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异哉所谓吕布天下无双者?, 吕布异闻录
性别:未知-离线 xwhero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04
编号 46438
注册 2005-8-23


发表于 2006-5-12 13:5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葛朗台 于 2005-11-17 22:57 发表
要知道在魏晋南北朝时的猛将皆以关,张比之,不管吕布的事,在晋书与南北史中以关,张比之的皆当世之一,二武将,有以下几人:北国无双杨大眼,南宋长城道济兄,单骑冲阵天下无敌萧摩柯,东方不败葵花宝典之大成者张耗,关公比之尚逊的薛安都以及左手青龙刀,右手丈八蛇矛打了一半又被人夺一矛的所谓“猛将兄”等等。
————————————————————————————————————
这正好说明吕布的武勇冠绝于世,天下无双,后世实在找不出什么人能与之媲美。而堪比关,张之流的人物甚众,比如以下几人:北国无双杨大眼,南宋长城道济兄,单骑冲阵天下无敌萧摩柯,东方不败葵花宝典之大成者张耗,关公比之尚逊的薛安都以及左手青龙刀,右手丈八蛇矛打了一半又被人夺一矛的所谓“猛将兄”等等等等等等等等。。。与吕布的情况类似,后世也几乎无人敢自比西楚霸王项羽。

照这个逻辑,诸葛亮武力远胜关张!也未见有人敢比诸葛亮的武力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whero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04
编号 46438
注册 2005-8-23


发表于 2006-5-16 14:2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killsite 于 2006-5-16 14:23 发表


嘿嘿, 关羽在白马还就是个偷袭的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哪里说他是个偷袭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whero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04
编号 46438
注册 2005-8-23


发表于 2006-5-16 14:3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killsite 于 2006-5-16 14:27 发表


哪里说颜良是在一对一单条的情况下中被关羽亲手杀死

是没说一对一,是说老关,单枪匹马杀进敌军,把颜良给杀了,要是一对一,颜良连死都不知道如何死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whero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04
编号 46438
注册 2005-8-23


发表于 2006-5-16 14:4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killsite 于 2006-5-16 14:41 发表


首先, "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
然后"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
接着"羽望见良麾盖", 此时颜良正指挥军队和主力先锋张辽作战,忙得不亦乐乎
在两军作战过程中 ...

原来颜良正指挥军队和主力先锋张辽,老关从天而降,杀了颜良,然后又展翅高飞,敢情老关成雷震子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whero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04
编号 46438
注册 2005-8-23


发表于 2006-5-16 14:4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killsite 于 2006-5-16 14:44 发表


单枪匹马的证据?????????

策马刺良,就是单枪匹马的证据。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whero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04
编号 46438
注册 2005-8-23


发表于 2006-5-16 15:0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69 killsite 的帖子

颜良指挥军队手忙脚乱,哪里写了,另外,老关冲过去这么多人都没看到他?如果这样老关还是偷袭,他要么从天而降,要么从地下钻出来?
什么1比多少个亿,那是你自己写的,安我头上做什么?
如果带人过去,就是率众刺良,何来策马刺良,斩前斩将,三国志中,什么时候用策马刺良,自己不懂,胡乱解释不说,还开始胡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whero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04
编号 46438
注册 2005-8-23


发表于 2006-5-16 15:1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69 killsite 的帖子

而且是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这不是单枪匹马是什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whero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04
编号 46438
注册 2005-8-23


发表于 2006-5-16 15:2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killsite 于 2006-5-16 15:23 发表


战场上混乱啥事都可能发生, 颜良全力和张辽作战, 没有提防老关有啥好奇怪的. 这反而更说明张辽战斗力之强令颜良无法分神顾及其他.



带人过去就是指率众刺良? 老关就不能先带人过去协助张辽和颜良军交战 ...

