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司马光 于 2012-10-15 19:02 发表
诗词本就讲究虚实结实,元曲也不例外,这分明显示了高超的表现手法,这又如何不妥贴呢?
先回應下司馬老兄
樓主問的意圖是說
桶兄所指出的"樓主景物混亂了",所以意圖把"古道西風瘦馬是不是景物也混亂了"也拖下水問一問,
司馬兄的回覆是"虛實混用是正確的",內容即便無誤,也不利於樓主學習提高,望老兄多體會我等初哥水平,用心輔導
另外附和一下桶兄,個人感覺樓主的景物略帶突兀
就理論而言分析給你聽太傷神,略過
一般就經驗而言很少見到一首短詩內出現"場境跳脫的景物"
例如"秋風" "枯枝"與"泛舟萬里浪"很難在同一個畫面出現吧
而樓主舉例的西道西風瘦馬,小橋流水人家恰恰是反例
歷來幾乎沒有人認為前後兩句是來自甚麼西北和江南,具體地點我也說不上,但基本上是發生在同一個地方
以下是隨手抄來的一段賞析:
"元代著名的雜劇家馬致遠著名的 膾炙人口,匠心獨運的小令《天凈沙·秋思》被稱為“秋思之祖”,小令《天凈沙·秋思》,28個字勾畫出一幅羈旅荒郊圖。這支曲以斷腸人觸景生情組成。從標題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動機。作品敘述羈旅漂泊人,時逢黃昏,感應突襲。感而發,發而思,思而悲,悲而泣,泣而痛。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於景的手法來渲染氣氛,顯示主題,完美地表現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
綜上而言一般人皆是認識該曲是描繪"一幅"羈旅荒郊圖的,具體證據還有其他《天凈沙·秋思》主題的畫作不等
當然綜上所述基本上牽涉高端的文學理論,非我所能講得明白,只能讓您多加理解體會,希望樓主莫嫌多事
[ 本帖最后由 青炎陽 于 2012-10-18 02:21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