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06-12-9 13:10 发表
从公元前262年开始的历时三年的长平之战(长平之战历时三年是史学界传统说法,晚近又有持续只有六个月之说。其实是以从韩上党降赵,秦遂攻赵始,经三年相峙,最后是几个月的白热化决战
我的目的是说明战役持 ...
战国时期和平和战乱互相存在,战场也固定,而且有春秋到战国近500年的积淀,后又大力在后方发展水利,可以说和一战前的欧洲各国类似.
三国时期,之前的桓灵时期就乱七八糟,后来184年黄巾起,全国范围内都乱,根本无法做到基地----兵员----战场的有效选择,加上民不好武,不像战国时期那种全民皆兵的风格,所以被屠杀后很难回复国力.
汉朝的粮仓也修得太集中太脆弱,所以在没有明君的前提下,很难做到粮秣的有效管理.
这种国力可以说和战国时期根本无法等同.
比如:赵国长平大败后,燕国得知"赵精壮皆死于长平"所以南下侵袭,但是照样被赵国的剩下的老兵(老民)在廉颇的指挥下全歼,连主将相国都被砍了. 这种尚武和效率,可以说东汉那种松松垮垮的制度根本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