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平生最爱周公瑾于2006-01-08, 14:54:36发表
我都说了,作为优秀的指挥者应该不只是以5000出子午谷,应该是调集能从那里悄然通过不被发现的最多数的兵,其余军队在斜谷出击,就算晚一点,晚10余日而已,如果能利用曹魏的准备不足和守将的无能攻下城高池深的长安那守住一小段日子不是没有可能的
咱们现在争这些没意思,诸葛的做法是不愿冒险,照你这么说,曹操乌巢烧粮他有多少把握啊?邓艾偷袭阴平小道翻的是摩天岭,他又有几分把握呢?按部就班的只能保证把不输的战斗打赢却不能化腐朽为神奇。
别忘了,他出祁山是“关中大震”,“三郡望风而降”,那他攻下长安会是什么样呢?望风归顺的不只是三郡了吧,对曹魏整个军队士气的打击会更大。
总而言之,诸葛亮的打法是不可能取胜的等死的方法,魏延的方法有可能会扭转形势虽然他冒更大的风险(即——蜀汉更早灭亡)。对于相对国力弱小很多的蜀汉哪个好哪个不好还用评说么?
另:曹魏老老实实守着陈仓、五丈原,而你诸葛亮要连续进出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还敢说不消耗国力?前几次没有木牛,运输的牲口就至少要消耗很多的粮食,道路难行,坠入山谷的不计其数,能运到前线的有一半就不错,外加蜀汉当时人口不过百万,老保持近10万的军队也就是要百姓9个人养一个兵,这不是劳民伤财吗?
我说了魏严就算打下长安由于兵力不足不能继续前进了,如果他冒进就有可能被魏国大军吞掉。所以他要=诸葛亮的后续部队。=的这段时间魏国就有反应了。他的大军就会来了。如果魏国大军来到长安只是守而不战。蜀军就因为粮道长而粮尽撤退,你还是没有解决这个粮食问题。你上面只说了打下长安,没有说以后该怎么办,这和蜀军伐魏的衷旨完全不同,蜀军可不是只想拿下长安。
邓艾偷度阴平那是9死1生,从山上跳下来没几个人了,又没粮,可是那时蜀国吏治已经败坏了,能打仗的都在前线。守将不战而降。一系列因素赶在一起,邓艾点子就高了,这个1还真被他碰到了。曹操乌巢烧粮可不是冒险,人家是准备充足,100%的把握。
你说的在这些和当时的情况没有一个相同点。当时魏国不是吏治败坏。可是人才济济,那个计划也不是100%把握,就算长安守将不能打,魏严诸葛亮也就只能到长安了。长安的粮食并不足够支撑诸葛亮的部队,碰到我上面说的魏国军来到长安只是守而不战的话。蜀军一点办法也没有。
你说的百姓9个人养一个兵是劳民伤财,你只考虑到负担问题,没考虑人均生活水平。现在1个明星一年拿成百上千W的钱,他一个人1年可以负担N个人。如果真是劳民伤财,你能解释为什么百姓在诸葛亮死后争相立庙?你会纪念一个劳民伤财的人吗?你就认为古代人是SB,好忽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