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十句话道尽中国千年史, 个人觉得还是很有理的
性别:男-离线 伶州鸠
(心聋目盲)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东将军
功绩 73
帖子 4049
编号 4812
注册 2004-1-28


发表于 2006-9-12 23:4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2、红颜祸水,倾国倾城:

  夏亡于妹喜;商亡于妲己;西周亡于褒姒;吴亡于西施;秦以吕易嬴,赵姬之功;晋牛继马后,光姬之力;唐衰于杨玉环;明亡于陈圆圆;清败于太后慈禧。

推卸责任推得也太离谱了……亡国之君从来都是以桀纣相比……居然要女人来背黑锅<_<

QUOTE:
6、矫枉总是过正,其实过犹不及:

  秦尚法,汉即尚儒;唐重武轻文,宋即重文轻武;唐宋尚诗词,明清即尚八股

说起来容易,矫枉必然过正。
这里面常识性错误不少。
秦以法家治国,对应的是汉初黄老之学无为而治。
唐以诗赋取士,宋就是经义策论了,词不过文人消遣而已。

QUOTE:
7、越是四分五裂,政治混乱,思想越光辉灿烂;越是大一统,政治稳定,思想越停滞不前。

  前者如春秋战国之百家争鸣,魏晋南北朝之三教合融;后者如秦之焚书坑儒,汉之独尊儒术,明之八股,清之文字狱

南北朝三教合融?那是笑话……三教混战还差不多。
而且貌似这里郑玄马融、程朱陆王都被华丽地无视了~~

QUOTE:
8、地域环境左右命运:

  中国自古东临太平洋,北接荒芜人烟的西伯利亚,西北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南为喜马拉雅山,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之内生存,养成了国人含蓄内敛、保守中庸、消极忍耐的农耕性格。故历朝政府皆重农抑商,重伦理文采,轻科技实用;如夏政权在陕西、商政权在河南;西周政权在陕西、东周政权在河南;秦、西汉政权在陕西、东汉政权在河南;隋、唐政权在陕西、北宋政权在河南。五千年文明,有四千年历史皆在农耕最发达的中原地区上演,由此可见,中国一直都是以农耕为主的黄色文明。直到异族蒙古入主中原,定都北京,明清政权才随之坐落于此,中国的农耕地位才逐渐为之动摇。

  当政权东西对峙时,西强而东弱;南北对峙时,北强而南弱。原因也正是在于西和北更接近于游牧民族,两种文化的交融,自然比东南单纯的农耕文化多了一些强悍。然而,每一次异族依靠武力的入侵,又都会被汉文化迅速的同化。

又来地理环境性格论,这一段挑句对的都不容易……
北京建城至少要从燕都蓟城开始算,离元大都都多少年了?而且就算明清北京建都之后,难道中国就不是农业社会了?
至于说什么西北胜于东南,想当然而已。决定对抗结果的实力要素,无非是人口、耕地、马匹等战略资源,在这些方面,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之内关中平原和华北平原作为最早的农耕区,对于开发相对滞后的南方,当然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QUOTE:
10、单以武治,刚且易折;单以文治,软弱可欺;文武结合,刚柔兼济,方能长治久安:

  如秦、元所向披靡,却迅速灰飞湮灭,两宋文化鼎盛,却屡被异族欺凌。惟汉、唐重文韬武略,方绵延三四百载,号称盛世,今已不再矣。

两宋与汉唐立国基础,周边状况,国防形势完全不同,岂可一概而论,况且唐朝后期也不见得比两宋强到哪里去。

其他几条暂无意见……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4 02:3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13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