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本因坊秀策 于 2007-9-16 17:33 发表
拿破伦的步兵+炮兵战术运用的得心应手,但放到今日,他未必就能把大规模机械化部队运用的出神入化。同理,隆美尔也未必能将马格鲁克骑兵的精髓运用的比他的坦克作战更好
每个将领都有他善于运用的某些兵种 ...
在对将道和战争史的研究中就是经常运用这种的对比。把不同的人物和时代做一对比,这种比较法恰恰是做战争史研究的重要方法,借以得到更多的启示。还是以滑铁卢而言,用亚历山大代替拿破仑,我们得到的假设是:亚历山大会亲临战线,亚历山大会运用“联合兵种战术”,从而获得拿破仑的某些败因,但是从不考虑亚历山大会不会、用不用得好当时的法国军队。今人也常把自己代入古人的角色中,即如果我在那种情况下我会怎么办?却不说我没指挥过骑兵,不能这样代入云云。当做这种比较从不要求什么"速成"另时代的兵种。而是已经认为他就会指挥那个时代的兵种,而且运用得很好,根据他在其战争时表现出的军事思想做出假设。《DA师》里有个E5W系统用古之名将模拟他们会选择什么方式进行准备打响的演习的情节,虽为电视剧情节但并非完全不合理,基本原理即是如此,不能说没见过不会用,或者未必用得出神入化,就不能做这种比较。我们代入的是名将军事思想,即“将道”,而不是将他本人本身所真正拥有的知识代入进去,那样才真是关公战秦琼了。
还是那句话,名将的比较是“将道”的比较,诸如大战略、战术、后勤、行政等等,根本是“将道”的优劣。孙子之所以被某些人称为“兵圣”,也正是因为《孙子兵法》表现出的军事思想。重要而正确军事思想多不会因为技术的进步而淘汰,否则我们还读《孙子》做什么?
[ 本帖最后由 邓仲华 于 2007-9-16 20:40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