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关于“岳飞不是天使”(转贴)若干问题的说明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关于“岳飞不是天使”(转贴)若干问题的说明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1
发表于 2007-1-15 09:4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天啊!!!这是一个杀人的理由吗?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2
发表于 2007-1-15 21: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其实,朕即天下还真不是中国传统的规矩.大圣归来毕竟是理科学生,并不懂中国传统的道德和政治观 .他是把专制强化造成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妖魔化 .刑 为华熊 的就是这种人.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3
发表于 2007-1-16 10:5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老虎1970能给俺解释一下中国传统道德观和政治观”
你呀,如果不是对中国传统道德和政治全然无知,就是成心曲解中国传统政治和道德。
孟子把民列在第一位,把社稷列在第二,君主列在第三。中国历来的皇帝都称自己得天命。天命是什么?天心就是民心。
不讲经典了,讲你也不爱听。讲故事吧。
1、汉朝有个霍光,他废了一个皇帝,可他从来没被作为奸臣。他只是权臣。为什么?因为皇帝是可以废的。这个皇帝作了些不合适的事情,被大臣们公认为不合适当皇帝,所以应该废掉。但是,怎么废?禀告太后,用太后的圣旨废。什么理由?就是不利于社稷。
明朝有个英宗皇帝,给人抓去了。可是他还是明朝皇帝啊,因此他还有对国家政府和军队的统帅权。落在敌人手里,对国家是很危险的。所以,大臣明确地进言,用太后圣旨让他的弟弟监国,并做了皇帝,尊他为太上皇。按说,太上皇也是皇帝,也该说了算。可是他在敌营中的命令均被拒绝,有的自称不在,有的理由甚至是“我只知道打仗,不知道别的”(于谦)。这些回答并不被认为是不忠,因为社稷重于皇帝。利于社稷的,做就行了。
当然,中国皇帝制度是一家专制。但这不是一人专制。不是“朕即国家”。民心固然被一定程度的忽略,但是社稷的重要性是超过皇帝的。
关于立太子的事情,历代都有一些故事。张良曾经为太子出过巩固地位的计策,不被认为不忠。关于立太子,很多皇帝都征求大臣意见,甚至说,很少皇帝不征求大臣意见。有个徐茂功,皇帝问他谁可以作太子,他说这是陛下家事,结果倒是不负责任了,但历史上认为这是他的一个错误。因为,太子和社稷是有关的。到了明朝,为太子的事情大臣甚至做到不怕死,前赴后继。这也是为社稷。在社稷之前,皇帝简直就不是什么东西。
所以我说,岳飞作为一员高官,在和皇帝谈话时,对太子的问题讲自己的意见,固然是有些唐突,但绝对不是错误。对于一个明君,甚至应该温言抚慰,慎重考虑。
宋朝皇帝最后投降蒙古,并下令全国停止抵抗。但他的丞相却在南方拥立亲王,继续抵抗。还有的地方守将根本不理睬皇帝的圣旨,继续抵抗,甚至太后专门为此写信也不理。这是什么原因?是社稷为重。而且他们仍被认为是宋的忠臣。这是社稷重于皇帝,也重于太后。
太后为什么可以废皇帝?因为孝道。皇帝是太后子,就算不是亲子,只要尊为太后,自然就有母亲的地位,是退休的掌家老媳妇。所以,儿子危害社稷,她有废立的权利。但毕竟儿子掌家,因此,她必须获得大臣的一致同意。慈禧太后也想废皇帝,为什么没废?大臣不完全同意。为什么有不同意见?因为皇帝只是危害太后,未必危害社稷。因此,皇帝不孝,但是皇帝对社稷又如何还不得而知。但不孝的皇帝却是无法执政了,因此,太后可以顺利的垂帘。
这是一个问题,皇帝受大臣的制约。甚至大臣全部联合起来,加上太后就可以废皇帝。