佩服之极,阁下与修改历史教材的日本人有一比了,想象力超强,更非常人所及,不再回复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whero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04
编号 46438
注册 2005-8-23


发表于 2006-5-19 10:2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80 逍遥轩 的帖子

不是钻牛角尖,而是有些人实在是乱搅,你看一下此人对白马之战的解释,就算掉进北冰洋中,也要火冒三丈。
“首先, "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
然后"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
接着"羽望见良麾盖", 此时颜良正指挥军队和主力先锋张辽作战,忙得不亦乐乎
在两军作战过程中, 关羽抓住机会: "羽策马偷袭剌良于万众之中"
紧跟着, "羽斩其首还"
此时袁绍军群龙无首,军心大乱,指挥系统崩溃,"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最后,"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表彰其偷袭斩将有功.
这就是整个白马事件的全过程, 明白了吗?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whero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04
编号 46438
注册 2005-8-23


发表于 2006-5-19 14:0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太初元始之天 于 2006-5-19 12:47 发表

“偷袭”两个字哪来的?阁下自己加上去的吧,“绍诸将莫能当者”应该与“羽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相承接,引用资料要完整正确呀。

这个不是我写的,是别人写的,他先称关羽偷垄斩颜良,我与他相辩,拿出史料,让他解释,结果出来这么一篇解释,所以我说在北冰洋里也会气得火冒三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whero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04
编号 46438
注册 2005-8-23


发表于 2006-5-22 08:0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6-5-20 12:05 发表
“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白马只有颜良一部。曹操袭击白马的时候兵力比颜良的还多,杀颜良是个必然。

照你这个理论,官渡时,袁绍比曹操还多,袁绍杀曹操也应该是个必然;赤壁时,曹操比刘备周瑜人还多,曹操杀刘备周瑜也应该是必然。

QUOTE:
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禽也。

这只是荀攸的策划方案而已,好的策划方案一定要有得力的执行者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若无关羽,此策划方案必定破产,倒有可能,良遂斩辽。

[ 本帖最后由 xwhero 于 2006-5-22 08:1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whero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04
编号 46438
注册 2005-8-23


发表于 2006-5-22 12:5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6-5-22 12:38 发表

片面夸大某某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这位的观点是典型的英雄主义史观。那么历史中被小兵杀死的将领远远大于被将领杀死的将领作何解释呢?

倘若小兵杀死将领,也象关斩良,那么他也一样是英雄,否则才是你所说的概率。
任何事情都有必然与偶然,战场之上,瞬息万变,不是别人随随便在千里之外,可推断出来的。阁下太夸大必然了,所以按你的逻辑,袁绍应是官渡的胜者,曹操乃赤壁之战的赢家。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whero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04
编号 46438
注册 2005-8-23


发表于 2006-5-23 10:3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6-5-23 00:27 发表

这就是典型的半路杀出,根本不了解我一直在说什么。你难道没看着一仗在开始时袁绍方面是占优势的,荀攸策划分淳于琼、郭图之兵后才有必擒的结果么?我的逻辑充分证明了谋士在后方策划的重要性,官渡和赤壁的结果 ...

且不论你逻辑中跳跃多变,飘忽不定。先指一点,你的逻辑是夸大了谋士的重要性,倘若照阁下的概率计算,只要谋士计算策划完毕,谁去都一样,所以武将的存在意义不大。
“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因说公击琼等。左右疑之,荀攸、贾诩劝公。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会明至。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陈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绍遣骑救琼。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公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
请看官渡操劫粮之战,许攸的策划案很好,但若非操的执行能力,此战必败,任何一个策划案,只有保证执行力,才可能成功,并非策划好了,谁都可以成功。

QUOTE:
“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白马只有颜良一部。曹操袭击白马的时候兵力比颜良的还多,杀颜良是个必然。

这话是否是阁下所述,既然兵力多,杀颜良是个必然,照此推断,自是得出阁下的官渡袁胜,赤壁操赢之悖论。
另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乃陈寿在三国志语,非罗所述,阁下又错了。

[ 本帖最后由 xwhero 于 2006-5-23 10:3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whero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04
编号 46438
注册 2005-8-23


发表于 2006-5-23 11:0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6-5-23 10:41 发表

这不是我的逻辑,是刘邦在艰苦卓绝的反秦和楚汉战争之后总结出来的。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是刘邦所说的那三类人,武将与谋士的区别就是功狗与功臣的区别。

官渡、赤壁是一场战役,白马只不过是一场战斗。两者根 ...

