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魏延的兵出子午谷之计定量分析
性别:未知-离线 风之子123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2
编号 47154
注册 2005-8-29


发表于 2006-1-8 13:2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魏严带5000兵就算能打下长安,他还能往前走吗?不能了。5000兵也就只能有这点成就。不可能打下魏国都城。冒进会被魏国吞掉的。还是要打下长安=诸葛亮从斜谷出来的大部队,这样魏国早就反应过来了,出大军和蜀兵决战。
诸葛亮5次北伐出斜谷用流马运粮还要分兵屯田。魏严这种打法军粮肯定是不够的。我不认为长安的粮食够诸葛亮大军吃很长时间。到最后还是要撤退。因为魏国也有人才。可以认识到蜀粮道过长,会=蜀粮尽撤退在追击。
另外楼上的。诸葛亮的北伐可不是劳民伤财。除了第一次大败外,其他都是粮食运输困难,粮尽而回。不会有什么劳民伤财之说。不然诸葛亮死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百姓争相给诸葛亮立庙?难道只有现代人聪明,古代人全是SB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风之子123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2
编号 47154
注册 2005-8-29


发表于 2006-1-8 15:4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平生最爱周公瑾于2006-01-08, 14:54:36发表
我都说了,作为优秀的指挥者应该不只是以5000出子午谷,应该是调集能从那里悄然通过不被发现的最多数的兵,其余军队在斜谷出击,就算晚一点,晚10余日而已,如果能利用曹魏的准备不足和守将的无能攻下城高池深的长安那守住一小段日子不是没有可能的
咱们现在争这些没意思,诸葛的做法是不愿冒险,照你这么说,曹操乌巢烧粮他有多少把握啊?邓艾偷袭阴平小道翻的是摩天岭,他又有几分把握呢?按部就班的只能保证把不输的战斗打赢却不能化腐朽为神奇。
别忘了,他出祁山是“关中大震”,“三郡望风而降”,那他攻下长安会是什么样呢?望风归顺的不只是三郡了吧,对曹魏整个军队士气的打击会更大。
总而言之,诸葛亮的打法是不可能取胜的等死的方法,魏延的方法有可能会扭转形势虽然他冒更大的风险(即——蜀汉更早灭亡)。对于相对国力弱小很多的蜀汉哪个好哪个不好还用评说么?
另:曹魏老老实实守着陈仓、五丈原,而你诸葛亮要连续进出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还敢说不消耗国力?前几次没有木牛,运输的牲口就至少要消耗很多的粮食,道路难行,坠入山谷的不计其数,能运到前线的有一半就不错,外加蜀汉当时人口不过百万,老保持近10万的军队也就是要百姓9个人养一个兵,这不是劳民伤财吗?

我说了魏严就算打下长安由于兵力不足不能继续前进了,如果他冒进就有可能被魏国大军吞掉。所以他要=诸葛亮的后续部队。=的这段时间魏国就有反应了。他的大军就会来了。如果魏国大军来到长安只是守而不战。蜀军就因为粮道长而粮尽撤退,你还是没有解决这个粮食问题。你上面只说了打下长安,没有说以后该怎么办,这和蜀军伐魏的衷旨完全不同,蜀军可不是只想拿下长安。
邓艾偷度阴平那是9死1生,从山上跳下来没几个人了,又没粮,可是那时蜀国吏治已经败坏了,能打仗的都在前线。守将不战而降。一系列因素赶在一起,邓艾点子就高了,这个1还真被他碰到了。曹操乌巢烧粮可不是冒险,人家是准备充足,100%的把握。
你说的在这些和当时的情况没有一个相同点。当时魏国不是吏治败坏。可是人才济济,那个计划也不是100%把握,就算长安守将不能打,魏严诸葛亮也就只能到长安了。长安的粮食并不足够支撑诸葛亮的部队,碰到我上面说的魏国军来到长安只是守而不战的话。蜀军一点办法也没有。
你说的百姓9个人养一个兵是劳民伤财,你只考虑到负担问题,没考虑人均生活水平。现在1个明星一年拿成百上千W的钱,他一个人1年可以负担N个人。如果真是劳民伤财,你能解释为什么百姓在诸葛亮死后争相立庙?你会纪念一个劳民伤财的人吗?你就认为古代人是SB,好忽悠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风之子123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2
编号 47154
注册 2005-8-29