2、皇帝说的话受不受大臣制约?受。很多情况,皇帝说了不算。有些情况下,大臣在皇帝仍有权威的情况下,可以退回皇帝圣旨。这点清朝作的比较好。同治皇帝和军机赌气,就下了一道圣旨,军机大臣全部开缺。结果,这道圣旨根本发不出去。为什么?所有大臣不奉旨。倒是几位军机立即摘帽子回家待罪了。结果,亲贵重臣出面见太后说明情况,太后给收回了圣旨。可见,皇帝说话不对,也有不好使的时候。
这是清朝。明朝也是如此。皇帝说错了,就有大臣劝,皇帝不惯毛病,拉下裤子就打。最多一天打了近200人,死了几十人,可是大臣前赴后继还是劝。为什么?就是“乱命不从”。
再说唐朝。唐的圣旨必须经宰相副署。皇帝要提拔人,怕大臣劝,就不用副署,直接下旨。倒是也有用,可是皇帝很担心。当时大臣倒也知道这事,但考虑不妨碍大局,就没管。但是这些提拔的人却很倒霉,没有人看得起他们,安排职务、工作都是问题,还给他们起了个外号,叫什么我忘了,反正是不合法的意思。还有甘露之变,宰相都完了,皇帝要下诏书治宰相罪,居然下不去!为什么?没有宰相副署!最后好容易找个人提成临时宰相副署,才把圣旨下去。
这是另一个问题,皇帝治理国家,至少是和大臣共同治理的。皇帝固然有最后决定权,但没有大臣同意是不合法的。
这次就说到这里。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4
发表于 2007-1-16 11:1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其实不愿意为你写这么多。因为我没有教育你的权力,也没有这个义务。一个人的思想,是很难改变的。何况现在国家国泰民安,太平无事,就算是秦桧,也未必能掀起多大风浪,何况几个刑为华之流无耻文人的煽动?就算他们拿出浑身解数,又能掀起几点风浪?
按道理来说,论坛是个抒发个人观点和情绪的地方,你看不顺眼,可以骂,可以异议,但没必要在上面为一个人开讲座,讲故事。可是你请求了一顿,多少写点,是个意思。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5
发表于 2007-1-16 11:5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皇帝,是用来保护人民、维护社稷的。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大家是可以不听命令的。
这才是中国的“礼”。所以,孟子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武王伐纣,历来为正义之举。武王伐的不是君,是独夫。这叫“吊民伐罪”。
中国传统道德中,明确赋予人民用武力维护自身利益的权力,称为“起义”。
有些人,明确地尽了自己的职责。比如一些守土的地方官,在义军来时,投降义军,这叫“弃暗投明”,是好的;但坚决抵抗义军,是尽职,是“忠于所事”,就是“尽职于自己所从事的职务要求”的意思,传统上把这些人叫“忠臣”,同样是值得敬佩的。
可见我们的传统道德是多么宽容,多么人性。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6
发表于 2007-1-16 12: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是。
你难道不觉得中国历史上始终存在专制和道德的斗争吗?
皇帝要当好皇帝,就要遵循道德;要当自由的皇帝,就要专制。别的具有独裁能力的人亦然。
很多东西的形成,不是传统的以儒家为核心的道德的问题,而是“皇权、族权、父权、夫权”专制的问题。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7
发表于 2007-1-16 12:2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周武王取胜以前,纣的大臣,拥护他是正确的,反对他同样也是正确的。先反对,后拥护仍是正确的。
但周武王的大臣,反对武王是绝对错误的。
中国历史观不是给取胜者涂脂抹粉的。秦始皇功业再大,仍是钉在耻辱台上的暴君。连金章宗都不愿意学他。汉武帝在历史上评价也不高。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8
