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谈一些关于蒙古和元朝的问题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4-9-12 12:5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 刘青 的帖子

《草原帝国》是一部十分简明的书。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4-9-12 15:2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蒙古帝国这一个说法,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蒙古从来没有帝国这个格局,而是一直是几个汗率领各人的部落。
只不过从宗族这个问题出发,大家公认一个汗为他们的领袖罢了。
这种情况,不能算帝国。

汉人也不是儒家思想当家。汉朝就是自有法度的。只能说,儒家思想是汉人普遍尊崇的主流思想,但是在事实上的应用上,儒家思想是被汉人王朝进行相当大的选择的----合适就用,不合适就不用。
如何才算一个中原王朝?我的观点是----统治中心和重点,如果放在中原,那就是中原王朝,如果放在别的地区,那就是别的地区的王朝。
元朝,明显是放在中原的。虽然红巾军指责他们“穷极江南富夸塞北”,但中原的范围不仅仅是江南,河北地区也算。在顺帝退出大都之后蒙古人有一首悲哀的歌曲,那里面是把大都作为最富丽的地区和他们的家来惋惜的。而大都,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改名为北平,那是中原地区的一个重要重心。而作为蒙古兴起的岭北行省,那时候,依然是一个不重要和不繁华的地区。
因此,我觉得,元朝是一个中原王朝----虽然它可能不是一个中原南方王朝,但它至少是一个中原北方王朝。
当然,它未必是一个汉人王朝,而只能算一个汉人有很深入参与统治的胡汉(姑且这样说吧)联合统治的王朝。
中原的主体民族是汉人,所以任何在中原能站住脚的王朝,没有汉人支持是不可以的,因此,只要是中原王朝,最低程度也是与汉人联合统治的王朝,但真不一定是汉人王朝。
中原王朝,核心在中原而不在其它地区,其发展重点,也是在中原。
领有岭北大片领土的元朝,发展重点是在华北地带而不是蒙古高原,那元朝当然是中原王朝啊。

我觉得,中原王朝,跟汉化、儒家、汉人当元首或者正职都无关的。

元顺帝退出大都,表示元政权在争夺对中原地区的领有权中失败,但是元政权还在,而且还有夺回这种领有权的意图。明朝也承认这一点,因此把他们叫做北元。
过了几代人,北元与中原地区的关系和交流日益淡薄,最终他们取消了元这个称号,改称原来的蒙古兀鲁思,这标志着他们放弃了对中原地区的领有权的要求,所以说北元在此时灭亡是可以理解的。
俘虏明英宗的瓦剌,不是北元和蒙古初兴起时的核心部落,而是“山林中蒙古”,算蒙古的别支。也先曾经想要恢复大元这个称号,但是失败的很快。
元的皇帝,同时兼蒙古这一个政治实体的合汗,但是这只是一个象征性的,他无力对各汗国进行制约,各汗国也各行其是,不太理睬他。这个合汗的意思,其实更是宗族的观念----蒙古是幼子看灶嘛。出去创立家业的儿子的祖屋,是幼子看护的,这跟我们汉人正好相反,不过是风俗的原因。这也说明,蒙古,从来也不是一个帝国,而是一个“家邦”,他们更多的是一个“家”,各房领有各房的家业。
至于这个蒙古合汗的正宗,以后在清朝兴起的时候就是林丹汗,他当时的称号就是成吉思汗。他被消灭,于是北元传下的玉玺就到了清太宗手里。这就是清太宗称帝的法理上的原因。
清朝时期,蒙古各部落事实上是与清八旗合并的情况,所以也不能说不是部属。因为林丹汗的儿子,确实无法跟清朝皇帝平起平坐,同时也无法调遣任何一个蒙古部落,天下没有这样的盟友。

上述是根据记忆写的,可能有错。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4-9-12 15:4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4-9-13 17:3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6 naniwa 的帖子

外蒙古是喀尔喀蒙古啊,不是黄金家族的子孙,而且人数和部落都远远少于内蒙古。
黄金家族的正牌子是察哈尔部。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4-9-13 17:4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8 KYOKO 的帖子

我认为,元朝正式结束是顺帝出大都,此后就是明朝。
但元国的灭亡是元国号取消。

明朝的结束是1644年明威宗殉国。
但是明国的灭亡是明宁靖王殉国。

朝代,是历史上的时间分期,不是政治实体的标志。朝,是这一个时间段有一个主导的政权。代,也叫时代,是一个时间段有几个主导的政权,如三国时代。明朝灭亡后,明国还在。但是已经不居于主导地位。

所以,没有灭亡的朝代,只有结束的朝代,但是,有灭亡的国家。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4-9-13 17:4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21 五袋石果 的帖子

