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神射手太史子义于2004-08-13, 20:29:42发表
哲学先是神学的副产品,后来又成了科学的帮凶。
其实哲学早该没落了,特别是关于人类宇宙本原的论断,没有丝毫意义,但讨论这些问题也只是人们一种本能罢了。
超
首先哲學並不是神學的副產品,更不是科學的幫凶。
哲學其實是對於這個我們所存在世界的一些問題和討論,也就是對於你我身旁事物的認識。當然神學和科學也是,但是歷史上三者是同於一個理念而並行發展的。
基本上哲學的目的就是認識這個世界的一切,這個和你回學校學習的目的一模一樣的。也因為這個目的是如此的基本和廣泛,所以所有學科讀到最後都是哲學本身,也就是碩士(Master of Philosophy) 和博士 (Doctor of Philosophy)。而哲學這個字在西方的本意也就是愛知識。但個人認為哲學和其他學科仍是有些兒分別,一般學科著重的是答案的角度和求證上,哲學則重的是問題本身,翻一翻《理想國》你會發現蘇格拉底的問遠多於答。
我不認同樓主認為哲學衰落,不再有新的理論、新的思維。個人不了解科學上的發展現在如何,但就社會科學而言,現在正大吹一股改革之風,也就是所謂的後現代主義。後現代思想至今仍未發展至一有系統的觀念,基本上是現代思想到下一個新思潮出現間的過度時期。而後現代思想所主張的正是和啟蒙後的理性主義剛好相反。它反對任何大理論Grand Theory(也包括線性分析),因為那些理往往過於簡略而不合現實,主張的是多元化主義。另外,後現代思想也反對單一、有主宰力的規訓、秩序,更反對利用「知識」去把人自我規範化、「專業化」(這個英文很容易表達,就一個字,normalisation,大家慢慢領略)。這一股新風氣其實最早由尼釆提出 (就是那聞名天下的「上帝已死」),但到了20世紀70年代才正式形成,並由傅柯 (Michel Foucault)作主旗手。到了這幾年,大家都嘗試用新的方法去重新認識這個社會。
關於中國的哲學則是另一回事。個人認為,中國的傳統主流哲學要分為官 (也包括大部份的讀書人) 和民兩個層面。中國古代的官場主要受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影響為主,但是這兩家思想和西方哲學主要的分別是儒法重於「人」本身,而西方的則重於「自然」。而中國的民間思想則受道家影響為主,道家本身強調的是人和自然的關係,可惜中國農民讀書的不多,有修養(這裡不是指品格言行,而是指文化經驗)的更少,因此難以領悟道家真正的理念。另外,傳統中國農民對「天」的依賴也太多了,因此缺乏主動尋求真理的意慾。至於20世紀的中國,農村的變化不大,但是城市中的人則太受「科教興國」的觀念影響,但是我很想一問,「科教」是否真能「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