发表于 2007-1-16 16:0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但是,孟子的思想却成为以后的“公务员必修读物" 和不成文宪法。
社稷是有具体所指的,就是国家。国家利益,远远高于皇帝。
主少国疑?未必。你如果仔细看一下,就知道,我举的故事中主少国疑的情况很少。
皇帝天生就是不够强的。因为社稷、民都重于他。
明太祖,是位专制的皇帝。由于他的素质,他确实是一位好皇帝,但是他的专制也确实超过历代历朝。这是一个特例,而不是一个普遍的例子。敢删孟子的,千古以来,唯此一人。他确实杀了很多开国大臣,但他也确实代表人民说了很多话。而且开国大臣不是不能杀,比如朱亮祖那种,当然该杀。
唐太宗杀兄屠弟,逼自己父亲退位,这在儒家道德里确实是天理不容的事情,但是,社稷重于兄弟,也重于孝道。
不过,即使这样,有异议的臣子其实并不少。而且明白反对。太宗曾想看玄武门之变的记载,被拒绝了。太宗很羞惭。这可见公道自在人心。而且这场政变,双方都有责任。按照历史记载,太子齐王可是先下的手。我想,就凭拒绝太宗的那些史官,这个记载很可能是有影子的。
要废一个皇帝,必须是危害社稷。朱元璋、李世民虽然德上有瑕疵,但皇帝做的不错。因此,社稷是安全的。
关于同治的记载,你没有仔细看当时的情况。两宫太后当时已经退下来了,同治皇帝的话还是不好使。这和太后的强势无关。
从你的回答中,我的感觉是你可能在骗人。你不是不懂历史,而是有自己的历史观。因为你的回答反映出你懂历史。你不是不懂道德,而是有自己的道德观。因为你的回答反映出你崇拜权力。你所以支持邢为华,也许是因为他的观点符合你的思想。你在辩论中,喜欢”选择性失忆“(这词是从这个论坛上学的)。因此,和你辩论不会得到任何结果,也永远不会改变你的思想。上帝给我鄙视一个人的权力。我愿意使用这种权力。当然,我鄙视的是邢为华和他的支持者。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9
发表于 2007-1-17 09: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这已经很难说是学术讨论了。
月宵先生已经就此文中的历史事实错误作了重点批驳。但是,楼主并未对这些批驳做出任何一点回应,而是不停地放弃原来的阵地,从另外一个方面进攻。也就是说,月宵先生的所有批驳都成了耳旁风。
楼主再三说他不懂历史。不懂,是可以原谅的,这里有月宵先生给你讲。但是他又不听,而是不停的纠缠另外的东西,最后在史实上完全被月宵先生击败后,又开始纠缠于道德。
这种方式绝不是学术讨论。绝对不是。
我把这种方式看作是在明知无理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宣传邢为华观点的方式。
因此,我认为,楼主不是在讨论,而是在宣传。
楼主只是打着学术研究的幌子,不顾史实,而在论坛上宣传岳飞有可死之处,宋高宗、秦桧有可以谅解之处的观点。而这个观点从论据上就不成立。因为其主要论据均被月宵先生批驳。
同时,在此恭敬地向月宵先生表示我的敬意。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10
发表于 2007-1-17 10:4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你居然还能回这样一大篇。
作为一个人,要学会和不同性格的人共处。如果仅仅因为不喜欢他的性格就谋杀他,那就不是正常人。
作为一个领袖,更必须有容人之量。如果仅仅因为不喜欢手下的性格就谋杀他,他就根本不配作领袖。
岳飞是武将,性格刚直。但就是这样,也看出岳飞是尽职的,说的话、做的事均是作为大将、大臣的本分。作为一个领袖,即使手下作错事,也应该优容;即使手下说错话,也应该反思自己;何况岳飞并未作错事,说错话!
作为一位领袖,赵构是有领袖的本事的。他对于岳飞性格,有深刻的了解,也在需要岳飞时给予了优容。他杀岳飞,只是因为岳飞阻碍了他的政治目的,就是求和。金人有明确的指令,这是导火线,自己有明确的目的,这是主因。
因此,赵构、秦桧杀岳飞,不是岳飞自身性格造成的,而是一场有预谋的谋杀!
不过值得松一口气的是,赵构、秦桧还没有胆量和才能像邢为华一样,编出如此多的理由来诬蔑这位英雄。他们也就是敢来个“莫须有”。这也许说明了古人就是纯朴,脸皮还没有那么厚!
岳飞,在自身性格上根本没有取死之道!