先不论这是不是刘邦在艰苦卓绝的反秦和楚汉战争之后总结出来的。只要阁下认可,这就可以说是阁下的逻辑,可不要正确了,便是阁下逻辑,错误了往古人身上一推,阁下脱袍卸甲功夫,在下佩服万分!
长坂坡,张飞断后也是一场战斗,如何未见张飞被斩或被擒?兵力只是决定战争中一个因素,绝非象你想象的战斗中以多打少是必胜,就可积小胜为大胜。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whero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04
编号 46438
注册 2005-8-23


发表于 2006-5-23 11:3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6-5-23 11:16 发表

笑~
我只不过告诉你这个逻辑的来头在哪里,你要推翻这个逻辑就必须推翻刘邦的经验。这居然也叫脱袍卸甲,阁下臆测的功夫更加一流。

张飞断后根本连一场战斗都算不上,只能是一场战斗的局部。长坂战斗的结果 ...

大笑,
阁下转来转去,收放自如,实乃轩辕罕见。这个逻辑,刘邦可没这么解释过,此乃你移花接木,阁下功力精湛,常人实难忘之项背。
长坂坡张飞那一战,你说是战斗的局部,那长坂应是战斗了,备军胜于操军,何以操胜,备败?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whero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04
编号 46438
注册 2005-8-23


发表于 2006-5-23 12:2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6-5-23 12:13 发表

捧腹大笑~
阁下臆测的工夫果然登峰造极,臆测完本人这回又臆测到刘邦身上去了。
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 ...

亦捧腹大笑,
早料到阁下引述此文,萧何是搞内政的,非张良陈平,或三国中荀攸这样的谋士,阁下故意将萧何混同于荀攸这样的谋士,移花接木之功,阁下可谓前无古人,前无来者了。
按阁下的理论,只要兵多,战斗即可或胜,为何又变了,故在下所言,阁下收放自如,实不假也,是阁下不读书?还是读书之后,歪曲书?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whero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04
编号 46438
注册 2005-8-23


发表于 2006-5-23 13:4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6-5-23 12:58 发表

笑~
早就料到你这么说了。我故意少引一句是想看看你的水平,真让我失望。看看诸将反对的理由可否和内政有关,非议萧何的焦点在哪里: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
敢 ...

哈哈,阁下到是未令我失望,移花接木果然了得,若萧何与荀攸之类谋士相当,何来刘邦以下此言,刘邦评萧何功绩为首,因其内政,而非战场策划之功。至于少引一句,阁下为何不在文中引述,偏于文首?难不成引述要引全篇文章?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段话,就说明了萧何与张良的区别。
长坂之战,阁下连备兵多,操兵少,阁下这一事实都视而不见?
三国志诸葛亮传“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本人读书是不多,但自思才疏学浅,实是不敢恣意歪曲。阁下学高八斗,才富五车,自是与在下不同。

[ 本帖最后由 xwhero 于 2006-5-23 15:1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whero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04
编号 46438
注册 2005-8-23


发表于 2006-5-23 18:4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东山小草 于 2006-5-23 16:58 发表

先生须看清家师的观点,是认为不上战场的强于上战场的,萧何只是作个例子.
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 ...

