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如果曹丕不废汉献帝,而是作为傀儡继续把持朝廷会如何?
性别:未知-离线 杏花疏影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东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242
编号 510135
注册 2015-1-27


发表于 2015-3-2 21:3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觉得应该这么看,曹丕想要当皇帝的,为什么不废献帝?那就是人心未附。为什么未附?原因是孙刘皆在。

在这种情况下,最先倒霉的是孙权,因为他与刘备联盟破裂,刘备来打他。曹丕肯定会借此机会,与刘备联手,先灭孙权,然后,与刘备争夺天下,谁胜谁负,不好说了。很可能是南北朝并列的局面提前上演。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杏花疏影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东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242
编号 510135
注册 2015-1-27


发表于 2015-3-2 21:4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颍颍 于 2015-3-2 21:41 发表


演义看多了吧?

说你自己呢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杏花疏影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东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242
编号 510135
注册 2015-1-27


发表于 2015-3-3 10:1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潁潁 于 2015-3-3 00:48 发表

你对历史上的孙刘夷陵之战太无知了

这话说的,也不怕闪了舌头,就你那三史底子,就别漏怯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杏花疏影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东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242
编号 510135
注册 2015-1-27


发表于 2015-3-3 13:3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潁潁 于 2015-3-3 11:57 发表


但凡懂点历史的都知道,夷陵之战刘备根本没有可能灭吴。

知道你历史底子差,但真没想到你差到这个地步。

说的是曹丕不废献帝,又不是一切照旧。

曹丕不废献帝,他很可能与刘备联手,刘备也不会称帝,伐吴时间会大大提前,而且动用的兵力要更多,连张飞都有可能不死,蜀汉内部更不会有伐魏伐吴的纷争,孙权则面临两面作战的压力,到时,陆逊去迎战哪一方,都不可知,以东吴的实力是很难挡住曹刘合攻的。

可见你不但读史少得可怜,而且还机械之极。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杏花疏影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东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242
编号 510135
注册 2015-1-27


发表于 2015-3-3 14:3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潁潁 于 2015-3-3 14:29 发表


曹丕即便称帝,刘备伐吴期间,也可以两路并进。你伐你的,我伐我的。有什么区别?

至于说张飞会不会死都能跟曹丕称帝扯上关系,你真是太搞笑了。不去娱乐圈写狗血剧本真是屈才了。

一看你就是无知。

孙权向曹丕称臣,曹丕就心满意足,这显示他志向并不大,所以刘备伐吴时,他按兵不动。也就因为志向不大,这才令他着急称帝。

如果不着急称帝,那么他志向就大了,想的是一统天下,那么他很可能会和刘备联手伐吴。

如果曹丕不称帝,刘备也不会称帝,更不会为献弟发丧,伐吴自然会提前,伐吴提前,张飞就不是后来的时间段“自阆中会江州”,当然就有可能不死了。

你不过就读了些二手史料,又不具备最起码的思考能力,史区真的不适合你。走吧,走吧,多读些书再来,好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杏花疏影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东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242
编号 510135
注册 2015-1-27


发表于 2015-3-3 14:4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潁潁 于 2015-3-3 14:41 发表


没错,我只读过二手史料,比如说三国志、资治通鉴。一手史料我没见过,你哪天考古有什么发现可以贴出来。

你读过三国志与资治通鉴?

你读得懂?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杏花疏影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东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242
编号 510135
注册 2015-1-27


发表于 2015-3-3 14:5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潁潁 于 2015-3-3 14:50 发表


废话,谁都跟你似的,碰到硬知识就崩溃?

是说你自己吗?

