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崖山之后无中国,阎吏之后无汉人
性别:男-离线 ptcn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570
编号 52547
注册 2005-11-5


发表于 2007-12-4 22:5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顶楼的帖子还是不错的,虽然观点不正确,但它深刻、系统地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而随后的跟贴就一路跑题了。

顶楼观点的错误,在于它倒因为果。不是外来侵略而导致文化衰落,而是文化衰落招致了外来侵略。

宋朝是中华文化的“更年期”,宋及之后,中华文化丧失了生命力。这个“更年期”的标志就是理学的兴起。

从宋朝以后,理学思想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导。清是理学的一个颠峰期。元我不太清楚。

所以,在文化的意义上,传统并没有消亡,只是垂死了,更确切说是“垂而不死”(颇有“永垂不朽”的意思)。

仔细研究这个过程,对当今的一些问题也是有直接意义的。

[ 本帖最后由 ptcn 于 2007-12-4 22:55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ptcn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570
编号 52547
注册 2005-11-5


发表于 2007-12-5 01:1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林冲 于 2007-12-5 00:38 发表

严重不同意!宋朝不仅不是中华文化的“更年期”,反而使中华文化的“鼎盛期”。

不是文化衰落招致了外来侵略,就是外来侵略而导致文化衰落。

野蛮民族征服文明民族,世界史上的例子举不胜举!

相当一部分人肯定是这样看的,但我不这样认为。

我认为中国文化的鼎盛期是在“三代”之前,根据是孔子和老子的观点。

《礼记·礼运》开篇: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
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
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
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
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
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弟兄,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
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
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
殃,是为小康。

大同-小康(封建)-后封建君主专制,在文明演化的这个普遍顺序里,秦以后的宋是君主专制。它在文明史上的地位是一目了然的,很腐朽垂死。这是大的框架。而腐朽性的更具体的表征依据是理学的兴起。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9 03:5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821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