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讨论]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是否错?, 讨论而已。有错请指教!
性别:女-离线 姜维夫人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女官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15
帖子 41
编号 45738
注册 2005-8-16


发表于 2005-9-7 10:1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不错,刘备打孙权并不理亏,因为是孙权毁盟在先。而且借荆州一说根本不成立。但小女子却认为刘备伐吴是错误的,不从战争结果来看,光从其他方面看来,刘备集团都比不上孙吴。
    先看政治方面:刘备进入蜀汉时间太短,许多政治力量来不及整合,总体上是可以了,但是许多细节未曾来得及处理。而且对于南方还没有完全安定下来。而东吴立国已有三十多年。内政显然要比蜀汉稳定得多。所以,蜀汉政权的统治根基不如孙吴坚固。
  再看经济方面,孙权曾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衣其次也。三者,孤存之于心”。这句话反映了孙权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的确如此,孙权不仅大力发展农业,而且对手工业也颇为重视。而刘备集团虽然也重视经济,但是既然古代社会以农业立国,那么国家地域的大小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东吴占据荆扬交三州。特别是荆扬二州湖海纵横,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物产丰富。东汉末年的战乱使得许多北方人迁居到南方,对于南方的经济发展大大有利。而且南方战乱说,生产力的破坏并不严重。而蜀汉的繁荣仅仅限于巴蜀地区,南中则处于蒙昧状态。而且曹操曾经把汉中的几万户居民迁移到关中,这对于汉中具有相当大的破坏性。
  另外,在军事方面,首先,东吴群臣上下一心,共同御敌,而刘备集团方面反战人员很多,连赵云也反对参战,因此刘备并没有把他带往前线。这样一个善战的将军却没有随军行动,而是留作后备,对于蜀汉的出征实际上也是一个损失。而且未曾出师张飞就遇刺身亡。再者,法正黄忠等谋臣勇将辞世,对于参谋本部及军队方面都是很大的损失。而东吴方面却有陆逊这样的智将。据离吴蜀大战时间距离最短的记载来看,在242年,东吴有人口230万,而蜀汉只有90万。而在吴蜀大战前夕正值东吴的强盛时期,人口不会少于242年。在冷兵器时代,军队人数的多少是很重要的。而军靠民养。因此,孙权能抽调的军队应该比刘备的多。而且,蜀汉与曹操是死敌,不可能与之结盟,因此为了防备曹魏,马超魏延等人都只得留在国内,诸葛亮也必须坐镇后方,大量兵力必须留在国内防备曹魏和南蛮,而吴国由于外交灵活,不必派出大量兵力防守曹魏。因此刘备的军队人数必然比孙权的少。这样,这场战争的就成了一场刘备不能倾权力来争,而孙权却能以全力来守的战争。谁优谁劣已经很明显。而且刘备深入敌境,运输补给必然会发生困难,而孙权是守方,运输必定比蜀汉方便。而且陆逊把三峡夷陵这些地方让给刘备,使得刘备的几万大军不能展成一片,而只能鱼贯而行,根本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战斗能力。
    有如此多的不足,刘备集团要是能战胜孙权,那也只是侥幸罢了。即使把荆州夺回来,那么以后刘备就不仅要防着曹魏,还要防着孙权了。以蜀汉国力,以一敌二,即使跨有荆益,也无法大展拳脚。两路夹击曹魏也根本不可能。能出兵的只有汉中一路。荆州兵力只能用来防守东吴,否则很可能重蹈关羽的覆辙。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姜维夫人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女官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15
帖子 41
编号 45738
注册 2005-8-16


发表于 2005-9-7 10:5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其实不太懂,为什么刘备会只是想挽回一下威信呢,如果是这样,岂不是得不偿失吗?动员数万大军,当时蜀汉政治也没有完全稳定下来,这样子对蜀汉损失很大的呀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姜维夫人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女官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15
帖子 41
编号 45738
注册 2005-8-16


发表于 2005-9-7 12:4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这就说明刘备欠缺考虑,从孙权对荆州的举动来看,孙权根本不可能放弃荆州的一土一地。要是孙权承认刘备的小胜,那么孙权又颜面何存?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9-15 20:1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10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