瞧你现在发疯一般,原来是碰到硬知识就崩溃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杏花疏影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东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242
编号 510135
注册 2015-1-27


发表于 2015-3-3 15:0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潁潁 于 2015-3-3 14:55 发表


那一段拿出来啊

我替天宫老弟拿出来。

傅子曰:孙权遣使求降,帝以问晔。晔对曰:“权无故求降,必内有急。权前袭杀关羽,取荆州四郡,备怒,必大兴师伐之。外有强寇,众心不安,又恐中国承其衅而伐之,故委地求降,一以卻中国之兵,二则假中国之援,以强其众而疑敌人。权善用兵,见策知变,其计必出於此。今天下三分,中国十有其八。吴、蜀各保一州,阻山依水,有急相救,此小国之利也。今还自相攻,天亡之也。宜大兴师,径渡江袭其内。蜀攻其外,我袭其内,吴之亡不出旬月矣。吴亡则蜀孤。若割吴半,蜀固不能久存,况蜀得其外,我得其内乎!”帝曰:“人称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来者心,必以为惧,其殆不可!孤何不且受吴降,而袭蜀之后乎?”对曰:“蜀远吴近,又闻中国伐之,便还军,不能止也。今备已怒,故兴兵击吴,闻我伐吴,知吴必亡,必喜而进与我争割吴地,必不改计抑怒救吴,必然之势也。”帝不听,遂受吴降,即拜权为吴王。晔又进曰:“不可。先帝征伐,天下兼其八,威震海内,陛下受禅即真,德合天地,声暨四远,此实然之势,非卑臣颂言也。权虽有雄才,故汉骠骑将军南昌侯耳,官轻势卑。士民有畏中国心,不可强迫与成所谋也。不得已受其降,可进其将军号,封十万户侯,不可即以为王也。夫王位,去天子一阶耳,其礼秩服御相乱也。彼直为侯,江南士民未有君臣之义也。我信其伪降,就封殖之,崇其位号,定其君臣,是为虎傅翼也。权既受王位,卻蜀兵之后,外尽礼事中国,使其国内皆闻之,内为无礼以怒陛下。陛下赫然发怒,兴兵讨之,乃徐告其民曰:‘我委身事中国,不爱珍货重宝,随时贡献,不敢失臣礼也,无故伐我,必欲残我国家,俘我民人子女以为僮隶仆妾。’吴民无缘不信其言也。信其言而感怒,上下同心,战加十倍矣。”又不从。遂即拜权为吴王。权将陆议大败刘备,杀其兵八万馀人,备仅以身免。权外礼愈卑,而内行不顺,果如晔言。

PS,连这个都不知道,还好意思在三史区里混?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杏花疏影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东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242
编号 510135
注册 2015-1-27


发表于 2015-3-3 15:2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天宫开发商 于 2015-3-3 15:18 发表
澳洲人,来,接着聊,不要一碰干货就崩溃。

算了,天宫老弟,别折腾她了。

读文史是需要智商门槛的,欺负她有成就感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杏花疏影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东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242
编号 510135
注册 2015-1-27


发表于 2015-3-3 15:5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潁潁 于 2015-3-3 15:39 发表
曹丕对刘晔的话是托词,因为后来曹丕想跟孙权闹翻就这么容易。

是托词不假,因为曹丕只想当一个名义上四方臣服的太平皇帝。

QUOTE:
原帖由 潁潁 于 2015-3-3 15:39 发表
魏乃遣侍中辛毗、尚书桓阶往与盟誓,并徵任子,权辞让不受。秋九月,魏乃命曹休、张辽、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须,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围南郡。权遣吕范等督五军,以舟军拒休等,诸葛瑾、潘璋、杨粲救南郡,硃桓以濡须督拒仁。

------------------

可见曹丕不是不想利用这个机会伐吴,只是对于时机理解和刘晔不一样。刘晔认为应该趁火打劫,曹丕认为应该等他们两败俱伤。曹丕对于伐吴时机的看法,和他称不称帝没有任何关系。

