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荆州之失——利?弊?, 第一次写这种论述形式的文章,希望得到行家指点
性别:未知-离线 万壑松风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2
编号 5150
注册 2004-2-9


发表于 2005-3-6 11:2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这个辩题很有意思,我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谈荆州的得失不能不谈及诸葛亮的《隆中对》,其核心精神——“跨有荆益”及“外结好孙权”听起来虽然十分理想、诱人,但根本上说是自相矛盾的,完全是mission impossible,而以此为战略指导的刘氏集团,早晚必然面对要么失联盟,要么失荆州的困境。所以蜀失荆州是必然的,其间没有丝毫的回旋余地。而荆州的丧失,又将蜀汉逼入了不得不单一方向进攻的绝境。

下面具体谈几个问题:

关羽攻荆襄的性质是什么?

个人认为这次进攻并不是《隆中对》所说的“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大举进攻,关羽也并非擅自发动,这次进攻的目的只是夺取尚控制在曹操手中的襄樊,为以后的“向宛、洛”准备条件的预备性军事行动,关羽这次出兵时间并不短,成都方面不可能不了解,而诸葛亮显然明白,即便“跨有荆益”与“外结好孙权”都顺利实现,若没有较理想的机会,刘氏集团仍没有与曹操分庭抗礼的把握,且成功需要荆、益间的密切配合,因此,如果关羽攻荆襄的性质是荆州方面大规模北伐的话,关羽不会不至少知会成都,而成都方面也不会允许如此过早的冒进,但从记载看,成都方面似乎对荆州采取的军事行动并没有过分关注,那么完全有理由相信,关羽此次进攻荆襄是一次局部的有限进攻。

刘备战略重心离开荆州是战略失误还是无奈之举?

个人认为应是后者,从当时的形势看,如果刘备收川不投入重兵就难以实现夺取西川的目的,而在夺取后,由于益州人的排外性极强,刘备必须将统治中心留在益州而非荆州,否则将冒得而复失的风险,至少也会极大的牵扯刘氏集团的精力。所以,对于刘备而言,尽管从进攻的角度考虑可能荆州更理想些,但重心留驻益州则是唯一的选择。

谈及上面两个问题,主要是为了说明荆州之失具有必然性。这种必然是由《隆中对》的战略方针决定的。

蜀失荆州,是否部分地改善了其战略态势?

这个问题的提出,是由于有些网友认为由于蜀、吴在荆州矛盾消失,联盟得保,蜀国不再存在芥蒂,可与吴合力,也算是“塞翁失马”。但个人认为,蜀国失却荆州,其战略态势严重恶化,吴蜀复盟好像是是一层玻璃天顶,虽然似乎光明尚在,但无法突破却已是不争的事实。虽然理论上尚存在吴、蜀共攻曹魏的可能,但实际上这种可能对蜀国已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新的联盟中蜀国处于弱势地位,不可能让吴国根据蜀国的需要进行呼应,无法做到默契的配合,而这个问题在原先荆益都在蜀国手中时是不存在的。

因此,我们也就看到了这样一种局面,蜀吴虽有数次配合攻魏的行动,但都因配合不好,从而无法致魏国于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诸葛亮在西线也就只能硬碰硬地进攻了。

就荆州而言,实际上并不存在蜀汉该不该放弃的问题,而是由于战略方针的缺陷,丧失荆州是难以避免的,而荆州的丧失,导致了蜀汉的整体战略失衡,故个人认为,对于锐意进攻的蜀汉而言,荆州之失恐怕是很难谈“利”字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万壑松风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2
编号 5150
注册 2004-2-9


发表于 2005-3-8 12:2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荆州对于蜀汉不是“想不想”拥有,而是“能不能”拥有的问题。按《隆中对》的思路,吴蜀之间在荆州必有一战。考虑到蜀国重工而吴国重守,吴与蜀联盟的迫切程度远没有蜀与吴联盟那么强烈。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3 04:2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51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