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伽利略、布鲁诺的死因
性别:未知-离线 天宫开发商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602
编号 501878
注册 2014-5-29


发表于 2014-11-27 10:1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sos2290 于 2014-11-7 10:07 发表
这个并不可靠.因为所有的依据都是来自教廷方面, 教廷难道会说"我们审判你是因为你巩固和完善了日心说"?

干这种事毕竟不大光彩,自然要找各种名目, 一来我面子上过得去,二来可以抹黑对手.

至于布 ...

自以为是。

教廷什么时候把卖计算尺作为审判的依据了?教会的判决很清楚:“具有重大异端嫌疑,亦即持有、相信违背《圣经》的错误学说”

你能不能不要老是拿你那种肤浅的阴谋论来娱乐大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宫开发商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602
编号 501878
注册 2014-5-29


发表于 2014-11-27 10:2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ptcn 于 2014-11-27 01:14 发表
个人观点,“地心说”本来就是某些科学教的人为了抹黑教会而刻意描黑的攻击对象。

佐证:请问这个坛子里,有几个能够(简单地)正确描述一下哥白尼/伽利略所面对的那个“地心说”?

基本都是道听途说。

”某些科学教的人“本来就你为了抹黑你的对手而刻意描黑的攻击对象。

佐证:请问某些科学教的人是谁?他们怎么谈论"地心说"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宫开发商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602
编号 501878
注册 2014-5-29


发表于 2014-11-27 10: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颍颍 于 2014-11-27 01:31 发表


有道理。普拉图/亚里士多德模型,和托罗密模型的细节就有很大不同,托罗密地心说和实际数据属于 differmorphic 关系。

扯,哪里有什么普拉图/亚里士多德模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宫开发商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602
编号 501878
注册 2014-5-29


发表于 2014-11-27 11:5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sos2290 于 2014-11-27 11:11 发表


你这是在骂主楼么?

首先,主楼是搬运别人的观点,而你是自己脑补。

其次,主楼的观点是不是正确不知道,而你的显然是胡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宫开发商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602
编号 501878
注册 2014-5-29


发表于 2014-11-27 13:3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颖颖 于 2014-11-27 12:05 发表


普拉图/亚里士多德模型中,水星金星是围着地球转的,这是个硬伤。托罗密模型,水星金星围着太阳转,太阳围着地球转。这个模型和日心说之间的区别,仅仅是日心说对现有行星轨道数据的数学表达较为简单而已。

谁是普拉图?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宫开发商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602
编号 501878
注册 2014-5-29


发表于 2014-11-27 16:0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24 3_141592653589 的帖子

柏拉图是不是地心说有争议,他在这个问题上说得不明确。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模型这个说法很成问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宫开发商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602
编号 501878
注册 2014-5-29


发表于 2014-11-27 16:1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3_141592653589 于 2014-11-27 16:13 发表
关键不在地心日心,而在运动轨道。
古希腊开创的这个体系,对匀速圆周、球等等有近乎病态的执着。根源就是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念上——自然、完美无缺、永恒。圆(球)恰恰符合这种完美构形。

这个观念古希腊人早就有了,不是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才开始。要不干脆叫希腊模型算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宫开发商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602
编号 501878
注册 2014-5-29


发表于 2014-11-27 22:0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3_141592653589 于 2014-11-27 16:13 发表
关键不在地心日心,而在运动轨道。
古希腊开创的这个体系,对匀速圆周、球等等有近乎病态的执着。根源就是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念上——自然、完美无缺、永恒。圆(球)恰恰符合这种完美构形。

如果是这样,岂不是说托勒密和哥白尼是一个模型?除了地心日心,别的都一样?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宫开发商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602
编号 501878
注册 2014-5-29


发表于 2014-11-28 13:5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35 3_141592653589 的帖子

那什么要说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一个模型呢?实际上柏拉图没有天层的概念,并且明确承认地球绕轴旋转。只不过这个绕轴旋转是指自转还是别的意思不清楚。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宫开发商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602
编号 501878
注册 2014-5-29