说你没看过三国志与资治通鉴,这下就把底子漏出来了吧。

曹丕为啥伐吴?三国志里说的清清楚楚,孙权打败刘备后,对他又不恭敬了。

备军败退,吴礼敬转废,帝欲兴众伐之,晔以为“彼新得志,上下齐心,而阻带江湖,必难仓卒。”帝不听。

为了面子,他又不听正确的建议,所以说他志向并不大,懂吗?这段史料就在我上面引的裴注之下,可见,你压根就没读过三国志。否则不会出这个丑。

PS,我说过,文史是需要智商门槛的,你就别来凑热闹了。

[ 本帖最后由 杏花疏影 于 2015-3-3 15:5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杏花疏影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东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242
编号 510135
注册 2015-1-27


发表于 2015-3-3 16:0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武骧金星 于 2015-3-3 16:04 发表


这个想法太简单了……看史书也不是做阅读理解。这么说吧,曹丕在游戏中智力上80的,不可怒而兴师总知道吧……他想伐吴,说穿了就是他认为有利可图。当然,事实正面他太年轻了。

话说你们仨是有仇么……我 ...

简单?你问陈寿吧。

备军败退,吴礼敬转废,帝欲兴众伐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杏花疏影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东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242
编号 510135
注册 2015-1-27


发表于 2015-3-3 16:2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颖颖 于 2015-3-3 16:07 发表
怎么看出来孙权对曹丕不恭敬?实际行动记载无非就是不送人质么?问题是曹丕为什么偏偏等孙权击败刘备后才要他遣子?按常理,孙权当初称臣是索要质子的最好时机啊。原因很简单,在曹丕看来现在该伐吴了,所谓的“ ...

原来这个你都不知道。

初,吴王遣于禁护军浩周、军司马东里衮诣帝,自陈诚款,辞甚恭悫。帝问周等:“权可信乎?”周以为权必臣服,而衮谓其不可必服。帝悦周言,以为有以知之,故立为吴王,复使周至吴。周谓吴王曰:“陛下未信王遣子入侍,周以阖门百口明之。”吴王为之流涕沾襟,指天为誓。周还而侍子不至,但多设虚辞。帝欲遣侍中辛毘、尚书桓阶往与盟誓,并责任子,吴王辞让不受。

不是曹丕后来才索子为质,而是开始被忽悠了,随后才大怒。

上面可是资治通鉴的内容哦。

这三国志与资治通鉴都读哪去了?

没看过,就没看过,没有笑话你。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杏花疏影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东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242
编号 510135
注册 2015-1-27


发表于 2015-3-3 16:3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颖颖 于 2015-3-3 16:10 发表


不说游戏中的智力,就凭曹丕判断夷陵战局:“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孙权上事今至矣”,就知道曹丕的在军事方面绝非等闲之辈,而且还时刻关注着夷 ...

吴书曰:诸将并欲迎击备,逊以为不可,曰:“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攻之纵下,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大势,非小故也。今但且奖厉将士,广施方略,以观其变。若此间是平原旷野,当恐有颠沛交驰之忧,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罢於木石之间,徐制其弊耳。”诸将不解,以为逊畏之,各怀愤恨。

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衔持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犄角此寇,正在今日。”

曹丕的军事才能纯属一般,那个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纯属碰巧。

与刘备交手的包括陆逊在内东吴诸将哪个提出这个观点了?

说过,文史要有智商门槛,你不适合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杏花疏影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东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242
编号 510135
注册 2015-1-27


发表于 2015-3-3 16:3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颖颖 于 2015-3-3 16:28 发表





而且你还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如果是孙权因为不怕曹丕了,而“吴礼敬转废”,那么曹丕一起兵吴军肯定会迎上去大战一场啊。结果呢?

----------------------------------------------------------- ...