关于中国古代的政治理想,本来就并非纯粹专制的格局。很简单,专制虽然可以提高效率,但是也容易出现难以挽回的方向错误。我们的古人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
因此,他们在不断探索效率和共同执政(我还不能称这种情况为民主)之间的关系。逐渐形成了有制约功能的政体,也形成了反映这种制约的法律和制度。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不是几个人可以决定的。
但是,人的欲望是无限的。特别是处于单人相对强势的皇帝,如果他对政治感兴趣,他一定会设法获得更多的权力。这就是专制参与进来的权力争夺。
明太祖,一度舍弃丞相的设置,但他给建文皇帝安排了智谋团,并建立了周到的法律;明成祖也有自己的智谋团,也遵循了太祖的法律。唐太宗,为自己设置了数位丞相,也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他甚至多次在臣子面前自己屈从于法律。这可见,即使是对权力有极大兴趣的皇帝,他们也认可这种制度。
儒家的政治理想,并非只是为维护统治的。否则你无法解释儒家理论取士和以儒家理论教育皇子的制度。儒家的理论,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起最重要的作用。
民贵,在旧时代不容易做到。但社稷重,还是皇帝、贵族和大臣的共识。我一直强调的也是社稷重于皇帝。
公道在人心,也在力量。人心就是最大的力量。
另外,告诉你,唐太宗的情况你只知道皮毛。建议你继续看书,了解太子和秦王的关系。你如果全盘否定这段记载,你需要拿出证据,否则,你只能承认这些记载:秦王功在太子上;秦王自己开府;太子秦王不相能;高祖欲以陕东大行台封秦王;太子谋害秦王;高祖纳秦王进言欲问太子;秦王设伏玄武门。我说的这几个点都是关键的点。
关于唐太宗修改史书,也请拿出证据。
你以为皇帝提拔大臣只是为了和自己博弈吗?不是。明神宗虽然不上朝,但这并不妨碍他理政。只是他善于更好的使用大臣而已。具体事项,自己看明史,我时间有限,不多说了。
另外,万历就是神宗,并非两人。
很不喜欢你的世界观、价值观,也很鄙视你的道德观。更不喜欢和你再进行这类谈话。也许可能的话,我们会是敌人。但这个敌人不是基于你我之间的性格对立和利益对立,而是基于对道德、对国家的态度方面的对立。
“汉贼不两立”。如果你放弃你的观点,也许我会和你成为朋友。但是,在你不放弃你观点的情况下,我们也许会成为敌人。因为你对社会、对国家、对道德、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和我完全是对立的。用我的话来说,你的观点就是“不忠、不仁、不义”。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11
发表于 2007-1-17 11: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是。我绝对是在浪费时间。
不过,这个帖子的意义在于明白地说出了我对他的鄙视和不喜欢。这就可以了。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12
发表于 2007-1-22 20:5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现在才彻底地相信:"汉贼不两立".这不仅仅是汉无法与贼并立,贼也不可能与汉并立.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13
发表于 2007-1-23 17:3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他不配做蛮族。
我们中原所称呼的蛮族中也有好人,有道德高尚的人,有善良公道的人,有深明大义的人,有深谋远虑的人,有威武雄壮的人,有精明能干的人。蛮,只是我们对他们的称呼,就像北方游牧民族称我们中原人为“南方蛮子”一样。
这种人就是想要进蛮族,人家还要看一看他配不配。
我觉得,他们一定不屑于收留这样的人。他们一定会认为与此等人为伍,是他们最大的耻辱。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14
发表于 2007-1-24 14:4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对某人实在不必用口舌,只用武器就够了。
“人人得而诛之”,这是某人的话。我想,既然人家宣战在前,我们也不好意思不接受。口舌从此以后再无用处,人家要“诛”,我们奉陪到底。
“诛”可不是我们首先提出的啊,而且我们也不主动对某人,只是不再作口舌之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已。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15
发表于 2007-1-24 21:1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您不是已经说消失2月吗 ?怎么回来了?