令师移花接木就在此处,拿萧何类比荀攸,更证明出谋士策划完毕,何人执行均可,并称之为刘邦经过多年反秦战争及与项羽做战的经验,并反称我臆测。同时又不知如何得出,不管其它条件如何,战斗中兵多定胜兵少,战役则不一样,这种怪论,居然还振振有词!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whero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04
编号 46438
注册 2005-8-23


发表于 2006-5-24 09:4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6-5-23 19:59 发表

还在臆测啊。
诸将为何非议萧何?因为其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刘邦辩护的时候可有一句提到内政?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color ...

“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这是指萧何,是说萧何徒持文墨议论,不战,而不是“徒持文墨议论,不战”的人都是萧何,诸将反对的是萧何,知道吗?至于张良,陈平在战争之中,都是在刘邦身边的,知道吗?阁下移花接木功夫,真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韩信不知阁下列为功狗还是功臣?他可是武将。

QUOTE:
三国志诸葛亮传“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笑~ 也不看看这段是什么时候的你就拿来当证据?长坂时关羽水军早就先走了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刘琦这万人在在长坂之战后才与刘备会师。公追至当阳长阪,先主斜趣汉津,適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敢情刘备让关羽将大部份兵都带走了,笑,你以为刘备与你一样。
还有兵少胜兵多的战斗例子,“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因说公击琼等。左右疑之,荀攸、贾诩劝公。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会明至。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陈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绍遣骑救琼。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公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whero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04
编号 46438
注册 2005-8-23


发表于 2006-5-24 09:4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6-5-24 00:53 发表
历史上斩颜良诛文丑的确是荀攸的事啊。

我不否认斩颜良是荀攸的策划,但总不能因为荀攸的策划,就说无论谁去都可以斩良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whero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04
编号 46438
注册 2005-8-23


发表于 2006-5-24 11:4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6-5-24 11:37 发表


文字游戏就不要耍了,你怎么不看刘邦怎么说的:发踪指示,功人也。请问张良陈平哪个是亲自上阵斩将的。我早就给你看过古人对此是怎么解释的。“从前古人有个‘功狗功人’的比方 ...

你居然能说韩信,不上战场,只在帐中发号军令?
萧何与张良区别,阁下视而不见,却称我在耍文字游戏,耍文字游戏是阁下。
长坂之战,关将刘备大部份兵带走了,刘备那么弱智?关带走的兵最多一半,这已经超过操的5000兵了。
乌巢之战,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陈门外。阁下如何不见,战斗之中,兵多必胜兵少,乃阁下逻辑,这等自扇耳光之举,在下做不出来。
在下一直所述策划再好,须有执行力做保证,乌巢之战正是在下观点之明证,不知为何与阁下所言,恰是只要有策划,则无论何人执行均可相符。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whero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04
编号 46438
注册 2005-8-23


发表于 2006-5-24 12:4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6-5-24 12:17 发表


我有说韩信不上战场么?我说韩信不是抡起大刀冲在最前面]什么叫不看帖。这就叫不看帖。萧何与张良区别再大也不影响张良同为功人,樊哙之流为功狗。我特地引用《官场现形记》这种通俗易懂的 ...

阁下逻辑前后不搭,韩信作战不是抡起大刀冲在最前面,关羽那里记载是抡起大刀冲在最前面,第一刺良,用的是矛,第二,三国志中也只说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是他觉得有这个把握了,才冲锋在前了,并非开始就冲锋在前。
樊哙之流如何与关羽相比,关羽不仅有勇,更令人称道的是万人敌,万人敌阁下不要移花接木接木成可力敌万人
官场现形记·是小说,非史书,拿在这里不合适,所以一直未理你,结果你一而再,再而三拿出表演,佩服佩服。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6-5-20 12:05 发表
“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白马只有颜良一部。曹操袭击白马的时候兵力比颜良的还多,杀颜良是个必然。



QUOTE:
官渡、赤壁是一场战役,白马只不过是一场战斗。两者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根本无法比较。只有分不清两者的区别才能得出官渡袁胜,赤壁操赢之悖论。说到底这还是你的臆测。



