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长平之战猜想
性别:男-离线 邓仲华
(卧云居士)

秦国公
江南路经略使
★★★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2830
帖子 19978
编号 5065
注册 2004-2-7
家族 现视研




QUOTE:
原帖由 黄玮青 于 2006-6-20 14:39 发表
邯郸之战与长平之战的指挥官不同,王陵能和白起比吗?

到邯郸之战中期,白起拒绝担任指挥官,原因就在于他分析了形势,秦军无法获胜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邓仲华
(卧云居士)

秦国公
江南路经略使
★★★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2830
帖子 19978
编号 5065
注册 2004-2-7
家族 现视研




QUOTE:
原帖由 黄玮青 于 2006-6-20 18:05 发表


如果白起直接乘胜攻破赵国,是不会拖到那种形势的。这是秦军的失策,不能说明赵魏有能力反扑秦。

长平之战前后相持近三年,秦军虽然战胜,但士卒死伤也很惨重,国内“国虚民饥”,国外则是“天下不乐为秦民久矣”,处境孤立。故否定白起乘胜攻邯郸的主张,休养生息,等时机成熟,再做行动,这种战略不失稳妥,没有问题的

[ 本帖最后由 邓仲华 于 2006-6-20 20:48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邓仲华
(卧云居士)

秦国公
江南路经略使
★★★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2830
帖子 19978
编号 5065
注册 2004-2-7
家族 现视研


秦国的终极的目标是什么,答案很明确是为了消灭六国,完成一统。大家都知道长平之战前关东六国与实力与秦对抗者为赵国一者也,六国合纵常以赵为盟主。而秦赵对抗二十九年以长平之战为终点,此战后赵再无力抗强秦。长平战后一年,孔子六世孙子顺曰:“不出二十年,天下其尽为秦乎?”可以说长平战后秦统一中国只是时间问题。
作为优秀的军事统帅的白起他考虑问题自然以军事领域为先,趁机灭赵的建议是其身份应提的。而作为一国之君的秦王,考虑问题就不能单从军事上考虑了,而是要从统一中国的大战略去考虑。长平战时,秦王发河内年十五以上者悉诣长平,可见秦军为此战动员的国家潜力多么巨大。战后秦死伤大半,“国虚民饥”,“天下不乐为秦民久矣”,处境孤立亦是事实。若从灭赵的角度来讲似乎这是个时机。但对于秦的终极目标来说,在此时发兵灭赵,在战略上实在是十分危险的。坑降卒赵军四十万的事实,固然给赵人巨大的心理打击,但也使赵人必拼死抵抗。天下亦因秦势力的发展和坑降卒四十万而产生仇秦的情绪和联合抗秦的趋势,此时攻赵未必全胜,若在此时有失,后果就极为不堪。
既然长平之战已经使关东六国无力再抗秦,那么暂时罢兵,休养生息,等时机更为成熟时行动,比起现当时的环境下采取行动,对于秦国完成终极目标,从时间上讲虽缓而慢,但从战略上讲究更稳而全。从此考虑秦王否定白起的建议对于秦国的长远更为有利的。

[ 本帖最后由 邓仲华 于 2006-6-21 17:49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邓仲华
(卧云居士)

秦国公
江南路经略使
★★★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2830
帖子 19978
编号 5065
注册 2004-2-7
家族 现视研




QUOTE:
原帖由 黄玮青 于 2006-6-21 22:12 发表
这场战役后,没有乘胜追击,一棍子打死赵国,导致秦国晚统一天下20年,这是给赵国喘息之机的后果啊。
何其严重!
秦国事实上吃亏很大。。。

长平之战后38年,秦国统一中国,比子顺的预言的时间长了十八年,其原因不在于外,而在于内。白起不久因受猜忌而自杀。秦昭王后两代君王享国日浅。赢政以冲龄继位,与吕不韦及母后进行斗争,遂在一段时期内无法大规模对外扩张,是以所用时间比子顺之言者长,若非内部如此,则完成统一之期可能比子顺预言更早。
乘胜追击能否一棒子打死赵国是有疑问的,在前面已经有了说明。若在当时遭受一场惨痛失败,很有可能将大好形势葬送。秦国能统一完全是因为其有真正的大战略,而这种大战略是需要长期斗争方能实现的,从秦孝公元年至长平之战已经经历了101年,既然已经这么久了,且外部已经无能力阻止秦国,那么秦国在等上几十年,待到完全瓜熟蒂落之时再去摘取胜利果实,不是更好的选择吗?何必要急于一时。在如此重要大战略的问题上,谨慎以对,保证其能够顺利完成,这才是明智之举。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1 01:2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80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