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形式主义美学的极致,却空洞无物, 《放逐》
性别:未知-离线 大头笨笨

鲁郡公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北将军
好贴 20
功绩 800
帖子 2714
编号 46175
注册 2005-8-21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7-1-18 18:5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形式主义美学的极致,却空洞无物

形式主义美学的极致,却空洞无物

    看银河映像的黑帮片,最是喜欢那出人意表的结构,比如精巧的《暗花》。尽管后来看多了,有时凭借经验便隐隐能猜到剧情的走向,但依旧乐此不疲。
    《放逐》却例外,看罢,思前想后,似乎只有一个镜头属于杜琪峰。
     真的,只有一个。那是一个长镜头,荒地,黄秋生等四人走啊走,不停的问“去哪里”,在每一个分岔路口都掷硬币决定方向,四顾茫然之际,突然目光所及,两山之间,露出一个巨大的观音像。
    ——那是观音山,一吨黄金的必经之路。
    镜头突然亮堂起来了,可方才在荒地上踯躅的心,却愈发阴沉。依旧没有方向,只好向观音走去。那据说能普济众生的观音,又真能救得了这愧疚、空有热血,没有家只有枪的四人?
    纵向比较,《放逐》无法超越《枪火》,相似的人物关系,几乎相同的演员,却没了精致的结构。是的,依然肃杀,可却流于形式。
    片子的开头十分精彩,杜琪峰一直很沉得住气。四人先后来到阿和家门口,然后分散在旁边的大榕树周围,长镜头的使用在技巧上堪称完美,四人或坐或立,构图十分漂亮。可惜,张家辉扮演的阿和一出现,便破坏了这种静的平衡。虽然他必须要出现,可总让我有些意犹未尽之感。
    ——也许是先入为主了,让张家辉(片子后半部分是任贤齐)这样的演员去和黄秋生、吴镇宇、林雪和张耀扬配戏,高下立判。
    没来由的想起1983年的《碧水寒山夺命金》,杜琪峰的导演处女作。镜头出奇的朴素,故事却奇情,那似乎是骨子里的古龙,藏玉其中,一不留神便走了眼。而二十多年后的《放逐》,却是虚有其表,杜琪峰勉力营造的肃杀气氛,便像极了1973年后逐渐走火入魔的古龙,为形式所困。
    阿和家中的三人对射便是个例证,近在咫尺,枪林弹雨,你不必疑惑转几个身,如舞剑般开枪是否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想对对方下手,也不担心技术不到家。
    这是杜琪峰一直想追求的东西——武侠化的黑帮片,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恨也不由己,那一个个近乎华丽的动作,与其是沿承吴宇森的暴力美学,不如说是对自己当年的补偿。
    ——至于杜琪峰的入世,那世事,不就是一个大江湖?其实我不喜欢杜琪峰纠结于政治,纠结于意识形态,可抛开这些,片子竟已空洞无物。
    其实从《枪火》开始,银河映像的剪辑技巧便有了强烈的独特风格。以长镜头为铺垫,近景细节营造气氛,一旦进入枪战场面,便以快速切换的短镜头取而代之,节奏骤然加快,极具张力,而且具有出色的美感。这一点在《放逐》中发挥到了极致,长镜头也让我想到了西部片的经典之作《狂沙十万里》,铺垫,让我甚至不愿意看到正题过早来临的铺垫。
    最值得一提的倒不是结尾的那场血雾与易拉罐一起升腾的枪战,而是黑市医生家中的那场枪战。从任达华等人进门,看也不看的一脚踢开张家辉的病床,直到张家辉撑起身与任达华互望,长达四分多钟的铺垫,足以让观者喘不过气来,以至于随之而来的枪战尽管华丽无比,却仍无法让我从之前的铺垫中缓过神来。而这场短镜头交叉切换的枪战,又在张家辉被人扔下楼那一刻开始转换了节奏,任达华狞笑着向楼下垂死的张家辉继续开枪,黄秋生等四人隐藏在不同的角落里,无法现身营救,每个人的表情变化都让人击节——有了这几个老戏骨,张家辉以后就一直演没有表情的死尸算了。
    但成败皆因此,这也许是杜琪峰在影像上的一次辉煌,却是讲故事上的一次滑铁卢。抱歉,我又想到了古龙,那如诗的《天涯·明月·刀》,漂亮的文字支撑不了硬伤遍布的故事。
    抛开欲盖弥彰的政治隐喻,这不过是几个男人无家可归罢了。是啊,去哪里?给你一吨黄金,你又能去哪里?你依然没有家。
    杀手的飘零,与杜琪峰而言,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题材。可惜,从“97-99”的车牌,从许绍雄一口一句“要回归了,别乱来”,杜琪峰沉浸在他自以为深刻的政治隐喻里,无法自拔。乃至于这样几个天生就像杀手的铮铮汉子,却要用一句句插科打诨的话告诉我们,他们是兄弟,他们很够义气,全然没有了《枪火》中的尽在不言中。还有在阿和家中的那段温情场面,吴镇宇用胶布粘好破碎的玻璃,还下厨炒菜,张耀扬锯木头,林雪钉桌椅,黄秋生喝汤时吃到了子弹——那子弹是他打进汤煲的。
    ——杜琪峰很少会用这样直白的手段去体现情感,如今用了,也不免流于形式。
    其实我一直相信杜琪峰能够表达很多东西,虽然他没有游达志的奇才,拍不出奇诡惊艳的《暗花》,但奇才如昙花,杜琪峰的才气却是绵长不绝的。他的黑帮史诗,理应是一个从正传到前传、后传乃至别传的大系列,便如我最爱的温瑞安的《神州》系列,那江湖就该是江湖,快意恩仇,难逃的宿命,俱在这围城之内。可电影语言已臻化境的《黑社会》,却终究成了政治暗喻的脚本,到了《以和为贵》,更是赤裸裸起来,全然不顾“开奔驰的内地某科长可以拍板大面积物流用地”有多么荒谬。
    “宿命”的杜琪峰,成了激愤的杜琪峰,而且这激愤,多少有点无厘头。那是一种片面的、主观的政治领悟,宿命只在观音山出现在四人眼前的那一刻浮现。
    “放逐”,多么让人心动的名字,落寞凄清,卑微人生里遍布的失望,在放与逐中飘浮不定,压抑着,然后终要宣泄,喷薄而出,以死亡为结局。
    真可惜,浪费了一个好名字。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头笨笨

鲁郡公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北将军
好贴 20
功绩 800
帖子 2714
编号 46175
注册 2005-8-21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7-1-18 21:1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俩个只能活一个》、《一个字头的诞生》都算是银河映像实实在在表现那种宿命论的片子。

原氏你看的《放逐》是阉割版,所谓卧底是后来加上去的,也删掉了少量情节,一些对话,尤其是警察许绍雄的一些话。建议去看原版。

至于影评风格,这是我的个人风格,嘻嘻,没有人规定影评一定要正儿八经坐在这里说这部电影吧,喜不喜欢这样的风格,觉得好不好,那当然是跟看片子一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1 23:5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41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