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张辽=吕布第2, 不忠不义
性别:未知-离线 问天贱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5
帖子 971
编号 489801
注册 2013-8-9


发表于 2014-1-11 12:0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围可以表示一场战役,凭什么破就不能?你这叫乱抠字眼。

曹操欲取徐州,那时他初战刚胜,所以他打算先打徐州,然后再回去与吕布交战。吕布挡曹操正费力呢,还去袭刘备之后?

徐晃传记载的,你又不管了。我在解释一遍。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人也。为郡吏,从车骑将军杨奉讨贼有功,拜骑都尉。李傕、郭汜之乱长安也,晃说奉,令与天子还洛阳,奉从其计。
徐晃“从车骑将军杨奉讨贼有功”是在“晃说奉,令与天子还洛阳,奉从其计。”之后,与吕蒙传那个是同样的例子,不代表先表述的时间就在后表述的时间之后。

同样,张辽传中,破吕布在前,张辽投降在后的表述,不能证明,张辽是在吕布之后投降的。

类似的例子我再举《张颌传》:

太祖果破琼等,绍军溃。图惭,又更谮郃曰:“郃快军败,出言不逊。”郃惧,乃归太祖。
这里明明就是说,绍军溃在前,张颌投降在后。而武帝纪与袁绍传则表示张颌先降,绍军再溃,“郃等闻琼破,遂来降。绍众大溃,绍及谭弃军走,渡河。”前后顺序又不一样。

这些例子,全都证明这一点,所谓张辽传的记载,并不表明吕布先被擒,张辽再投降。

徐晃之名就是沒有记录在武纪中,与张辽一样待遇。恰恰说明,这两人的共同之处。因为他俩在三国志中,都被美化了。因为他们俩都是主公还在,就先投降了。所以陈寿在武帝纪中,没有记载,徐晃这就是很明显的例子。

上面这些例子有没有说服力?难道还不能证明,张辽传的记载,并不意味着张辽在吕布被擒之后投降。

与候成都是降将就合在一起?这不是污蔑吗?如果张辽是在吕布被擒之后投降,那他尽力了,无愧于忠义。那样把一个忠义之人与背主之人并列,难不成陈琳是张辽的高级黑?

资治通鉴,成书较晚,而陈琳的《檄吴将校部曲文》毕竟是当时的资料,从该文的行文,所举之事,以及动机来看,不会有假,应当是事实。

[ 本帖最后由 问天贱 于 2014-1-11 12:01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1 07:3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845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