月宵先生早就把邢为华打败了。我只是表明对邢为华和他的某位支持者的态度而已。
我说的清楚:
“人家要“诛”,我们奉陪到底。“诛”可不是我们首先提出的啊,而且我们也不主动对某人,只是不再作口舌之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已。”
所谓的“武器”,您想用什么,我们就用什么。当然这要看您的爱好。当然,可能是任何东西,甚至是嘴 。“口诛笔伐”吗!想起诸葛武侯以嘴作兵器 ,“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我等后生小子,心羡前贤,不胜向往。呵呵。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16
发表于 2007-1-25 10:3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又回来了。看样某人是走不了啦。
我表明自己的态度是论坛规则许可的,也是国家法律许可的。呵呵。
我在所有的帖子中,只是讲道理和表示对某人的态度而已。如果这也算口号,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其他论坛我是否去,是我的自由,与别人无关。
如果某人把论坛上持不同意见和不同态度的人称为极端民族主义分子,要“诛”,我实在无话可说。
我从来不主动挑起口舌之争。但作为一个中国人,对大节绝不含糊。事关民族气节,不能闭嘴。
三国演义上武侯骂王朗只是讲道理,并未引经据典。他在舌战群儒中也说,他反对单纯引经据典。我也在讲道理。
我没敢说自己有这能耐“学习诸葛武侯”,我只是十分向往而已。
至于红卫兵时代,您恐怕没经过。因此,乱用他们的帽子扣人,恐怕您扣的不太准。
建议某人还是实现自己诺言,认真学习,争取回来驳倒月宵先生再说。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17
发表于 2007-1-25 11:0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同意sos2290 兄的意见。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18
发表于 2007-4-19 17:0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 现在历史文献还没有看透,还忙里偷闲的读了《帝国政界往事》和《新宋》。还认真的在岳飞文献网上学习。以前以为2个月的时间足够粗浅的学习了,现在知道还差得很远,但是我的观点还是没有特别的转变,依然认为,岳飞的被杀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杀将求平安的原因,而是一个长期矛盾的总爆发。以高宗皇帝的才智绝对不会为了个合约而杀自己手下的一个重要将领。"
虽然和楼主吵了一架,但是楼主的这种精神我很佩服,楼主的说到做到的态度也使我感动。
对于楼主的新观点(岳飞的被杀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杀将求平安的原因,而是一个长期矛盾的总爆发),我也比较认同。
看来,楼主确实是在用心研究这一段历史。敬佩一个。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19
发表于 2007-4-23 20:1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如我的读书笔记没记错的话(呵呵,手边没有资料了),岳飞共有6次辞职。
1、绍兴5年底,岳飞平杨幺毕,以目疾,上表乞解军职。帝不许,并加飞检校少保。
2、绍兴6年3月,岳飞母亲病逝。岳飞按规定上报朝廷,并自行解除军职,护送灵柩安葬。因当时正准备对伪齐作战,朝廷夺其服,诏令其回营。5月,岳飞回营任职。
3、绍兴7年3月,朝廷罢刘光世兵权,拟以刘军归岳飞统带。岳飞立即做好接管准备,并提出北伐计划。但朝廷不仅不从,反罢前议,分刘军为6军,为朝廷直属。岳飞为此于宰相张浚争执不合,张浚也说出“固知非太尉不可”的话。岳飞因张浚怀疑其贪图权位,遂请解兵权,为其母持余服。帝不听。岳飞二次请解兵权,仅言持余服事,帝又不听。岳飞三次请解兵权,言其素志为恢复中原,并非贪图权位。帝遣李若虚等促请。7月,岳飞回营任职。
4、绍兴9年正月,金宋第一次和议成。岳飞按程序两上贺表,但在其中表示不满情绪。3月,乞解军务。理由是南北议和,他这样的武将已经用不着了。而且他身体不好,需要休养。帝不准。
5、绍兴11年4月,帝召诸帅还朝。授飞枢密副使。飞遂请解兵柄。帝从之。
6、绍兴11年7月,万俟、何、罗等人参岳飞,提议免去其职务,并将奏章抄送岳飞。8月,岳飞被迫辞职。
我认为:这6次辞职,1、2次都是有原因的,是正当的。3次是涉及到与上级的关系处置,在这种情况下辞职是合理的,是符合组织纪律的。4次是他的理念与皇帝理念的大冲突,但他的理由找得不是没有道理。5、6次其实是被迫辞职。
因此,这些辞职并非无缘无故或者跋扈。
这些辞职也并非故意撂挑子。只有第2次是在军务需要时。但此次理由最充分,按照规定,他也必须辞职。当然,皇帝可以“夺服”。 其余时间的辞职均不是“敌兵压境”或者准备出兵的时候。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20
发表于 2007-4-24 09:2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投降派最开始的迫害目标是韩世忠,而不是岳飞。这点总是很容易被人忽略,但这点是最重要的。"
是的,岳飞给韩世忠挡过去了。这也是整他的一个重要原因。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21
发表于 2007-4-25 16:1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为什么岳飞帮老韩档过去了,而岳飞没把自己挡过去呢?!老韩知道以后,马上进宫面圣,好像还和赵构相拥而泣(要是老赵是演员的话,绝对是一流的)。岳飞有进宫面圣的举动没有?这个和他最后被杀,有没有关系呢?!”
