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暴民 于 2009-10-22 23:44 发表
郡县变迁一定会影响到郡界,不可能郡界没有变化,从武陵佷山县入南郡来看就明白,多一个县或少一个怎可能没有影响郡界。
学士对于武陵郡界的解法也应该有误,《水经注》提及的武陵郡界应是西晋或更后期的武陵郡界而非东汉的武陵郡界,郦道元是北魏人,他用的地名到底是那个时期的叫法,对《水经注》不熟不清楚,从见到的部分,恐怕不是接近五六世纪的南北朝叫法也至少三四世纪西晋时的地名,如称乐乡城是属南平郡,在宜都郡时提及宜昌县,南平郡和宜昌县都是入晋后才有的叫法,《水经注》当也没有理由突然冒出时代更远的东汉武陵郡郡界的描述。而且也不能单抽一部分来看,应看前后文才能理解文中的意思。
「吴以华容之南乡为南郡,晋太康元年改曰南平也。县有油水,水东有景口,口即武陵郡界。景口东有沦口,沦水南与景水合。又南通澧水及诸陂湖,自此渊潭相接,悉是南蛮府屯也。」
前面讲的是平吴后的南平郡,后面的县或会是南平郡四县之一,即江安、孱陵、作唐、南安,这不一定是江安县,县有油水的还有孱陵县。从景水和沦水合流南通澧水来看,景口是当时武陵郡郡界并非没有可能,甚至可能是接近郦道元写作时期的南平郡或武陵郡,又或者是讲的不是前面提及的景口,是某一出水口,只是传抄漏掉了,只余口字。..
西晋宋齐,景口之地都在南平郡之中部,宋齐时,南平郡与武陵郡间隔天门郡、南义阳郡,如何能作为武陵郡与南郡之界?兄台所说的“《水经注》提及的武陵郡界应是西晋或更后期的武陵郡界”到底是什么时期呢?
“前面讲的是平吴后的南平郡,后面的县或会是南平郡四县之一,即江安、孱陵、作唐、南安,这不一定是江安县,县有油水的还有孱陵县。”请你注意前后文的环境,“又东,右合油口,又东径公安县北。”完全是叙述该县自刘备以来的历史,你所谓郦道元的笔法,这才是真正的笔法,郦道元作注,全是讲完南北朝时一县状况,然后另一县。然后是地理状况,油水入江之口在南北朝时,一定是在江安县,怎么可能是孱陵县?难道你认为南北朝时候孱陵县也包括江安县吗?你要看孱陵县的情况,麻烦去澧水注看看。
[ 本帖最后由 历山学士 于 2009-10-27 16:49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