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破除“大一统”的迷梦,炎黄春秋,轩辕史话,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标题: 【讨论】破除“大一统”的迷梦, 试以另一种观察方式看宋史乃至中国古代史
性别:未知-离线 贴托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31
编号 49539
注册 2005-9-23


发表于 2005-9-30 21:3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有其自身的倾向和需求。

分久,由于战乱的疲惫需要统一来休养生息。
合久,由于思想的纷呈和内部的分裂造成分裂。

在思想上,合分也是一种“思想”胜出的体现。儒家,在宋明之后虽有骂名,但是其对政权的作用也不可小估。

而我们在谈分合时还得面临一个环境影响下的范围的改变的论证。
春秋战国,差不多完全是农耕文明内的分合。五代十国,又加入了游牧文化的统合。
元明清之即,游牧和农耕文化在容合和“内耗”和“发展”,到清末却碰到了以地球为范围的工业、商业和东方的传统文化的容合。

分合之是过程,又彼此互为结果。又何必着意“分不如合,合不如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贴托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31
编号 49539
注册 2005-9-23


发表于 2005-10-1 19:5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恨地无环于2005-09-30, 11:00:31发表

QUOTE:
原帖由鲁瞪眼于2005-09-30, 10:28:52发表
虽不能守,但驱逐了栖息此地的敌对势力,就像拔除美军在日本的基地一样;

定都北京是为了更好的就近组织、指挥对游牧民族的防御,避免在南方偏安。
  北京实际上也是一个很好的防御基地,凭借燕山山地、海河可组织对北方骑兵的阻击,若不坚守北京,河北平原更加无险可守,除非退过黄河,变成宋真宗。

敌对势力驱逐了还会回来,总不能焦土吧,蒙古西域之地,焦土也没什么作用,守不住还是麻烦……我觉得北宋时西夏、吐蕃、辽、金、大理在汉人政权的西、北形成多政权互相制衡的状态也是解决西、北异民族问题的一种办法,如果采用这种办法,汉人政权就应侧重在维持各势力的均衡,而不是自身的扩土。

明定都北京一方面是燕王老家在北京,另一方面是当时对蒙古是攻势的。
如果说处于防御态势,宁可把首都(总司令部)往后方转移些,形成战略纵深,
北京可以作为前敌指挥部、边防重镇来经营,
总司令部放在敌人的刀口下,对外言,各处军队疲于勤王无法施展手脚;对内言,帝都受威胁往往发生混乱,难以理性地分析战争形势。

手段有两种,一是焦土,二是同化。

QUOTE:
明定都北京一方面是燕王老家在北京,另一方面是当时对蒙古是攻势的。
如果说处于防御态势,宁可把首都(总司令部)往后方转移些,形成战略纵深,
北京可以作为前敌指挥部、边防重镇来经营,
总司令部放在敌人的刀口下,对外言,各处军队疲于勤王无法施展手脚;对内言,帝都受威胁往往发生混乱,难以理性地分析战争形势。

在处于防守时,首都往纵深移的当然有。如北宋到南宋,然后下海喂鱼,首都迁往龙宫。厉害吧??

首都之外再设可以北部民族各国抗衡的军事力量,不怕再出安史之乱?

QUOTE:
当时女真兴起,在认识到辽国的虚弱后兴兵进犯,蔡、童二人好大喜功,极力推进联金攻辽之事。宋廷中有识之士认为此举仿佛邻居被人盗窃,不去帮忙反而和贼人分赃。金若灭辽,则唇亡齿寒,宋臣、辽使,甚至高丽国的国王都明白这个道理。惜其时君相好功,不纳忠言。

给了钱,认了娘舅,但这是给逼的。本就有仇。。。。。。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0 23:5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10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