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玄武门之变省思
性别:男-离线 丹心剑侠
(白衣卿相)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24
编号 44661
注册 2005-7-31


发表于 2007-10-8 12:3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玄武门之变省思

酿成玄武门之变的根源并非李渊李世民或者李建成这些人的个体行为,而是制度与人事的冲突,按照法定的继承顺序,李建成的皇储身份不可动摇,但关键是一则太子的身份限制了他的发挥,使得他没有机会建立更大功勋,自唐立国之后,李建成多数时间是留在长安辅佐高祖处理政务,,二则李世民对于唐王朝的建立所起的作用又太突出.两者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制度与现实的尴尬使得太子集团与秦王集团势如水火,而李渊的摇摆则加深了这种冲突。正是李渊一面缺乏废除隐太子扶立秦王的勇气,另一方面又确实需要秦王的才干,并且不断的对其许愿。这样的摇摆只能加深臣僚的分化,太子集团与秦王集团最终不可避免的诉诸武力,从肉体上消灭对方。

父子相传的继承体系本身缺乏足够的弹性,李世民在长期的征战中形成了自己的势力集团,在这种环境下,即便他本人没有觊觎大位的野心,他也必将被推上争夺储位的前台,而李建成在立国之后,缺少足够表现自己才干的机会,与秦王的功勋差距逐渐拉大,这种差距的结局是他的皇储地位受到实力派的秦王集团威胁,身份与实力的尴尬,制度与人事的冲突,使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成为必然。


曾经和朋友谈起玄武门之变,朋友坚持玄武门之变实际上是进化论的必然结果,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李世民取代李建成是由秦王府强大的实力所决定的。我并不认可这种观点。关于进化的论述必然会导出落后与先进的分野,而在玄武门之变中,隐太子和秦王之间并存在所谓的落后先进之别,李世民取代了李建成和其他的宫廷政变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活的人事对于死的制度的反动,他也从另外一个侧面揭示出了这种制度所存在的弊端。而嫡长子继承的制度也在以后的历代王朝的实际操作中之中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修正。


附:前不久读到扶楠的一篇帖子,随手写下了如上的话.权做抛砖引玉之用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丹心剑侠
(白衣卿相)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24
编号 44661
注册 2005-7-31


发表于 2007-10-19 18:3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唯名与器不可与人,贸然易储,不智。

新唐书魏征传中,有这么一段话,很值得玩味。“徵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徵言,不死今日之祸。”

则太子之僚属何尝不知先发制人,况且以太子的身份,真要下手,李世民能否逃脱很值得怀疑,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曾赞扬隐太子忠厚,多次阻止李元吉对秦王下手,况且即便根据粉饰过的史料我们也可以确定太子很有一番才干的,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5 10:2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58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