发表于 2014-11-28 19:1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3_141592653589 于 2014-11-28 19:06 发表
我看到资料正好相反啊,古希腊主流是支持地球不动的,既没有自转也没有公转。
认为地球有自转的是赫拉克里德斯(Heraclides),而认为有公转的是阿里斯塔丘斯(Aristarchus)。

你读柏拉图的《蒂迈欧篇》就知道了。网上可以找到电子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宫开发商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602
编号 501878
注册 2014-5-29


发表于 2014-11-28 23:5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3_141592653589 于 2014-11-28 20:58 发表




一时找不到完整的中译本,只找到个英译本,又找了网上一些中文概述。从上面这几段(应该是对同一段文字的翻译/概述)看,柏拉图的模型就是最原始的地心说啊,当然只是定性的论述,还没有到托勒密的定量 ...

就你引的这一段里已经说了,地球是行星。在另外一个地方说地球“围绕着那贯通的轴心旋转”,见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的《蒂迈欧篇》第27页,译者谢文郁。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宫开发商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602
编号 501878
注册 2014-5-29


发表于 2014-11-29 09:3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3_141592653589 于 2014-11-29 01:01 发表
我找的那个中译文只是民间的概述,只是大体上差不多。
英译写得很清楚,被称为行星planet的只有日月和其它五星。他们是为了时间而被造出来的。后面也写了,七轨道七星seven orbits seven stars。
这七星就是日 ...

“为了使这八个行星的运行快慢清晰地显现出来,造物者把从地球算起的第二个行星……”这是我说的那个中译本上的原话,在第26页上。

柏拉图说地球是运动的,这一点很明确。不明确的是它怎么运动。或者是地球只有自转,或者是地球紧贴“那贯通的轴”旋转。

这是蒂迈欧篇的下载链接:

ed2k://|file|%5B%E8%92%82%E8%BF%88%E6%AC%A7%E7%AF%87%5D.%E6%9F%8F%E6%8B%89%E5%9B%BE.%E8%B0%A2%E6%96%87%E9%83%81%E8%AF%91.%E6%89%AB%E6%8F%8F%E7%89%88.pdf|10701245|3e56276a7b47b4b3b804e6d609364322|h=wh5mntpruhldl7qlzdrofuhbmdf2cpdm|/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宫开发商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602
编号 501878
注册 2014-5-29


发表于 2014-11-29 16: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3_141592653589 于 2014-11-29 13:19 发表
回复 #46 天宫开发商 的帖子

可能是翻译的问题吧,这个译者是哲学家,或许对天文历史不够了解。
我对照了一下你说的那两处中文和英文。

第一处:

QUOTE:
为了使这八个行星的运行快慢清晰地显现出来,造物者把从地球算起的第二个行星……



QUOTE:
That there might be some visible measure of their relative swiftness and slowness as they proceeded in their eight courses, God lighted a fire, which we now call the sun, in the second from the earth of these orbits,……

英文版说的是为了把八个course——大概是路线、航线——给显现出来,中译者或许理解错了,这个“八”不是日月金木水火土+地球。在古希腊主流天文模型里,最外面一层是剩下的看起来似乎不动的星星。按现在说法就是离地球很远的恒星,肉眼难以观测到它们因地球自转、公转所产生的视差。

第二处:

QUOTE:
她围绕那贯通的轴心旋转……



QUOTE:
The earth, which is our nurse, clinging around the pole which is extended through the universe……

英文版用的是cling around,这个似乎没有绕……旋转的意思,翻译成环绕紧附这类的或许更准确。

这个“八”为什么不包括地球?前面并没有提到过恒星天。

cling around 怎么没有绕……旋转的意思?这个译法支持了地球贴着轴公转,而不是自转。另外,英译本并不是绝对权威,只有古希腊原文才可靠。英译本有很多,我提供的中译本的注释里就引了另一英文翻译:going on to and fro on the path round the axis。我手上还有一个译本用的是“winds around”,这里wind是转动或沿弯曲的路线前进的意思。

[ 本帖最后由 天宫开发商 于 2014-11-29 17:05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5 07:3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46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