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万历是明君还是昏君!
性别:未知-离线 妖刀村正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1
编号 44092
注册 2005-7-23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8-6-22 00:3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万历肯定是昏君。貌似在明月的作品中,万历颇被褒奖,这点不敢苟同。矿税,怠政过于通俗就不多说了。

    仅就做人来讲,因为老师从前管教太严,上位后居然疯狂报复,凡和老师沾边的一切全部推倒颠覆,如此人品无论身份如何都是人渣。就眼界来讲,昏君或好色(生理无法排斥的需求),或好战(野心勃勃),或好玩(人之常情),万历同学继好色好玩之外居然贪财。万历最嗜好的,恰恰是作为皇帝的他最不需要的。就是在昏君中,万历也算个极没格调的主:比起夏桀商纣,隋炀宋徽,万历昏的档次昏的品味都非常庸俗低劣。

    有学者指出这也许是受其母小农思维影响。可朱元璋也出身匹夫啊,真正的如假包换的农民重八同学其雄才大略,岂是出身皇家却贪图钱财的万历能比的?有些事,真的要看天意~

[ 本帖最后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2 00:4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妖刀村正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1
编号 44092
注册 2005-7-23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8-6-23 11:5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08-6-23 11:39 发表
万历不是昏君,因为他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帝王的见识和能力是比不过外面那几个在政治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老人”,而且一个帝王在他执政时期达到了王朝的顶峰期,并将这个巅峰状态保持了10年以上,那么,说他是昏君 ...

明朝的顶峰在永乐,不在万历;万历年间的中兴,是因为万历没有实权的孩童时期张居正的积累;万历贪来的财,入的是皇宫内帑,不是国家国库,所以不可能用来建设国家。

万历年间明朝不倒,不过是在加速消耗祖宗老本而已~

[ 本帖最后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3 12:0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妖刀村正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1
编号 44092
注册 2005-7-23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8-6-23 12:0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再补充一点,入了万历内帑的钱,万历既不用来享受,也不用来大兴土木,更不用来建设国家,征伐外敌。万历拿来做什么呢?从老百姓身上巧立名目,横征暴敛,搞得民不聊生以后,万历同学把个人小金库里的金银堆起来欣赏~所以有学者认为这是小农思维的集中体现~而我认为这是昏得极没格调的昏君行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妖刀村正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1
编号 44092
注册 2005-7-23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8-6-24 11:1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08-6-24 09:18 发表


咱们的看法有些出入

首先,中国的帝国并没有产生过亚当斯密和凯恩斯的观点,因此国库收入并没有能用来促进国家经济收入,而仅仅是被动性的支出,多用于边防和河防。试问,明朝的皇宫内帑钱最终是不是用于 ...

别的不多说,有关张居正,不是万历扶起来的。你大概认为万历凡事拜托张居正,是知人善用。事实上,委托张居正料理国事的,是万历他爹娘~张居正开始主政的时候,万历不过是个没有实权的儿童,等到万历不是儿童了,他就把老师家里抄了,抄家过程中还打死了老师的儿子~所以说万历既无才,又无品。

    论一个朝代的顶峰,要看综合国力。万历时期的经济确实不错,这是因为长期国内没有大规模的战争。但是论军事政治外交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远不及永乐时期。从土木堡之变开始,明朝对外军事就开始由攻转守,由盛转衰。而从万历开始,明朝整个国家的政治军事开始大幅度腐化衰弱。古人云:明亡亡于万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妖刀村正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1
编号 44092
注册 2005-7-23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8-6-25 00:2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想论证万历乃明君的朋友,无非是想把万历往道家治国无为而治上面引。在中国无为而治成功的典范,汉初文景,东晋谢安。对比下,是不是皇帝或执政者躲在深宫长达28年不上朝就叫做无为而治了。不要被万历怠政造成的民间思想自由等现象所迷惑,表面上的相似性,本质上相去甚远。某些好的东西既然无人过问,坏的东西就更是无人搭理。而中国,坏的事物向来比好的事物影响更深远,封建时代权力绝对,人性本恶。

    有人以国家照样运转褒奖万历,光以“运转”为标准,其实国家运转的好坏与否~效率如何,似乎就被选择性无视了。这里,我引用阎崇年老师的一点文字:“万历皇帝却将大臣奏章“留中”不发,就是既不批示,也不发下,而是搁置一边。没有皇帝的批示,事情就不能办,整个中央机构,几乎停止运作。上自尚书,下到知县,缺员得不到补充,辞职也得不到批准,使得衙门无法办公。大学士、首辅叶向高,章至百余上,结果,还是两个字:不报,就是没有回音。”我不认为这是诸君不屑一顾的阎崇年老师虚构的史实,这样的状况也能叫国家正常运转?

