势的一步,也就注定了他的军事能力不能比肩暗度陈仓的韩信、强行大岘山的刘裕、挺进大别山的毛泽东等以弱克强的伟大军事家,甚至也比不过以强击弱却敢于冒险快速结束战斗的追二袁的曹操、翻阴山的邓艾。
[ 本帖最后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08-3-12 14:34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