对啊,所以曹丕要打东吴,应该是与刘备联手,他没那么做,原因就是忙着当他的皇帝,所以就说他这个人志向不大,较他老爹差远了,也不怪曹操一度想立曹植。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杏花疏影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东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242
编号 510135
注册 2015-1-27


发表于 2015-3-3 16:4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颖颖 于 2015-3-3 16:37 发表


曹丕的思路和吴将不字字一样很正常啊,他又不是吴将肚子里的蛔虫。结果判断正确才是高手。

陆逊说的话,“若此间是平原旷野,当恐有颠沛交驰之忧,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罢於木石之间,徐制其弊耳” ...

他不临前线,没与刘备交手,平生作战又无亮点。他的看法才是完全错误。与你的1+1=3-2=2一样,结果正确。

事实是陆逊看刘备用兵再无变化,而又舍船就步,这才是胜利原因。至于七百里连营,那是曹丕蒙上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杏花疏影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东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242
编号 510135
注册 2015-1-27


发表于 2015-3-3 16:5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武骧金星 于 2015-3-3 16:40 发表
你还真好意思发这种帖子啊……请转水泊吧,我诚心诚意建议你。

你看看你这个帖子,首先3/2内容是CTRL+V,
然后“曹丕的军事才能纯属一般,那个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纯属碰巧。”,这句话完全是无根据揣测,价值=0

”与刘备交手的包括陆逊在内东吴诸将哪个提出这个观点了?“陆逊。他证明了700里联营可以被冬天里的一把火解决。

“说过,文史要有智商门槛,你不适合的。”这句话是口水,价值=0

你看看在史区发这种帖子合适么?这个区有无数精华值得一读,有时间何必在这里硬撑着秀下限呢……

其实,文史区有智商门槛这也适合你。

这个区是有精华,但哪个精华不引史料,引史料难道不是CTRL+V?

陆逊证明什么了?他证明的是,刘备舍船就步,放弃水陆并进,这才导致东吴获胜。你根本就没读过史,来这里瞎咧咧个啥啊。

陆逊与东吴诸将的言论,就是曹丕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纯属碰巧。至于他的军事能力,请你问一下徐盛。

PS,自己无知,还是回水泊,在这里露丑,就不应该了。毕竟这是史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杏花疏影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东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242
编号 510135
注册 2015-1-27


发表于 2015-3-3 16:5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颖颖 于 2015-3-3 16:46 发表






服了!

P.S.  

我就知道你没料可用,只能打滚撒泼。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杏花疏影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东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242
编号 510135
注册 2015-1-27


发表于 2015-3-3 16:5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存在就是合理 于 2015-3-3 16:49 发表
服了, 谈历史问题不引史料引脑补吗?

引史料居然成幼儿园,小学生了, 笑喷, 这水平光哥你们好意思跟他们一般见识吗?

本来,我就不想与澳洲人在史区这里吵,她总是没完没了过来找碴,找碴也就罢了,还全是找抽,没法子啊。至于后来那个,还不如澳洲人呢,果然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粉丝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杏花疏影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东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242
编号 510135
注册 2015-1-27


发表于 2015-3-3 16:5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武骧金星 于 2015-3-3 16:57 发表
……这个,你究竟是看不懂(没看?)我的意见呢,还是你反对我的意见?我都被你搞糊涂了

我的意见是说,你这样光引史料,不做任何分析阐述是不行的。

引史料没问题,你见过哪个精华帖CTRL+V之外啥也没的? ...

哪个没分析阐述?

当然拿游戏数值进来论史的人,估计是看不懂的。

至于舍船就步,我上面说的很清楚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杏花疏影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东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242
编号 510135
注册 2015-1-27


发表于 2015-3-3 17:0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颖颖 于 2015-3-3 17:00 发表




对于这种人,我确实无料可用,甘拜下风了。

接着打滚。

除了断章取义。你也就这水平,说读过三国志与资治通鉴,结果三国志记载的东东不知道,资治通鉴记载的还不知道,别人是吹牛,你是吹水,全是水。


PS,这是我的两段话,比较一下吧。

孙权向曹丕称臣,曹丕就心满意足,这显示他志向并不大,所以刘备伐吴时,他按兵不动。也就因为志向不大,这才令他着急称帝。



对啊,所以曹丕要打东吴,应该是与刘备联手,他没那么做,原因就是忙着当他的皇帝,所以就说他这个人志向不大,较他老爹差远了,也不怪曹操一度想立曹植。

[ 本帖最后由 杏花疏影 于 2015-3-3 17:1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杏花疏影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东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242
编号 510135
注册 2015-1-27


