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5-15 21:30 发表
武帝末年,并不缺乏人民起义。
文中偶已经引《汉书》说了:“盗贼滋起,大群至数千人,擅自号,攻城邑,取库兵,释死罪;小群以百数,掠卤乡里者不可称数”
司马光称武帝有亡秦之失而无亡秦之祸,这是 ...
凡事要看到前因后果,首先有元气大伤,才会导致衰败灭亡。就像秦昭襄王在位,秦并未能灭赵,但是一战长平,虽然也是惨胜,已经奠定了后世基业。历代明君,军事政策的最大共性就是武力征服周边潜在威胁势力,隋文帝,唐太宗,朱重八,永乐大帝等等无不如此。(唐灭高丽,历尽曲折,乃在高宗得以成功,但是功劳肯定还是太宗最大)
战争会有损失,但是可以换来长久的稳定繁荣。当然,有心无力,如隋炀帝者,最后却是悲剧收场,令人扼腕叹息。可见并非心大就能成就伟大的功业,明君和名将的能力是必须肯定的。
另外,征大宛,除了要马,还有汉朝使者遭袭杀的原因。如此有损国家尊严的龌龊行径,若不征讨,怎能维护强汉声威?西域诸国想必也不会和一个窝囊废站成一条线吧
[ 本帖最后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5-15 22:50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