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大明是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9-9-15 14:2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吴元叹 于 2009-9-15 14:18 发表
宋朝成功得把辽养残了联合金灭了辽,然后又成功的联合蒙古灭了金
可惜的是,策略的胜利不能掩盖其军事实力的衰弱
最终的结果则是,军事上已经完全不堪一击的宋,还没来得及腐化蒙古,就已经被蒙古消灭了

从燕山退到黄河、从黄河退到长江……宋是用空间换时间啊~

可惜中国土地有限,如果还有战略纵深,说不定也能腐化蒙古。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9-9-15 14:3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KYOKO 于 2009-9-15 14:30 发表

空间换时间的根本是自身要变强,否则只能是苟延残喘

可惜,封建王朝决定了其没有这个能力

是啊~南宋就是在苟延残喘,最终拖死了金~

中国式的王朝,但凡有个2、300年,就已经病入膏肓了~不推倒重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9-9-15 14:5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吴元叹 于 2009-9-15 14:40 发表
这个宿命似乎无法打破……
原因之一,应该就是制度的僵化吧

最大的问题是权力的过分集中和监督制约机制的缺失。

经过王朝初期短暂的和睦团结之后,贫富会分化,既得利益集团在统治权力的帮助下越发膨胀,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约束力和向心力逐渐减弱,远离中央的基层政治变得越发黑暗和混乱,最终导致整个王朝的统治崩溃。

这个宿命还在继续么?

[ 本帖最后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09-9-15 17:15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9-9-15 17:0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9-15 16:10 发表
古代人对疆域和国家的概念没现代人这么强烈,现代人知道没有国就没有家,但古代人自汉代以来的世家门阀心目中,家是优先于国的。现代人对疆域的渴望来源于资源的争夺,现代人深知地球资源的紧缺,有地盘就有了资 ...

土木堡之变,明朝还处在强盛期,民众对王朝有信心,社会矛盾不突出,党争没太存在,官员腐化程度不特别严重,大家都有心跟着于谦死守。宋朝开封城里也有李纲之流,但问题是军心民心均失,朝政混乱,心气儿散了别的都没戏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9-9-15 18:1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9-15 17:22 发表

多数大臣都想逃的,只有于谦坚决抵抗。

多数大臣都。。。只有于谦。。。
这个您说的绝对了~如果让您证起来肯定会很困难的。当然,这个无所谓,不影响咱们继续讨论。暂且不提了


我们来对比一下宋与明:

宋:
完颜宗望首次攻开封,李纲力排众议坚持抗金,并取得初步成功,李悦出使懦弱,李邦彦更是罢免李纲,好在军民请愿,留李纲守城,并击退金兵。但金兵退去不久,朝内争斗便起,李纲被排斥,离开开封。金兵再攻开封,最终导致北宋灭亡。


明:
土木堡之后,景帝即位,虽有徐珵建议南迁,但于谦能及时喝止,率军守京师。当时,明朝群臣耿直,如王竑之流不少,整个朝廷同心同德,最终可以成功抵御也先。


结论:李纲、于谦,都能劝说君王抵抗,并也都获得了头次抵抗的胜利。
然而差别出来了,先看朝臣举措:
宋朝是“上遣李棁,纲曰:“安危在此一举,臣恐李棁怯懦而误国事也。”上不听,竟使棁往。金人须金币以千万计,求割太原、中山、河间地,以亲王、宰相为质。棁受事,自不措一辞,还报。”
“金使来,宰相李邦彦语之曰:“用兵乃李纲、姚平仲,非朝廷意。”遂罢纲,以蔡懋代之。”

明朝是“而振党马顺者,辄叱言官。于是给事中王竑廷击顺,众随之。”
“吏部尚书王直执谦手叹曰“国家正赖公耳。今日虽百王直何能为!”
”居民升屋,号呼投砖石击寇,哗声动天。王竑及福寿援至,寇乃却。“


再看战后态度:
宋朝是“时北兵已去,太上还宫,上下恬然,置边事于不问。”,然后是李纲被排挤。
明朝是“论功,加谦少保,总督军务。”“乃益兵守真、保、涿、易诸府州,请以大臣镇山西,防寇南侵。“


可见,明朝朝臣更同心,居民起用力,战后防守意识坚定。宋朝朝臣倾轧、战后贪图安乐。

[ 本帖最后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09-9-15 18:39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9-9-21 16:2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9-21 15:24 发表
其实其他地方都差不多,主要区别就在于宋徽宗自己想逃,结果传位给太子,让他去接这个烫手山芋,而明朝皇帝是不敢逃,后来的崇祯也不敢公开议和。

徽宗1125年让位并出逃,但次年4月,金退兵了。

关键的问题还是在宋的腐败与混乱已经到了一定程度,而明当时还算是方兴未艾,民心还未失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9-9-21 16:2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9-9-21 16:25 发表

这个不能解释南明的问题,我觉得立国百年后,当时的宋和明的内部腐败程度都相当,尽管如此,却仍处于集权国家的上升阶段,这才是宋南撤站得稳,而明站不稳的原因,因为明朝南撤时立国已逾两百多年,不可能站稳了。

老大。。。

我们讨论的明,是于谦时代的。

难道您指土木堡是百年之后的时代?

论时间,明朝到土木堡不过80年而已,而宋朝到南迁已经有160年了~差一倍呢!

论政治,明英宗时代刚刚经过仁宣之治,北宋的相对应时间应该是英宗神宗时期吧

[ 本帖最后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09-9-21 16:32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9-9-21 16:5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云中野鹤 于 2009-9-21 16:53 发表
从朝臣同心角度上看,
“靖康”的不幸在于北宋内部经历了一场激烈而持久的党争
“土木堡”的幸运在于明朝的党争还要等一百多年才到来

是的~

变法与否,其实就是一场换了形式的党争。

李纲固有于谦之能,但一旦金兵退了,他就被党争吞噬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9-9-21 17:2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于谦被搞定都是哪一年的事儿了?

也先的主力也未受到多大的损失,也可以算是主动撤走的。

关键还是在于,明朝当时的调动能力和团结能力远高于宋朝。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7 02:1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94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