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历史上的大唐名将——秦琼和尉迟恭
性别:未知-离线 犀牛司令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25
帖子 972
编号 5209
注册 2004-2-11


发表于 2004-10-27 13:2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秦琼之父曾任北齐时期的咸阳王录事参军。隋大业年间,秦琼效力于隋将来护儿帐下,因其志向高远和勇猛强悍,深得器重。秦母去世后,来护儿曾派员专程到秦琼家吊唁,全军上下大为惊异。

    隋末乱世,义军群起,秦琼投归隋将齐郡郡丞苯张须陀,在下邳(今江睢宁北)与义军首领卢明月交战。当时,双方力量悬殊,张须陀部队仅一万来人,义军则有十多万人,相持十多天后,须陀已是人困粮绝。就是这急于撤退而又怕追赶的紧要关头,秦琼与罗士信挺身而出,愿带领一千人偷袭对方军营,以掩护大队人马安全后撤。秦琼与罗士信凭借自己的智勇,使突袭获得成功。张须陀则乘机回师追击,取得了脱逃后的胜利。仅此一仗,秦琼的勇猛多智便很快扬名于军中。

    在之后的作战中,秦琼因为有功而被任命为建节尉。后在对义军李密进击时,张须陀成败而亡。秦琼率残兵败将归依了裴仁基,而后又随同裴仁基投降了义军首领瓦岗军李密。李密得到秦琼非常高兴,加以重用让他作骠骑将军。在跟随李密作战中,有一次李密被流失射中,坠于马下,昏迷不省人事,此时左右随从四散,追兵就要赶到,情况十分危急,多亏秦琼拼死护卫,并重整队伍,这才击退了追兵,从而使李密大难不死。后来李密失败,秦琼又为隋将王世充收得,被任命为龙骧大将军。后因不满王世充的狡诈,遂与程咬金等人脱离王世充投向李渊并在秦王李世民手下干事,因其勇猛过人,被委任为马军总管。此后,秦琼跟随秦王李世民,先后镇压了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阅等多路义军,为唐王朝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李渊曾派使者赐予金瓶以示褒奖。之后,又因战功,多次受到奖赏,先后拜为秦王右统军,加授上柱国。后又进封为翼国公,深得秦王李世民的信任。

    秦琼不仅在唐王朝创建伊始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在唐王朝内部斗争的“玄武门之变”中,坚决站在秦王李世民一边,一起诛杀了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为李世民当太子夺皇位扫清了道路。唐武德九年(626)六月,秦王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八月接王位,改号贞观,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秦琼也因有功,拜为左武卫大将军,赐给七百户的封邑。后来,秦琼多病缠身,自谓:自幼戎马转战,身经大战二百余次,光流的血也足足有几十斗之多,元气大伤,怎能不病?到贞观十二年(638)终于因病去世。死后赠徐州都督,改封胡国公,并陪葬昭陵。“太宗特令所司就其茔内立石人石马,以旌战阵之功焉。”(《旧唐书》本传)他的画像也上了表彰大功臣的凌烟阁。秦琼的传奇人生后被演义进了戏剧以及说唱文学之中,并且被人们誉为“山东好汉”。济南一地也附会出了不少关于秦琼的遗迹,像秦琼卖马槐、秦琼府、秦琼墓等等。至今在济南王龙潭仍留有“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故宅”的石碑。