发表于 2006-1-8 15:4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陈寿那话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这个看个人理解,有人认为是政治超级,军略比别人都差。而我认为是政治超级,军略和政治比没那么好而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风之子123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2
编号 47154
注册 2005-8-29


发表于 2006-1-8 16:1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平生最爱周公瑾于2006-01-08, 15:48:42发表
………………还是没理解我的意思
曹操能成功烧乌巢在之前有多少可能性?周瑜黄盖用苦肉加假降加放火又有多少机会不被识破呢?淝水之战如果没发生你会相信因为一个人的一句“秦军败了”八十万大军就会土崩瓦解么?
也许子午谷战略有90%要无功而返,但一旦成功就会和上面这些战斗一样成为名动古今的经典战例,而诸葛亮选择跟曹魏在不利地形和不利国力对比条件下打持久战真的是没什么希望能光复中原。

所以,他放弃了机会,未能挽狂澜于即倒、化腐朽为神奇,不禁令壮士扼腕长叹啊!

赤壁曹操败在瘟疫,而且黄盖诈降曹操那边人人都相信了。“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
淝水之战主要是人心并不想打仗,再加上内奸的造谣才败。
你说这么多还是只立足于取得长安,取得长安之后完全不予考虑。邓艾过阴平为什么这么有名?主要是他偷度阴平并一举灭掉蜀国。如果他没有灭掉蜀国,而且自己还挂了,那偷度阴平只是一个笑话而已。
你如果仅仅立足于取得长安,那并不需要这么多兵马。魏严取得长安也仅仅只是一个经典的战例。没有一举灭掉魏国的话,就得不到说的挽狂澜于即倒、化腐朽为神奇这么高的评价。
取得最后长安之后,没有解决粮食问题还是要退兵。无攻而返,空耗钱粮。有什么好值得推崇的。如果在撤退的时候大败,或者挂了。这又是一个笑话了,而且会被人后人认为是考虑不周导致失败的典范。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风之子123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2
编号 47154
注册 2005-8-29


发表于 2006-1-8 23:2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平生最爱周公瑾于2006-01-08, 17:42:21发表
如果蜀汉真的据有长安,那形势正如秦之与六国,刘邦之与项羽,一战就彻底扭转了局势,毕竟曹操也不是在官渡直接灭了袁邵,而是获得了关键性胜利。
长安的地理优势在过去是不言而喻的,出是卧野千里,对方无险可守,退则是雄关坚城。由此一面可以发展国力,一面以偏师经略中原,这和自己频繁出蜀道不可同日而语。

咱们不要把问题说偏了,我只是在说战争绝对不能如楼主一般量化,不敢冒适当风险(反正就好人看来,子午谷的战略未尝不是种尝试,他不是完全没有希望和道理的,相比起一次一次的出祁山然后无功而返是值得一试的)是诸葛亮的应变将略同他杰出的政治才能相比较差的主要原因。

我是看不出蜀军占得长安有什么好处.6国间本就不是铁板一块,秦国合纵离间随意可用,这和魏国也不一样.项羽和刘邦关键之战是骇下之围,之前是项羽吞不掉刘邦,刘邦打不挎项羽.并没有你说的那么轻松.蜀军取得长安也不可能一下打下魏都.
而且长出是卧野千里,对方无险可并不正确.东边的潼关可是很难打的.退则是雄关坚城,蜀军取得长安如果要坚守,他的军粮并不允许.所以退回汉中是必然.不可能有你说的由此一面可以发展国力,一面以偏师经略中原.
不知道你为何总是忽略粮食这个问题而不断的YY出蜀军按照魏严的计划会有这么大的优势.
你例举的战例没有一个符合当时蜀军的情况.这里面有一个因素不一样,其结果可能会差的远.
虽然我也不认同象LZ这种量化.但是冒风险要能够承受的住失败所带来的损失.不是如你所说的那样不考虑其他,不顾一切吧.邓艾偷度阴平成功了,是他运气好.他失败了,魏国也不过损失一偏师.曹操轻装简出打败乌丸成功了,可是如果再出现这种情况,他未必敢再来一次.魏严的计划如果成功了也不过得到一座长安,但是后来再怎么办呢,攻又一下打不垮魏国,守又守不住.最后撤退了=什么也没得到.失败了整个蜀国的大军可能会全军覆没.其损失不见的比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损失小.
冒险就相当于现在的彩票,没钱的人会下少量的注,有钱人会下大量的注.可是没有人会把全身的家当都拿去冒险.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风之子123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2
编号 47154
注册 2005-8-29