    无为而治,不等于无政府主义。特别是在封建时代。

[ 本帖最后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5 02:25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妖刀村正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1
编号 44092
注册 2005-7-23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8-6-25 00:4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所谓明朝的顶峰,对外交流的盛世。个人认为是在永乐。

“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明成祖永乐大帝朱棣第二次御驾亲征万里扫荡漠后班师回朝于北京时如是说

       永乐时期的盛景,放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比,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论对外交流,郑和下西洋远至非洲,通好西域,万宾来朝,外国君主至此安居乐业,乐不思蜀;论武功,北征蒙古,南伐安南(注意,永乐朝越南成为中国的一个省),锡兰(今斯里兰卡)国王发兵劫郑和舟,郑和将其擒获后押送回国(眼熟吧,这事现在是美国干的);论经济,虽然大事不断,仍然保持了国泰民安,经济稳定,远胜汉武隋炀。论文化,永乐大典,旷世巨著。

    如果仅仅因为明朝长时间稳定使得万历朝经济突出,就把万历朝归为“顶峰”,未免贻笑大方。何况这么长时间的稳定,功劳也在洪武永乐,于谦张居正,几代人的积累,万历不过是个擅于推倒大厦的主~

[ 本帖最后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5 02:2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妖刀村正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1
编号 44092
注册 2005-7-23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8-6-25 00:5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8-6-25 00:36 发表

万历不上朝不等于不管事,人事言官的奏折被留中不等于所有奏折被留中,一直到了万历逝世前一二年,对辽东战事万历也是亲力亲为,人事部署也是万历在苦思废想

万历既然大事管得很妙,怎么会让在朝鲜让明军丢尽颜面的杨镐哥又捣鼓了一场萨尔浒呢?辽东战事既然如君所言,是万历亲力亲为,可惜后金的转折和崛起就是从万历朝开始。

如果如君所言高级官员可有可无,不明白明成祖设立内阁有何意义?何况部门长官,洪武朝就已不可或缺。原来万历帝的水平竟已超越了永乐洪武?可惜,洪武永乐朝是追着游牧民族虐,万历朝正好相反而已。

[ 本帖最后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5 00:5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妖刀村正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1
编号 44092
注册 2005-7-23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8-6-25 00:5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8-6-25 00:51 发表

话说,永乐确实很牛,他干那些事,没人超得过,五征蒙古七下西洋修长城征交趾平越南修运河修北京修武当修永乐大典……

不过有明朝特色的还是万历时期,比如异端勃发、西学东渐、色情书籍泛滥、言论自由、市 ...

我上面说了,不要被现象上的共性迷惑,无为而治,不等于完全不治。老子也承认:统治者虽应该任由天下自然发展,也必须随时调整消除与天道悖逆的事物。万历朝既然好事没人管,恶事更加猖獗。封建时代,权力绝对,恶事的影响绝对比好事影响大。

[ 本帖最后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5 01:0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妖刀村正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1
编号 44092
注册 2005-7-23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8-6-25 01:1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8-6-25 01:04 发表

  谁用人百分百正确?事实证明万历在战场上的用人一向很好,杨镐才败万历震怒,撤换得也挺快。三大征哪一仗不是万历定的人

  注意,第一,杨镐不是第一次给明军抹黑。让一个导致朝鲜战场明军主力血流成河的主,重新指挥11万大军(一说47万),这用人合理?第二,万历三大征,国内两次敌我实力对比悬殊,万历自己很当回事而已。援朝抗日,在陆地上明军和日军也就打成平手,这还是在明军后勤通畅,日军水战不利,后援不济前提下的结果,最后靠国力耗过了日本。而明军主力在陆地上的惨败,就是杨镐哥的好戏。万历论武功,只有自己躲在深宫YY的份。

 话说回来,为什么杨镐能起死回生呢?因为万历不理朝政,使得党争超越了大臣的理智,杨镐的复职,完全代表了党派利益,而不是国家利益。这既是大臣的失职,更是皇帝的不堪。

 论料理国政的水平,史载:“二十年,宁夏用兵,费帑金二百余万。其冬,朝鲜用兵,首尾八年,费帑金七百余万。二十七年,播州用兵,又费帑金二三百万。三大征踵接,国用大匮。”经此三次战役后,明朝元气大伤,成为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所谓“万历朝经济发达,国库充盈”不过是张居正主政时期的中兴景象,诸位时间倒置,拿来安在万历头上罢了。如此老师,最后还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万历这哥们够绝。

[ 本帖最后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5 02:3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妖刀村正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1
编号 44092
注册 2005-7-23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8-6-25 01:2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8-6-25 01:05 发表

万历根本不是无为而治,你这是自己数个靶子自己打
万历的情况是,明初以来的运转体系很稳定,因此少了他一个不少,多了他一个可能多了
中国固然是极权体制,但万历至少还分得出皇室与政府的区别

