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以孙子兵法和史实 公正评价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无可诋毁的绝代名将诸葛亮
性别:男-离线 伤云
(商云·子逸)

彭城侯
瀛海军节度使
★★★★

Rank: 18Rank: 18Rank: 18
护军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7
帖子 4676
编号 45650
注册 2005-8-15
来自 我的家在东北
家族 轩辕狼党


虽然和楼主持同样观点,但不认同楼主主贴中某些论述。

首先是硬凑孙子兵家五则。

奇胜是有风险的,诸葛亮恰恰是一个以稳重持军的人,在北伐战争中也不存在诸葛亮用奇的例子。空城计本身不见于正史,其次也早就被证伪,七擒孟获更是民间说法,只有撤军杀将是真实的。

但诸葛亮不用奇兵是有他的原因的:首先风险损失他担不起,其次作战环境所限,也没有什么奇兵突出的余地。

其次对于史书的理解。

《晋书》之所以有很多内容被人认为是不实,当其和《三国志》冲突时选择信《三国志》而不是《晋书》,是因为《晋书》受编纂年代,编纂过程和主编喜好的影响颇大,而且冲突的地方《晋书》颇多孤证,这也不是近代提出的观点了。而《三国志》虽然书中未必没有曲笔,也不能否认可能又作者的主观取舍,但总体来说风骨是可信的,起码目前看来还没有捏造史实的或者故意露去不计的论断,否则也不会有“前四史”的说法。

而《三国志·裴注》和《资治通鉴》等史书,真正有意义的是裴注。然而裴松之本人做裴注的原则就是“尽可能保留所有相关材料,同时附上裴氏评价”。这就使得裴注的史料部分不能尽信,只能作为参考材料。真正的结论还得是通过前后史实推断。

“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绝对不适用于历史考证。

总之,诸葛亮是一个德才兼备的能人,这已经很了不起了,我们不需要让他变成一个完人。

[ 本帖最后由 伤云 于 2011-7-25 09:46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伤云
(商云·子逸)

彭城侯
瀛海军节度使
★★★★

Rank: 18Rank: 18Rank: 18
护军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7
帖子 4676
编号 45650
注册 2005-8-15
来自 我的家在东北
家族 轩辕狼党


作为一个以《三国志》为主,兼顾裴注,约等于无视《晋书》的“亮粉”,我压力很大……

郭冲五事在裴注里面就有比较详细的反论,个人也支持这些反论的说法。

论史本来就是从细节入手推断还原最大可能史实,如果罔顾细节的话……那还论个啥……小细节当然不能说明论调是否正确,但能看出治学人的态度。

[ 本帖最后由 伤云 于 2011-7-27 09:22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伤云
(商云·子逸)

彭城侯
瀛海军节度使
★★★★

Rank: 18Rank: 18Rank: 18
护军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7
帖子 4676
编号 45650
注册 2005-8-15
来自 我的家在东北
家族 轩辕狼党


关于空城计

裴松之几个反论:

1、根据裴松之所掌握的史料,并无司马懿与诸葛亮会于阳平的记载。

2、司马懿军队数量不少,且有诸葛亮兵少的线报,可能不敢攻打,但不太可能撤走。

3、诸葛亮不可能让魏延统率大军作战。

4、郭冲对子毁父。

这里面,3、4两点个人以为是没什么道理的,3点所引史料说的诸葛亮是不同意魏延的子午谷突袭,而不是诸葛亮不允许魏延领兵。4点则毫无意义。

但1、2两点个人以为是可以作为反论的,郭冲说司马懿统军二十万和诸葛亮作战,这无论怎么看都不应该是什么小动作,史籍上应该是有记载的。同时第二点的推论个人也认可,诸葛亮即使有伏兵,司马懿也不至于连试探都没有直接退军。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伤云
(商云·子逸)

彭城侯
瀛海军节度使
★★★★

Rank: 18Rank: 18Rank: 18
护军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7
帖子 4676
编号 45650
注册 2005-8-15
来自 我的家在东北
家族 轩辕狼党




QUOTE:
原帖由 益德张 于 2011-7-27 16:49 发表
3、4你也不认同,就不说了,我们来说说1、2。

关于1,司马懿与诸葛亮是有可能会于阳平的,就是曹真、司马懿分路伐蜀那次。这次曹真声称“可大克也”的军事行动,曹真传里却说“会大霖雨三十馀日,或栈道断绝 ...

关于空城计的可行性,这个我觉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赵云的空营计毕竟有个万弩齐发的桥段。

换我的话军分三段,一段攻,一段应,一段守。按郭冲说法司马懿统兵二十万,前锋加上司马懿所在的中军怎么着也得几万人,硬攻阳平都不是没有可能。当然我没这方面经验,只能是脑补。

至于史料分析,这个是空城计是否存在的关键。大雨不可进兵这个说法,如果是在司马懿传(假如三国志有的话),理解成曲笔也有道理。但在诸葛亮传内,参考赤壁之战在曹操、周瑜等人不同传记内的记载方式,就不太像曲笔了。而且为尊者讳到这个程度也不正常,因为空城计只是一场战斗的得失,而天下大雨是战役失利的原因。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伤云
(商云·子逸)

彭城侯
瀛海军节度使
★★★★

Rank: 18Rank: 18Rank: 18
护军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7
帖子 4676
编号 45650
注册 2005-8-15
来自 我的家在东北
家族 轩辕狼党


诸葛亮傻么?就算是亮黑也不会说他傻,起码没人说他政治傻。

诸葛亮权力欲大么?对比董卓曹操司马懿诸葛恪显然也不大。

那么一个在当时数一数二的聪明人为什么事无巨细皆抓在手里轻易不放?答案显然是有原因让他不能放。

那么原因是什么呢?主少国疑、重臣不臣、荆蜀派系、无人借力等等等等,当然还要加上他那一颗在同时代也能名列前茅的忠心耿耿和高度的责任感。

为什么从来没人承认古人是聪明人然后顺着思维考虑原因,而总是自以为高古人一筹“如果老子在当时必然如何如何”?

司马懿五丈原屯兵不出,拖死诸葛。为什么不出?是因为持久战最有利么?大军在外,耗费巨大,魏国是强但也架不住他成年累月的拖,蜀汉都开始种地了。既然持久战损失也很大为啥不打?为啥诸葛亮天天挑衅他就是不打?司马懿不傻,显然是打的好处还没有不打好。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4 07:4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570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