QUOTE:
张飞断后根本连一场战斗都算不上,只能是一场战斗的局部。



QUOTE:
笑~战斗之中,兵多必胜兵少,使你臆测出来强加给我的逻辑。臆测你怎么会做不出来?
“在下一直所述策划再好,须有执行力做保证”你的言下之意就是张辽没有执行力去保证白马斩颜良么?看来逍遥津孙权带的都是草人,受教受教。请问斩颜良是一次战斗么?不过是一个战斗的局部而已。这本身就是什么人都能完成的。你连一次战斗和一次战斗的局部都分不清,你所臆测出来的类比都是毫无意义的。  

请看一下,兵多必胜兵少谁说的?如何成为我的臆测?白马是一场战斗又是谁说的?然后白马与张飞断后只是战斗的局部,又是谁说的?在下举无无数例子,阁下拿出不同标准进行反驳,真是可笑。
刘备若只有数千兵,孙权与其结盟,而且在赤壁之战与周瑜一起打败曹操,那孙权与曹操周瑜这么弱智?
笑死了,前后矛盾,语无论次。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whero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04
编号 46438
注册 2005-8-23


发表于 2006-5-24 13:3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6-5-24 13:22 发表
笑~
抡起大刀冲在最前面不过是个比喻而已。你能臆测出这么多没用的废话真是厉害。关羽万人敌又如何,在白马之战中他扮演的就是一个冲锋陷阵的角色,与樊哙之流无异,功狗尔。
官场现形记是小说又怎么样,我引的 ...

真是笑死了,关在白马之战,只是斩良时,是冲锋陷阵,其余时,何时说他冲锋陷阵了。阁下的比喻未免太多了,出了错就是比喻,佩服之极。
白马之战,阁下已说“白马只有颜良一部。曹操袭击白马的时候兵力比颜良的还多,杀颜良是个必然。 ”“兵力多必胜兵少”就是这里得出,如何变成我的臆测?
长坂之战,刘备将一部份主力让关带走不假,何来主力之说?
“这一战在荀攸的策划下大局已定人人都可以斩颜良,那随便哪个偏将冲上去就行了。关运气不错得了个大奖。 ”那为何其余斩将,皆无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类似言语?
我早说过,阁下不但移花接木了得,而且转来转去,收放自如,实乃轩辕罕见。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whero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04
编号 46438
注册 2005-8-23


发表于 2006-5-24 14:2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6-5-24 14:15 发表
关羽就是在其余之时当玉皇大帝我都管不着,我只关心他在白马之战所扮演的角色。在白马之战中他扮演的就是一个冲锋陷阵的角色,与樊哙之流无异,功狗尔。
你得到的所谓“兵力多必胜兵少”就是断章取义。[color=Re ...

看来,阁下错了,乃我断章取义,在下拿出反例,阁下就是管不着,大约与视而不见应该没什么区别吧,领教了。
这样看来,阁下所述,当时情景随随便便一个人都可以“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绍诸将莫能当者”,我也不能反驳了。不过,照阁下所述,本人实恨生得太晚,否则亦可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绍诸将莫能当者,官拜汉寿亭候了,亦可在史上留名,可惜,实在可惜,同样可惜的还有阁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whero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04
编号 46438
注册 2005-8-23


发表于 2006-5-24 14:3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东山小草 于 2006-5-24 14:32 发表
xwhero兄辩来辩去,又回到前面那个荀攸和曹操亲自上阵的地方了

没办法,令师转来转去,收放自如,而且我所指出其中错误,被称为断章取义,如之奈何,如之奈何。不过在下实不明白,张绣袭击曹操,却让典韦以死相救,逃脱。按照令师理论,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象典韦这样救曹操呢,还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逃脱呢,或还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杀曹操或典韦呢?