  尉 迟 恭  
  尉迟恭(公元585年 —— 658年),字敬德,朔州鄯阳人。青年时以勇武闻名乡里,参加了刘武周起义军,并和宋金刚率军南下,陷唐晋阳、浍州,大败李渊军队,俘虏了永安王李孝基及独孤怀恩、唐俭、于均、齐世良等 5名唐将。公元 620年被李世民战败于美良川,复被围困在介休,经劝降,他和刘武周的另一将领寻相归附了唐朝。李世民让他当右一府统军。时隔不久,寻相等又相继反叛李世民,一些部将对尉迟恭也产生了怀疑,把他囚禁起来,并对李世民说:“敬德骁勇绝伦,今既囚之,心必怨望,留之恐为后患,不如遂杀之”。世民笑着说:“如果尉迟恭真要叛变,他那能在寻相之后呢?”于是令人释放了他,引入室内,赏赐了不少金银财物,并说:“大丈夫处世以义气相投,小小误会你不必介意,我怎能听信那些谗言相害于你呢!请多体谅。如果你真的想走,这些东西就算我送给你的,也不枉我们交往了一场”。
  当时,李世民正与王世充交战。有一天,他带了 500骑兵观察地形,王世充率步、骑万余突然把他们包围起来,世充猛将单雄信挥枪直刺李世民。尉迟恭见情况危急,不顾一切,大喝一声,把单雄信刺于马下,保护李世民冲出重围。这时,正好大将屈突通带领大部队冲杀过来,合兵攻击,王世充大败,被斩获6000多人,其冠军大将军陈智略也被俘虏。从此,李世民对尉迟恭更加信任,尉迟恭亦对唐一片忠心,跟世民屡战沙场,败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立下了汗马功劳。

  尉迟恭善于避矛,又能夺敌矛返刺。齐王李元吉知道后,请去掉矛头与之较量。元吉多次突刺都不能中,反而被敬德夺走 3次,内心感到莫大耻辱,但也发现尉迟恭确实是员战将,为了和他兄长李建成共同对付李世民,他们用重金收买不成,决计铲除李世民这个羽翼,派人多次行刺。尉迟恭知道后,索性大开门户,安然而卧,刺客数次入室,始终不敢下手。继而元吉又在其父李渊面前诬陷尉迟恭,被下狱问罪。经世民多方面周旋,才免于被害。

  武德九年(公元 626年)六月初四,历史上发生了“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针对兄建成、弟元吉联合争夺皇位的情况,在群臣的参谋下,率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伏兵于玄武门。那天,建成、元吉照例上朝,走到临湖殿,发现有变,拨马急走,建成被李世民射死。这时,尉迟恭率70骑继至,射元吉坠马。世民坐骑跑入林中被树枝所挂跌倒,元吉很快赶到夺下弓,扼住了世民喉头,在这危急关头,敬德驰马赶到,元吉拔腿便逃,被一箭射死。

  当时,李渊正在宫苑海池泛舟游玩,李世民今尉迟恭前去“警卫”。尉迟恭披甲持矛直奔那里,李渊见后大吃一惊,喝问:“今日乱者为邪?卿来此何为?”尉迟恭回答说秦王以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这时,建成、元吉部下已杀进宫来,尉迟恭请李渊下道手喻,命令所有部队归李世民指挥。李渊见大势已去,只得依从。事变结束之后,不少人主张把建成、元吉死党 100多人处死,并没收其家产,尉迟恭坚决反对,他说:“罪在二凶,既伏其诛;若及支党,非所以求安也!”李世民采纳了他的意见,对建成、元吉余党不再过问。

  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尉迟恭官拜右武侯大将军,赐爵吴国公。这一年突厥犯境,李世民今尉迟恭前去迎敌,他率轻骑直入敌阵,杀其大将,突厥败走。贞观十一年(公元 637年),李世民大封功臣,以尉迟恭为宜州刺史,改封鄂国公。贞观十三年(公元 639年)二月的一天,李世民问尉迟恭:“有人常说你反,这是什么原因”?尉迟恭回答说:“我能反吗?我从皇上征讨四方,身经百战,能够幸存,实在是锋镝余生。今天下已定,还疑我反叛吗”?说罢脱衣扔地,露出身上枪箭伤疤。世民感动地说:“请你赶快穿上衣服,正是由于我不怀疑,才对你说这番话哩”。不久李世民又想把女儿嫁给他,尉迟恭叩首:“臣妻虽鄙陋,相与共贫贱久矣。臣虽不学,闻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愿也”。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为了褒彰功臣,李世民命人将长孙无忌、魏征、尉迟恭等24名功臣像画在凌烟阁上,他还常去观赏,以表对功臣的赞赏和纪念。

  尉迟恭晚年闲居,学延年术,修饰池台,谢绝宾客。唐高宗显庆三年(公元 658年)二月去世,享年74岁,李治亲为他“举哀”,在京五品以上官员前去哀悼。

摘自《朔州史话》,书海出版社,1995,武喜荣编著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6 14:5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83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