郑明时代是延平王执政,宁靖王作为朱明宗室代表,两者是平行关系。
所以,明的灭亡,不是郑克爽投降,而是第二天宁靖王殉国。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4-9-13 17:4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23 KYOKO 的帖子

是永历年号。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4-9-13 17:5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关于正统,不是说一个代替一个就是正统。

正统是这个意思----一国失天命,一国得天命,因此相代。
相代的原则,一个是征伐,一个是揖让。除此无第三种法则。
如何叫得天命?天听民听,天视民视。也就是说,首先要天下一统,国泰民安得民心,然后要天降祥瑞,这才算得天命。
那么,历史上如果有那种天下一统的暴政怎么办?这不算正统,比如秦。
如果都是战乱怎么办?那就没正统,比如三国。
事实上,就是天下一统,国泰民安,只要没有天降祥瑞,也未必是正统。所以古代皇帝把封禅看的很重。封禅是必须有祥瑞的。

另外,关于中原王朝的事情----其实就是统治和发展重点在中原还是在其他地区的问题。 这是历史区,说的是1840年之前的事情,说到1840年之后,都是违背版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4-9-14 08:3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36 小贩 的帖子

好吧,既然说到正统,我就大致说一下。我一直不愿意说这方面的事情。
统,就是原则。中国古代治理国家不是乱治理的,是按照原则治理的,这就是“统治”。
传统上认为,君权天授。而君必须符合天的要求,否则天就会把天命转给他人。
天的要求从何而来?天听民听,天视民视。所以,最终的源头还是民。

从古代来说,天道有三统,分别是忠、敬、文。说白了,就是求实际而发展经济、重理想而树立信念、讲道德而追求秩序。一个国家,三统并行,但是总有一统居于主要地位,这就叫“正统”。
为什么要有一统居于主要地位?因为忠的流弊是野蛮而粗俗陷入纯竞争主义,敬的流弊是仅仅看重命运安排而不努力,文的流弊是搞花架子和形式主义。治疗忠的流弊,要靠敬,治疗敬的流弊,要靠文,治疗文的流弊,要靠忠。
因此,一个政权要治理天下,必须三统并行,但是要有一个位于当时的主体,如果它搞对了,这就叫得正统。
古代,夏尚忠,殷商尚敬,周尚文。所以,三统也被称为夏统、殷统、周统。

古代治理天下,讲究的是有变易,有不变。不变的是三纲五常,变的则是三统五德。
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也就是说,君主要对臣领路担责任,父亲要为子领路担责任,丈夫要为妻子领路担责任。这不是说“支配”的意思,事实上多少有点“指挥”的意思,所以后人就理解成支配啦。不过,既然是指挥,自然就要担负责任,所以叫“纲”,纲举目张。
五常是仁义礼智信。不多说。
三统,就是忠敬文或者叫夏商周三统。
五德,则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德行,是维持三纲五常、推行三统的手段风格,比如金有肃杀的意思,那么得金德,就是执政手段严肃;木有生发的意思,那么得木德,就是执政手段温和而鼓励上进。

一个政权,如果执政一段时间,风俗就会变易,这样的话,执政的统和德就要随之变化,这就叫变统,因为传统上,统一变,就要改正朔(这事实上是有原因的,因为忠则要求实际,所以岁首应该便于计划全年经济;敬则要选择合适的时间来树立信仰当时就是敬重祖先或者鬼神,那就要选在适合实施的时候......),这是根据夏商周三朝使用不同的历法而出现的传统,所以古代十分重视这个改正朔,以后就流变为改元。
而德同时也在变化,所以以后就有人搞出了受命和再受命的把戏。

分析你那个秦是正统的观念,就知道:周朝末年,礼崩乐坏,诸国纷争,各人都说自己是救世主,可以说花架子撑到了极点。在这种情况下,统一天下这人,应当改为夏统,以忠为主,发展经济,做实事,安定天下。可是秦却大修骊山墓,封禅,实施暴政,搞得天下大乱,所以,秦非正统。而汉却实施了这一点,所以,汉是正统。

子曾经曰过,知道夏商周的统治方式,以后一百代也可以推知,就是这个原理。
董仲舒说大一统,就是说三统中,应该“大”一统,就是注重其中的一统的意思,而不是“大统一”。董仲舒认为,当时天下各种学说纷乱,作为执政者,必须从中选择一种学说,来作为支持国家统治的根据,所以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对皇帝说的,而不是对天下说的,是建议皇帝采用儒家的三纲五常三统五德学说来作为治理国家的根据,不是要干掉其他学术,或者要统一思想----即使统一,也只是统一皇帝的思想。