唉,怎么说呢?他自己能给自己挡过去吗?你对韩公表现的记述是不正确的。韩公其实当时的表现就是和秦桧进行过谈话,说了一句“何以服天下”的话而已。具体的情况,请找来《宋史》仔细看。像岳、韩这样的等级,随时进宫,是不可能的。而且岳飞被诱骗到杭州,就在大理寺落轿,换句话说,到了杭州就被逮捕,根本不可能见外面人。皇帝想算计他,他躲不过去啊!除非----他真有异图,真想叛变。而他被捕,本身就说明他并没有叛变的意思。
“不过话说回来,淮西兵变所展示的当时南宋军队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是:为什么几个领军将领之间闹矛盾,却导致了4万大军的集体无意识投敌!?赵构心里面会怎么想?是继续信任领军将领,还是回到宋的将不专兵,分而治之的国策上面?那肯定是一段让老赵寝食难安的日子。也是对自己以往政策反思的日子,这样的反思带来的,也许是悲剧。。。使老赵也许根本就彻底失去了对军队的无私的信任。。。淮西兵变后患无穷啊! 大概这个跟一女被她被男的欺骗甩了以后就觉得天下男人皆负心汉一样的道理吧!可以这么比喻吗!?”
首先,淮西4万大军并非无意识投敌。这些军队素质很高,但是统领不佳(赵构语)。因此,赵构决定撤掉刘光世,交岳飞整顿。这本来是正常的事情。在此后,赵构经过反复思考,并与宰相张浚商议,觉得这样岳飞权力太大,才决定将淮西兵直属。岳飞因为这样破坏了他的北伐军事计划,提出反对。结果和张浚谈话越来越僵,最后终于让张浚说出了“非太尉不可”这样的严重不信任的话。这样,岳飞只能辞职。而淮西兵中,大将郦琼和王德不对付,但是朝廷采取的措施是调走王德军,这样反使郦琼不自安。朝廷派去抚慰的人(好像是吕沚)又搞了些阴谋手段,而不能与郦琼等人推诚相见。这样,在朝廷(吕沚)的一些手段被发现后,淮西军各高级将领决定叛变。事实大概如此。
因此:
1、赵构不信任武将是其本身在淮西事变之前就有的因素,并非淮西事变激成。
2、淮西军并非无意识投敌,而是几位主将“有意识”投敌。
上述记述,均根据自己记忆,因无参考书,可能有错误。但大致事实应该是不错的。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22
发表于 2007-4-25 21:3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岳飞对张宪、岳云入狱事情丝毫不知。
8月8日,岳飞免枢密职,即启程回庐山。9月8日,王俊就向在鄂州的张俊告发张宪谋反。然后再逮捕张宪,审问。到9月某日,杨沂中奉秦桧命到庐山召岳飞。此时岳飞才知道张宪、岳云入狱。但杨并未告知岳飞张宪、岳云入狱得真实情况,只说“没有什么大不了事体,只需哥哥到朝廷对证一下。”岳飞遂从杨沂中入京。10月13日,岳飞抵京,并未见到皇帝,而立即被带到大理审问。上来就审岳飞谋反。
时间如此紧凑,到逮捕岳飞时,岳飞还根本蒙在鼓内,你让他如何请罪?
2、我读过对岳飞案件的判决书全文。
关于岳飞,是两个罪状:1、淮南战役逗留不进;2、指责皇帝“不修德”。这两个罪名当斩,判得是杖死。其中,并无谋反罪名。
关于张宪,是意图谋反。罪名当绞,判得是杖死。
关于岳云,是引发张宪谋反。罪名当徒,判得是徒。
最后,皇帝特旨:岳飞赐死,张宪、岳云军法从事。
可见,岳飞、岳云即使秦桧也没有审出他们谋反。张宪谋反是王俊的告发。而且,王俊告发书全文我也看过,里面明确说他认为岳飞可能不知道张宪谋反。
在这种情况下,你又要岳飞如何请罪?即使张宪真的谋反,他又怎会知道?
岳飞给韩王通风报信,谁又给岳王通风报信?
另外,老兄可能对军队不熟悉。军队叛变,军官是核心。只要军官,特别是中高级军官抓住了,军队就可能叛变。何况当时吕沚把淮西军军官和士兵均弄得不满?而且,快离开边界的时候,淮西士兵也有不稳迹象,郦琼才杀了吕沚。而且,投降后,淮西军士兵因为待遇不好,人人后悔。可见郦琼叛变并非一帆风顺的。
上述记述,仍根据自己读书笔记,因无参考书,可能有错误。但大致事实应该是不错的。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9-2 02:0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761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