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气流于2004-08-21, 12:33:16发表
反方到目前为止,一直强调的就是:接受招安之后,梁山没有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被朝廷蚕食了。这是偷换概念!这一后果只能说明梁山集团在接受招安之后的斗争方法有问题,手腕不够高明,却不是“招安”这一决定所带来的必然后果。举一个例子——自然宋江是不知道这个例子的——后来的李自成同学在形势所迫下也曾接受朝廷诏安、改编,他的队伍又何曾被朝廷蚕食了?
李自成的例子跟梁山有所不同。李自成當年差不多被明朝打跨了,正如你所說是受形勢所迫,這才受詔,回過氣後又立時反叛。但梁山英雄的實力遠非宋朝所比,像是遼國、方腊等等宋朝吃不下的勢力他們都能吃下,又何必委身一時?
原帖由气流于2004-08-21, 12:33:16发表
至于麻袋所说的“至于另立山头,在两强夹缝之中求生存,远不如在后方发展空间大。”我坚决不同意。夹缝之中有夹缝之中的风险,同样在这里也有夹缝之中的机遇。处理的好,正可以左右逢源,借二虎相争的时机发展自己。六十多年前的例子,不用我再举了吧?
這點你忽視了地理上的不同了。太祖當年逃往延安,從地理位置上是那是偏僻之地,才能看二虎雙鬥。反之薊、幽之州正正位於遼宋之間,是兩國衝突的中心點。如果當年太祖跑往北京,早給小日本吃了。
原帖由气流于2004-08-21, 12:33:16发表
其实反方最大的毛病是,你们一直回避这个根本性的问题:不招安,又如何?造反夺天下不可行;固守乃是苟延残喘;难道等到了年头一哄而散,等着被亭长捉下牢去?不招安则必败,招安还有机会博一下。我们不可以以成败论计谋,接受招安是正确决定。
為何造反奪天下不行?既然有實力打敗遼國和方腊,為什麼卻不能佔領山東,割據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