统,不仅仅是一个朝代只有一统,完全可能一个朝代有几统,如果能及时变化,则就有几统啦。可是,往往由于等想变化时,流弊已经很深无法改变,必须推倒重来,于是就改朝换代,这就出现了实际上一个朝代一统的情况。
而德也是如此,所以往往也出现一朝一德的情况。
这样,我们就说,何朝得正统,何朝得何德。
有的政权,虽然得天下,但是没有按照这个规律执行,导致天下混乱不止,那就不叫得正统。
而得正统的政权,往往是“拨乱反正”。

其实知道这个规律,就可以推知那个朝代是正统。我具体就不推啦,仅仅略约说一下原则。
比如汉是夏统,尚忠,忠的流弊是野,因此,汉末是应该有民众暴乱的。
那么,下一个得正统的政权,是得殷德,该有点理想主义化和信仰化的。汉后面哪个政权是如此的呢?谁又是因为仅仅重视命运安排不努力而失去天命的呢?
再下一个,该是重秩序道德的?谁来担负这个任务呢?它的末年是因为花架子太多引发的天下大乱的,这又是谁呢?

另外,我们诸夏和夷狄是有不同的。但是这不同何在呢?子曾经曰过,诸夏可以夷狄化,夷狄也可以为诸夏。这其中的分野何在?明显,这不是因为血缘。
这其中的分野,前贤说的比较明白----诸夏和夷狄的区别,就在于三纲五常。夷狄,有了三纲五常,就是诸夏,诸夏,没了三纲五常,就是夷狄。
所以,即使是胡人,无论是北胡的蒙古,还是东胡的女真,只要入主中原,遵守三纲五常,那就是诸夏。既然是诸夏,则完全可以得天命,居于一统或者拥有一德那必然会治理好中原,促进中原的发展。如果他们不遵守三纲五常,那就是夷狄,尊王攘夷就是这个时候用的,要尊王道(不是尊国王或者天王、皇帝),攘除夷狄而安定诸夏。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4-9-14 09:3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4-9-14 12:5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3 五袋石果 的帖子

中国的皇帝称号开始于始皇帝,但是正统恰恰与始皇帝无关,原因如前述。

中国的皇帝,单从语义来说,就是与其他地区不同的。

古代中国地区是个封闭的世界,中国加四方夷狄为天下。因此,一人得天命而治理天下,称为天子。天子是天授命之人,不具备神性,因为天命是可以转换的。古代的皇帝,自称奉天承运,运,不是幸运,而是运命,是运转的天命。所以身为天子,必须去顺天命。如何顺天命?天听民听,天视民视,所以要应天必须顺人。
王,往也。王的德性,如大海,万众归附,如往,称为王。战国七雄称王,就是这个意思。周称王,也是如此。又称天王,意思就是天命所授之往之意。
皇,是光明正大之意。帝,同蒂,是生长万物之意。
皇帝,就是具备上述德性的君王。这个位置,从语义上高于王,略微有点太阳神的意思,是替天行道,是养育众生,但皇帝依然是天子,依然强调是天授命之人。
始皇帝不是傻子,是中国当时最聪明和最有学问的人之一。他的皇帝一词,是有这个意思的,而不是简单的取三皇五帝相加构成的一个至高无上的词而已。

日本就不是这样。以前的日本天皇是有神性的,是太阳神之子,所以日本天皇是万世一系的。而中国皇帝并无神性,所以必须承天命,改朝换代就成为常态。

中国,没有皇冠的传承,只有天命的转移。天命,是天授予某人某家族为民做事的义务,同时也保证人民奉养他的权利。如果他不能按照三纲五常以三统五德治理民众,天自然会知道,就会把天命转移到别人的身上。
至于转移给谁?----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所以,是转移到善人的身上,但不是所有善人,而是上天选定的一个善人。

欧洲不是如此----欧洲一直是在继承罗马的皇冠。他们的皇帝,其实不应该翻译为皇帝,而应该按照他们的原意,叫做凯撒或者奥古斯都。这跟中国的皇帝完全不是一个意思。

我前面的两贴,包括本贴是记述是传统的说法,只能作为历史知识来谈,要在批判基础上加以了解。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4-9-14 13:0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4-9-14 20:1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6 小贩 的帖子

我说的当然不是五四后的定义,五四是打倒旧道德旧礼教,树立德先生和赛先生的权威,哪里会有重新解经的事情?
前面说的三统来源于论语、春秋和史记,纲常来源于董仲舒的理论,诸夏和夷狄的分野是来源于论语,其余的东西多来自于春秋。
春秋不是史书而是经书,我的观点史记是披着史书的外衣其实却不是纯粹史书,怪不得叫太史公书。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0 08:4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01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