[ 本帖最后由 xwhero 于 2006-5-24 14:3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whero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04
编号 46438
注册 2005-8-23


发表于 2006-5-24 14:4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6-5-24 14:39 发表
笑~xwhero就这水平而已
敢问反例在哪里?又是阁下臆测出来的吧。

一个小兵杀了颜良就能当亭侯?颜良的脑袋未免太值钱了吧。看看杀文丑的小兵当上什么侯了没有?别以为关羽那个亭侯是纯粹靠杀颜良得来的。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看清楚了,就是白马之战的功劳表羽为汉寿亭侯。阁下学高八斗,才富五车,如何不知?
为何杀文丑的小兵没封候,问得好,我还想问问你呢,为什么关斩良封候,而别人斩将没封候,包括张辽的威震逍遥津?

[ 本帖最后由 xwhero 于 2006-5-24 14:5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whero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04
编号 46438
注册 2005-8-23


发表于 2006-5-24 14:5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6-5-24 14:41 发表

到底想说什么请先梳理清自己混乱的逻辑再说。

我解释一下,张绣袭击曹操,结果让曹操逃了,这难道是策划不力?阁下可以解释,按概率计,任何人都有逃脱的机会,只不过曹操运气好;同时按概率计,任何人都可以象典韦那样救曹操,典韦只不过是运气好;而且,按根概率计,任何人都可以杀曹操与典韦,同样也是运气好。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whero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04
编号 46438
注册 2005-8-23


发表于 2006-5-24 15:0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6-5-24 14:55 发表

“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良、丑皆绍名将也”为什么立同样的功劳曹操不表小兵做个什么亭侯?给个合理的解释吧。
“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看清楚了,这就是为什么同工不同酬的原因

“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这是操擒关之后,白马之前,与白马之战有什么关系?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操已经知道留关不住,给关同工不同酬无任何用处。
白马之战,何以关独封候?因为无他无人可斩良,也不可能取胜,所以才封关为汉寿亭候。
在下佩服阁下之才,犹如涛涛江水,连绵不绝。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whero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04
编号 46438
注册 2005-8-23


发表于 2006-5-24 15:1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6-5-24 15:02 发表

象典韦那样救曹操。
可能么?你认为世界上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事件?只能说任何人都能救曹操,典韦在那个位置上有典韦的方式,如果换了别人自然有别人的方式。


任何人都可以杀曹操与典 ...

象关斩良于万众之中,都可以复制,为何复制不了象典韦那样救曹操?
“只能说任何人都能救曹操”曹操冤死了,早知如此,曹操应喝着小酒,迈着方步往回走,典韦更冤,拼了命救曹操,结果成了谁都可以救曹操。
“任何人都可以杀曹操与典韦,同样也是运气好。是运气好杀了呢还是没杀”是啊,这是你的逻辑,我不懂。因为策划完了之后,按理说谁都可以杀曹操,应曹操死,同样也是概率,任何人都可能逃,所以曹操运气好,逃出去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whero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04
编号 46438
注册 2005-8-23


发表于 2006-5-24 15:2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6-5-24 15:19 发表
什么关系?如果没有之前的“礼之甚厚”你以为杀个颜良就能封侯?
这句话阁下还没回答呢:“良、丑皆绍名将也”为什么立同样的功劳曹操不表小兵做个什么亭侯?给个合理的解释吧。

按阁下的 ...

受了委屈的小媳妇,在下这辈子是做不成了,阁下这条道路倒是前途大好,一片光明,至于讽刺,阁下倒也不让须眉,而且直接得多,在下不敢居功于前,不过讽刺在下虽不为意,但倒也无受虐之倾向,会觉得舒服。
阁下老说在下不看贴,好象应该原话奉还,用一下阁下世家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功夫。[quote]白马之战,何以关独封候?因为无他无人可斩良,也不可能取胜,所以才封关为汉寿亭候。
杀文丑的小兵为何不封候,因为这是你说的概率,谁都能做。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2 06:4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047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