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古典小说
» 三国周郎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三国周郎
伤云
(商云·子逸)
彭城侯
瀛海军节度使
★★★★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7
帖子
4676
编号
45650
注册
2005-8-15
来自
我的家在东北
家族
轩辕狼党
#1
发表于 2008-6-21 12:56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就《三国演义》论《三国演义》的话,东风还是诸葛亮借的。
诸葛亮在赤壁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系列压制周瑜的机智,不正是周瑜自己不能容人的恶果么。聚铁山断粮道,草船借箭,哪件事不是周瑜主动挑起来要杀诸葛亮的手段?诸葛亮献计只有一次,那就是借东风。
历史上的周瑜雅量高致自不必说,那个周瑜和演义里面的不一样。
《三国演义》里的周瑜在风流倜傥之外,表现出的是不能容人的狭隘作风。虽然他的出发点是为了东吴,而不是为了他自己,可是大战在即,不思量如何破敌,反而有事没事找盟友的麻烦,这难道很高尚么?
至于三气周瑜,既然能够看出周瑜是为了东吴杀诸葛亮,是为了东吴对付刘备,为什么就不能容忍诸葛亮为了刘备对付江东,为了刘备气死周瑜呢?诸葛亮对于东吴是威胁,难道周瑜对于刘备就不是威胁么?
三江口卧龙吊孝,如诸葛亮所言是“寻找贤士”。可他去东吴真的寻找贤士了么?他此去只是去吊孝。数三国风流人物,能入诸葛亮法眼的,除去周瑜还有几人?从那篇祭文里面难道就没有发现诸葛亮的无奈么?
[
本帖最后由 伤云 于 2008-6-21 12:57 编辑
]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伤云
(商云·子逸)
彭城侯
瀛海军节度使
★★★★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7
帖子
4676
编号
45650
注册
2005-8-15
来自
我的家在东北
家族
轩辕狼党
#2
发表于 2008-6-21 20:5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可能是我之前说的有些激烈了。我很认同楼主对于文章基调的定义,论坛就是大家各抒己见,交流看法的地方。不涉其他。
以下是我自己的一些看法,如果是说历史,那么心胸狭窄这个帽子无论如何也扣不到周瑜头上。如果是说小说....罗灌水就想那么写,有什么法子...其实他写出来的心胸狭窄,也是有为吴国将来着想的大前提的。
1、借东风的确是有很浓的神话色彩,但是纵观《三国演义》,神话色彩弄的地方也不只这一处。关羽孤魂索头,诸葛亮七灯延命是更神话的地方。而上方谷诸葛亮不能提前掌握天气的变化更说明他天气预报的水平没有达到非常准确的地步。《三国演义》毕竟是一部演义小说,而不是历史小说。
2、我们单论《三国演义》,周瑜的确是有击败曹操的自信,但是他的自信也仅仅是自信而已。如果没有诸葛亮给他准确预报(按我的说法是诸葛亮借来)东风到来的时间,那么周瑜即使看到有东风,又能否及时做出反应达到制胜的目的呢?曹操会不会得到调整战略的机会呢?毕竟曹操也考虑过东风,而区别在于他认为冬天没有而已。
也就是说,周瑜在事前表现出的自信有盲目自信之嫌。在《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里,第一功臣不是他周瑜,而是能够为周瑜提供准确作战时间,让曹操没有机会翻身的诸葛亮。假如周瑜真的杀了诸葛亮,那么小说中的赤壁恐怕要改写。仗还没打完就要杀谋士,就算理由正当,这性子也太急了吧。
再者,杀诸葛亮就等于和刘备反目,刘备实力也不强,就2万人而已,可东吴的江防也不过就3、4万人,他们身边已经有了曹操一直老虎,难道还要招惹一条饿狼?这就不单单是周瑜心胸的问题了。
3、我提那一段的意思,是不要对他俩进行差别待遇。从小说里只能看出周瑜有杀诸葛亮之心,却看不出诸葛亮有害死(注意,是害死)周瑜的意思(当然,周瑜死了,从政治角度诸葛亮还是要偷笑的,可是从私人角度诸葛亮也未必很高兴)。
总的来说,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周瑜的形象是有所贬低,诸葛亮有所抬高的(最近史书读多了,总觉得这种抬高反而实在贬低...)。这也仅仅是小说家言而已。和历史上这两位名人的真实形象无关。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伤云
(商云·子逸)
彭城侯
瀛海军节度使
★★★★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7
帖子
4676
编号
45650
注册
2005-8-15
来自
我的家在东北
家族
轩辕狼党
#3
发表于 2008-6-22 21:5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成王败寇的确是我国古典文学,甚至史学的一个经典桥段呢。
我以为除此以外,更有民间对诸葛亮这个人物的喜爱在里面。兵家推崇他的才华;文人墨客爱他掌权而不夺权的高风亮节,倾慕他被明主三顾、托孤的际遇;民间更是感激他带来的实惠。(《三国志》记载,即使诸葛死后,他在蜀中民间声望仍是极高)。这三者并行,给诸葛亮这个形象在民间广泛流传创造了条件。据说“借东风”“三气周瑜”等故事在《三国演义》成书以前就被作为话本、戏曲的方式流传了很久。罗贯中显然也采用了这些故事,为了给诸葛亮更多的表现机会,周大都督就只好委屈的“心胸狭窄”一次了。
[
本帖最后由 伤云 于 2008-6-22 21:55 编辑
]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6 23:1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52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