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来,省的人说我阉割史料,早就回答过了,有人就是装糊涂,先说吕不韦第一个问题,那个帖子早就回复了
吕不韦原来是一个商人,由于帮助秦始皇的父亲秦庄王继位有功,当上了秦国的宰相。吕不韦掌权之后,决定编撰一本历史文化丛书,取名为《吕氏春秋》。
编书本是一件好事。秦国马上就要发动统一战争了,战火一起,文化典籍难免不受到损失。为了保护文化遗产,也是对战国时期的列国文化进行一次梳理,吕不韦编撰《吕氏春秋》,应该说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可是司马迁只用了5个字“羞不如”“以备”,就让这一切是非颠倒。(这个词很重要)
司马迁写道:“当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宾客如云。吕不韦内心羞愧于不如四君子,于是广招文人学士,命(对应古文乃使)他们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合成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不韦自认为囊括了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取名《吕氏春秋》。
这段是白话文对古文的那一段注解。因为是一段连着的。就是吕不韦自己含羞不如四公子所以也要招揽门客并且让他们著作《吕氏春秋》来充门面。以治疗自己的羞不如
“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彊,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
这段粉色部分是是描述当时的风气,“是时”也可以翻译成恰巧当时诸侯多辩士,荀卿等人著书立传。所以吕不韦在招揽宾客的同时还让他们作书,也是针对于当时的潮流走,也是在跟周遭的人进行自我比较,治疗内心的羞不如
“吕不韦乃使(和帖子原文的“命”相对)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绿色部分是表现吕不韦夜郎自大招摇过市的小人心态。这是司马迁的惯用手法了。你写过作文把?懂这叫“前后呼应”吗?到你那就半拉客机的管中窥豹了。
本来就是连续一起的,从司马迁写这段的时候就是连续一起的一气呵成。有人就是装糊涂,最后又拿出其他的“是时”来扯。我只能笑他硬性思维。所谓的中国文字原来表达这么硬性,尤其是古文,一这里是这个意思,到其他文段就是必须一样的意思了。
我很善意的给他举个例子就是,我看见一个站街女跟他说这个女人是站街女,而他就认为他家邻居家的女孩也是站街女,结果发现不是就质问我为什么她不是站街女。
我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站街女虽然是女人,但是不等于女人就是站街女,主要是告诉他文字的活用性,这里面是这个意思,你那别的文章带这个词的未必还是那样。结果如何?
这孩子给我逗乐了,他这么说的。
原帖由 问天贱 于 2014-11-18 22:32 发表
是啊,你指着大街上一个女的,说她是卖的,为什么呢?因为她穿了一件与鸡一样的衣服,我就指了另一个穿同样衣服女人,这也是鸡了?
你就开始打滚了。
我都无语了。我可没说我为什么认为那个站街女是站街女,只是一个举例,用这个站街女的例子来回应他的硬性思维。结果非要较真这个问题。后来逼不得已。我也是被他雷到了,只好说,我做过她生意所以直到她是站街女,这才给过去。对于此我以为过一天他能反过劲儿来,结果依然没变,只能说我无能为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