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文明断裂的悲剧——被满清割断的明朝与近现代中国
性别:男-离线 伶州鸠
(心聋目盲)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东将军
功绩 73
帖子 4049
编号 4812
注册 2004-1-28


发表于 2007-12-24 19:3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西学东渐,其中唯一可能会发生作用的,只在于西方数学和天文学的引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伶州鸠
(心聋目盲)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东将军
功绩 73
帖子 4049
编号 4812
注册 2004-1-28


发表于 2007-12-24 20:0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hzxs678566 于 2007-12-24 19:42 发表
这个我赞同,问题是把这种理论化为成果需要一定的土壤,至少得是一个工商业为重的时代(西方在机器革命前经济没有超过中国,但是两种经济的本质不一样),像袁崇焕的士兵一开始都不知道使用仓库里的火炮,这种科 ...

西欧在工业革命之前就已经在农业经济上走上了追求高人均生产率的道路,向海外殖民地的大量移民,不仅仅是转移了多余人口,更重要的是为本土提供了糖、棉花、木材、粮食这些需要大量土地的资源,这样英国才有动力和能力去缓慢地开始推行机械代替人力的起步。

反观中国,《农政全书》所载农具基本是抄王桢《农书》,几无发明创造。有些大型高效农具,如水力连磨,明清反而罕见了。《农书》载,“北方收麦,多用钐刃麦绰……一日可收十余亩,较之南方以镰刈者,其速十倍”。但这种麦钐,明清时代基本上不用了,有的地方从牛耕退回人耕。在美洲高产作物引入之后,中国耕地开垦已经达到极限,而人口继续加速增长,人多地少的状况缺乏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也缺乏能力。

说到底其实是一个资源和生态的问题,所谓制度的影响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伶州鸠
(心聋目盲)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东将军
功绩 73
帖子 4049
编号 4812
注册 2004-1-28


发表于 2007-12-24 20:1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顺便说一句,《崇祯历书》真是中国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东西……
可惜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伶州鸠
(心聋目盲)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东将军
功绩 73
帖子 4049
编号 4812
注册 2004-1-28


发表于 2007-12-24 21:2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hzxs678566 于 2007-12-24 20:14 发表
战火导致中国很多绝技失传也不是首次了

崇祯历书是西学东渐的结果,不是古已有之,意义在于把西方的天文模型和相关的数理逻辑体系引入中国,第一次有了几何化的宇宙概念,如果继续在浑天的经验公式里面摸索现在看来没什么出路……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伶州鸠
(心聋目盲)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东将军
功绩 73
帖子 4049
编号 4812
注册 2004-1-28


发表于 2007-12-24 21:3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宋明之政,皆乱于党争……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3 23:1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88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