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驳《司马迁的无耻》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4-11-19 11:4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老兄太认真啦。老兄也是搞文字工作的,应该知道,不发惊人之言,在当前这种历史知识被大量通俗普及化的情况下,怎么会引起人注意啊。
关于秦末,一直是近现代最重视的历史话题。翻案,也是最好的引起大家注意的方式。
要是再使用明显有逻辑问题的观点,那就是更吸引人眼球啦。

----你看,程步这个办法至少对我好用:我在不认同他观点的情况下,依然买了他三套四本书,而且是正版。

当然,贴在这里的那位应该不是原作者程步。因为程步的文风我很熟悉(很认真地读了他四套书嘛),感觉与这位不同。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4-11-19 11:5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4-11-19 14:0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5 KYOKO 的帖子

概率是可能很小,但毕竟是一种可能。

既然要认定司马迁是在编造,那么必须拿出直接证据。
我们都反对“按照情理......”那种推断,所以把这种思维方式用到司马迁身上,同样是不合适的。
你在无任何根据的情况下否定了这种可能,那是你违背逻辑----用我们这代人的话说,这就是“主观主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4-11-19 15:4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8 KYOKO 的帖子

别生气,我就是用我们以前的说法来说。其实我觉得“主观主义”对你有点“扣帽子”的嫌疑----不过----我们这年龄的人经常这样说......我们互相也说,但是事实上,我们的语义是很轻的。

现在就是出现这个问题----司马迁说的东西,现今发现或者拥有的别的材料还无力推翻,因此,我们只能说,司马迁这个说法,是我们能找到的唯一描述。
那么,我们就不可能否认这种说法。

其实我曾经说过“按照情理”的事实上不合情理----
就比如关公刺颜良于马下,因此很多人以为关公“按照情理”应该是拿着刺杀性武器,这样就推断是长矛。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立论----关公不使用大刀而使用长矛。

事实上,这些人只是用现在的武术锻炼用的大刀来设想关公用的大刀。
现在用的这种大刀,虽然有个尖头,但是偏在一边,而且刀身又宽,所以刺杀是不太容易,一般是刺挑比较适合。不过即使这样,现在的大刀路数中依然有刺这个动作。
但是,在现存的古兵器中,我们发现,明初的大刀不是这样的。
以前的大刀刀刃很窄,虽然也有弯曲,但是具备很尖的刀头,弧度也没有那样大,是完全可以刺杀的。这种变宽、变弯曲的趋势,是从明朝前期开始的,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形制。
我们又发现,唐代的陌刀,是唯一的一种长柄大刀,但这种刀是直刀,刀身整个是直的。而这种刀有注解----就是斩马刀。
陌刀发展成明朝的大刀,是唯一的可能,因此,关公很可能使用的是长柄直刀,这样的话,刺杀则成为当时刀最重要的技术啦。

要是从现在的“情理”推断,关公也能刺颜良,但是不那样顺手。
但是要是从以前的“情理”推断,关公刺颜良然后斩颜良首,用大刀是最合适的。
为什么很多人信奉这种关公用矛的推理?很简单,第一是不懂武术;第二是不懂古兵器发展历史。现在懂武术的不少,懂古兵器的不多但也有,不过大多是玩短刀剑的,了解长刀长矛的很少,而既懂武术又懂长兵器发展史的更少。

看没看见?一件事情,如果条件出现了变化,情理就出现了变化。
我们,不能用现在的情理去取代当时的情理,因此,只能说对某件事情“存疑”,而不能依照现在的情理直接推出记述者的“错误”,更不能骂人家“无耻”。

我不反对对司马迁的描述“存疑”,但是我反对说司马迁“无耻”。
正如那个帖子中一位老兄指出的那样----人家原作者程步并未说司马迁“无耻”,《司马迁的无耻》这个题目是楼主自己改的。

QUOTE:
原帖由 xkjo 于 2014-11-18 16:04 发表
文章内容暂且不说,不过转载最好标明出处,这里给个原文的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008c090100mrwf.html
当然,如果楼主是作者本人,那就算我多事了。不过这是10年的老文了,我想应该不会过这么多年才发。而且,原题目是:司马迁小零碎颠倒是非。

比如吕不韦说奇货可居那一段。我在那个帖子中回了一贴,是对sssssinter兄回的----引用一下吧。
说的对。
这原文没有“在心里说”的意思,而直接就是“曰”。
史记原文是:
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
但是三家注引用了战国策的内容:
【集解】:以子楚方财货也。【正义】:战国策云:“濮阳人吕不韦贾邯郸,见秦质子异人,谓其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主定国之赢几倍?’曰:‘无数。’不韦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饱食;今定国立君,泽可遗後世,原往事之。’秦子异人质於赵,处於皶城,故往说之。乃说秦王后弟阳泉君曰:‘君之罪至死,君知之乎?君门下无不居高官尊位,太子门下无贵者,而骏马盈外厩,美女充後庭。王之春秋高矣,一日山陵崩,太子用事,君危於累卵,而不寿於朝生。今有计可以使君富千万,宁於太山,必无危亡之患矣。’阳泉曰:‘请闻其说。’不韦曰:‘王年高矣,王后无子。子傒有承国之业,士仓又辅之。王一日山陵崩,子傒立,士仓用事,王后之门必生蓬蒿。子楚异人,贤材也,弃在於赵,无母,引领西望,欲一得归。王后诚请而立之,是异人无国有国,王后无子有子。’阳泉曰:‘诺。’入说王后,为请於赵而归之。

按照战国策的记载,吕不韦还真说过把子楚比成财货这话,而且原来这话不是在心里说的,而是公然说出来的,是说给他爹听的。当然,说的不是那么直率,但把子楚比成财货的意思是很明显的。

这话,即使是流传开,在当时那种七国纷争的情况下,君王尚未能对每一个实行以后那种极端专制统治的情况下----流传开并不被追究责任,“情理上”讲,也许是可能的。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4-11-19 16:13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9 16:1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30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