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子爵维次 于 2006-10-20 13:04 发表
晕啊,好多形而上学的人, 社会学家把社会的发展历程分为几个时期,而这几个时间是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来分的,你们为什么只看到了一个字面的解释呢,字,词的意思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即使它原来没有那个意思,随着发展它表达的意思也是会变化的。
您所说的只不过是马克思主义学说按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来定义,但正如前面诸位提到过了,这是一家之言,并不能肯定的说它所给的定义就是准确的。
关于“封建”这个词,记得也是由于近代日本在翻译西方词汇时借鉴中国古文字而发生的曲解,这和“经济”在中国古代原指“政治”、“民主”原指“万民之主”一样,从字面上看肯定是和原意不符的。但秦朝到清朝这段时期当然不能简单的按“封建社会”来定义,它和西方封建社会相比,无论是政治制度还是生产关系都不能等同来看。同意现代学者偷换概念这一观点。
西方定义的fudalism是经济制度。而中国古代定义的封建制是政治制度,即在中央下面建立若干拥有独立行政、财政、税收、军队权力的王国,主要体现在周朝、项羽、西汉前期、西晋这些时期,这在楼主的文章中已清楚的提到了。与封建制度相对的当然就是中央集权制,在经历秦朝到西汉初期的尝试后,各朝代的君主们发现封建制总是会引起地方权力过大,进而分裂、割据、混战,还是中央集权更有利于统治,所以封建制遭到抛弃,而集权制得以延续,特别是从宋朝开始大大加强,直到清朝时已发展到了一个很完善的程度。为什么中国在宋朝以前朝代更迭、分裂割据很多,但从宋朝到清朝时期就比较稳定,朝代更迭也大大减少,即使面对内部危机或外侮时统治阶层也显得相对团结?就是集权制的作用,其似乎难以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来说明。
[ 本帖最后由 赛仁贵郭盛 于 2006-10-22 05:39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