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7-27 13:46 发表
对公众发表之后,这些争论才有人关注,才有媒体报道?不见得吧。
2000年简本刚出来时候的争论中,西方学者的质疑基本还是老问题,而非对断代工程比较深入的问题。
而比较深刻的问题直到在2003年美国的两次会 ...
不知道怎样定义“正常的学术交流”?比如在天文历史年代研究中引入DE404软件和数据库,算不算学术交流?
如果把西方学者没有提出有力的质疑作为断代工程闭门造车的标准,逻辑上是不是本末倒置了?
我倒是觉得,从纽约时报那篇文章开始,断代工程就已经被不少媒体妖魔化了,基本上那一段时间,讨论的话题都在工程的组织形式上,政治攻击远多于学术讨论,现在纽约时报估计不会这样冒失了~
至于之后才出现比较有价值的回应,任何一项研究,都是在成果发表之后才有人去关注和研究,这不是很正常的事么?
作为断代工程本身,并不是“一项”研究,而是各学科各专业的专项研究的成果总合,不在项目组之内不了解情况是再自然不过了,总不见得把国外学者也拉进工程,才算“正常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