发表于 2006-1-13 17:0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一时的出奇制胜对整场战争没有任何意义。取得长安就是要长久占领。这样魏国就会在长安和蜀军展开决战。我不认为这个大的消耗比历史上诸葛亮对魏三郡的攻略消耗要小。蜀国如果和魏国决战,前景不会被看好。所以魏严的计划在战术上可行,但是在战略上却是一大败招。而且从前景分析,诸葛亮最后还是要退军。
因为兄台说的取得长安后的变化一是远水难解近渴。诸葛亮在6年春出兵,粮食要在秋天才能收成,这期间的2个季度将非常艰难。魏严敢说5000人就拿下长安。我认为长安的兵马不会比魏严的多。存粮自然就不多。个人认为长安的粮食不足以支撑蜀的大军。靠自己后方的粮食显然指望不上。我还是认为长安不可能长守。除非能够占得潼关,但是这又是不可能的。
变化2我同意。
变化3我认为是魏国会拼命的反扑长安,而不会迁都。因为魏国就凭当时的人才,我想还不至于仅仅看到魏严的5000人打下长安,就怕的要迁都,在我眼里魏国的人才还不至于这么废。吴会趁火打劫,但是能否成功打劫还是个问题。因为魏国要反扑长安不会动东线的兵马,就孙权带兵的能力对他能打到劫表示怀疑。如果魏国迁都,还要考虑孙权会对蜀用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风之子123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2
编号 47154
注册 2005-8-29


发表于 2006-1-27 22:1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匡匡匡于2006-01-27, 14:12:48发表
我們從各方面所得來的三國資訊幾乎都來自三國演義
其實諸葛亮政治真的不錯
但軍事方面最強的其實是郭嘉和龐統再來是公謹 徐庶 田豐 沮授 陸遜等人
三國演義因為是"小說"
要增加可看性
而把諸葛亮過份神話化了

MS这里说的都是以三国志为依据,兄弟从哪看出我们的三国资讯来自演义啊  
三国军事方面最强的有郭嘉  恐怕是兄弟的三国资讯是来自演义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风之子123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2
编号 47154
注册 2005-8-29


发表于 2006-1-27 23:0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平生最爱周公瑾于2006-01-27, 10:48:50发表
无语了…………雍凉二州是蜀汉的就天下定了。
当时我说一句长安以西皆定则天下可定也,多少人批判我。
已经说过了,你只有雍凉的话是很难守住的,粮草转运有困难,曹魏对你雍凉和汉中都可以发动攻击。雍凉一带无什么险要可守,而且适合骑兵作战,你把蜀汉的军队放到那少了根本守不住,放多了那是给曹魏打歼灭战的机会。

无语之二,又去考证魏延有没有能力攻城,你引的我这一段话最开始就说明白了
出子午谷者可以不是魏延,兵力也可以不只是5000,人要选在曹魏尤其是夏侯懋那里威名很大的人以增加奇袭的成功性,兵力则是加多到能不被发现而安全通过的数量。

感觉兄弟犯了个思维上的错误。诸葛亮的一次北伐失败了,所以兄弟就先以结果为出发点,把结果代入你的思维中,所以你会认为这个方法是不可行的。如果我们抛开结果不谈。假设这2个计划都不知道其结果是怎么样的。出陇右和子午谷计划你认为哪个比较可行。这样才能得出2个计划的优劣。
子午谷计划要求1,诸葛亮的斜谷大军要迅速支援。2,要求在奇兵行进过程中不被发现奇。3兵到长安下之后在没有攻城器械的情况下敌人不战而逃。4粮食供应问题
可是取得长安并不能一战定乾坤,魏军一定会死命反扑,这样蜀的大军就会拖在长安。最后很可能因为粮食问题撤退。这4个因素一个比一个难实现。一旦失败至少作为奇兵的那部分兵马没的救了。
出陇右的计划虽然进展会比较缓慢,但是比较灵活,不会有拖在一个地方进退不得的情况。街亭那一仗如果不用马谡,而用其他人是不是也会败就很难说。(兄弟如果想到其他的劣势也可以说出来讨论)而子午谷计划无论选什么将领都会有以上4个因素的影响。
这样看在同样不知道结果的情况下至少陇右的计划要保险的多。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5 11:5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524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