发表于 2015-3-3 17:0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武骧金星 于 2015-3-3 17:03 发表
我有同感……我反正是已经被打败了,咱还是认输投降,歇了吧。

当对方既无法让你涨姿势,也没法让你感到愉快的时候,你和他还说个啥呢……

我没法让你涨知识,我都把知识列在上面了,你都看不懂,这我也无能为力。你进来参和,确实与老鼠X没什么区别。

[ 本帖最后由 杏花疏影 于 2015-3-3 17:05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杏花疏影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东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242
编号 510135
注册 2015-1-27


发表于 2015-3-3 17:2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颖颖 于 2015-3-3 16:28 发表
而且你还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如果是孙权因为不怕曹丕了,而“吴礼敬转废”,那么曹丕一起兵吴军肯定会迎上去大战一场啊。结果呢?

----------------------------------------------------------------------
...权卑辞上书,求自改厉,“若罪在难除,必不见置,当奉还土地民人,乞寄命交州,以终馀年。”
----------------------------------------------------------------------

你觉得孙权有必要之前主动对曹丕不敬么?孙权不敬这个说法,只有曹丕在故意找茬才解释的通。

[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5-3-3 16:30 编辑 ]

秋九月,魏乃命曹休、张辽、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须,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围南郡。权遣吕范等督五军,以舟军拒休等,诸葛瑾、潘璋、杨粲救南郡,硃桓以濡须督拒仁。时扬、越蛮夷多未平集,内难未弭,故权卑辞上书,求自改厉,“若罪在难除,必不见置,当奉还土地民人,乞寄命交州,以终馀年。”

说你没看过史书,你又漏底了不是。

为什么孙权后来又软了?

说的很清楚,是“时扬、越蛮夷多未平集,内难未弭,故权卑辞上书”

最后呢,还是“权遂改年,临江拒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杏花疏影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东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242
编号 510135
注册 2015-1-27


发表于 2015-3-3 17:3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颖颖 于 2015-3-3 16:37 发表
曹丕的思路和吴将不字字一样很正常啊,他又不是吴将肚子里的蛔虫。结果判断正确,都有强调地形问题,这就可以了。

陆逊说的话,“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罢於木石之间,徐制其弊耳”,其实和曹丕是一个方向的。

原来是我下面这段话没贴上。


逊上疏曰:“夷陵要害,国之关限,虽为易得,亦复易失。失之非徒损一郡之地,荆州可忧。今日争之,当令必谐。备干天常,不守窟穴,而敢自送。臣虽不材,凭奉威灵,以顺讨逆,破坏在近。寻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推此论之,不足为戚。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伏原至尊高枕,不以为念也。”

陆逊说得很清楚,是“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

澳洲人,没读过史书,不丢人,何必猪鼻子插大葱,装象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杏花疏影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东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242
编号 510135
注册 2015-1-27


发表于 2015-3-3 17:4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颖颖 于 2015-3-3 16:10 发表


不说游戏中的智力,就凭曹丕判断夷陵战局:“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孙权上事今至矣”,就知道曹丕的在军事方面绝非等闲之辈,而且还时刻关注着夷 ...

后魏文帝大出,有渡江之志,盛建计从建业筑围,作薄落,围上设假楼,江中浮船。诸将以为无益,盛不听,固立之。文帝到广陵,望围愕然,弥漫数百里,而江水盛长,便引军退。诸将乃伏。

曹丕的军事能力绝非等闲之辈,那徐盛只怕就是千古一将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8 05:0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51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