少了他一个不少?多了他一个多了? 这才叫君自己的臆想。

别的不多说,我们码资料

   万历四十年(1612年)时,宰辅只剩下首辅叶向高一人,而且他也没法工作,奏章上去就留中不发,许多问题处理不了。这位大学士、首辅索性在家里头称病,三个月闭门不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只有吏部赵焕一位尚书,户、礼、工三部各只有一位侍郎。都察院自都御史温纯罢去后,八年没有正官。因为刑部缺少处理刑法的官员,长期不能决案,积压案子数量多、时间长,引起在押人员及其家属的不满。于是犯人家属,集体在长安门前哭诉(《明史·方从哲传》)。你杀个人,10年都判不下来,爽不?被杀的爽不?经济纠纷怎么办?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军萨尔浒大败后,辽东告警,京师震惊,吏部尚书赵焕“率廷臣诣文华门,固请帝临朝议政。抵暮,始遣中官谕之退,而诸军机要务废阁如故。焕等复具疏趣之,且作危语曰:‘他日蓟门蹂躏,敌人叩阍,陛下能高枕深宫,称疾谢却之乎?’帝由是嗛(xián)焉。考满当增秩,寝不报。焕寻卒,恤典不及”。文言,不难懂吧?火烧眉毛了,还玩宅男。
  
   万历帝派遣太监作税监到大邑、矿监到矿山、盐监到两淮、珠监到广东等,替他聚敛钱财,以供享乐。太监的权力急剧膨胀,太监的危害日益严重。大学士、首辅朱赓沉痛地说:“今日政权不由内阁,尽移于司礼。”(《明史·朱赓传》)魏忠贤出现的环境始于万历。

   党争激烈。先是出现东林党:“吏部郎顾宪成讲学东林书院,海内士大夫多附之,‘东林’之名自是始。”(《明史·宦官二·魏忠贤传》)后来,楚党、浙党(大学士沈一贯始)、齐党等相继而起,后又出现阉党。党争误国,杨镐的例子,够血腥了吧

   论军事“万历朝开始欠发军饷,官兵哗变。辽东原有战马数万匹,兵败之后,一朝而空。兵器朽坏,滥竽充数。在辽东的行政中心辽阳,有一次检阅3万官兵,有2万人头戴着毡帽,破衣烂衫,没有武器,拿根棍子。明军打萨尔浒之前,官兵在练兵场上训练,拿着槊(shuò)稍一抖,槊头就掉了。要杀牛祭纛(就是祭旗),刀是锈的,捅了三刀,才把牛杀死。”

   明白我说的好事无人管,坏事更猖獗的意思了吧~何况那些所谓“好事”,和这些军政大坏事比起来,实在不值一提。

[ 本帖最后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5 01:4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妖刀村正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1
编号 44092
注册 2005-7-23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8-6-25 01:3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还是那句话,不要把张居正主政时期的中兴景象张冠朱戴到万历头上。所谓“经济发达”不过是各位一厢情愿倒转乾坤,时间重置的结果。


国库空虚,党争误国,军事无能,女真崛起,全部出现在万历中后期。注意,再次提醒万历前期主政的是张居正。如此皇帝,能称之为英明?平庸也够不上吧~少了他一个真的不少,可惜皇帝宝座上坐的是他,把魏忠贤,李自成,努尔哈赤诸君成长的优秀环境史无前例的一并培养起来,这也确实不容易。

[ 本帖最后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5 01:3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妖刀村正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1
编号 44092
注册 2005-7-23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8-6-25 02:0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批判万历,某些学者的焦点集中在他对明亡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主要是从治国能力的角度出发。我评价人,向来还是往客观方面看的,有些人确实不适合作皇帝,作皇帝也不是他自己的意愿,拿治国无能批判他,未免不近人情。

  可惜万历,就是做人也一无是处。评价一个人:首先看德,万历欺师忘本,用偏执的报复回馈老师对其王朝和其个人辛劳的付出。君子,当厚德载物。好吧,君子不是人人可做的,我不强求。无德有才,也可作个名小人,万历兴许还可以作某方面的艺术家。接下来,咱们论才学,三红早就说过了,隋炀帝这么残暴不仁的君主,好歹还能写一手好诗。而艺术界赞誉极高的宋徽宗,李后主论治国也算得荒淫无道,好歹人家字画词作流传千古。看来,万历连名小人或者艺术家也挨不上边。好吧,也许你出身就是个土鳖,风雅之事一窍不通,我不强求。朱元璋,文化不高,却是个军事天才,万历三大征?建议回深宫YY。

   分析到现在,我开始无奈了,道德败坏,才能低劣也就罢了,做个平庸的小人,总可以吧?万历可不愿消停,怠政敛财,鼓励党争,放权宦官,最终留给继任者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万历留给我们的有啥?诸君这么想挺他,找来找去,也就找到个民间思想自由。说句实话,诸君这挺万历的材料很站不住脚,或者是不懂中国国情。中国特色,一到集权统治者昏庸无能,不务正业,文化上就能出现真正的百花齐放。如果这也算功绩,不如封建时代大家都往昏君那上面靠,于国于民,也许就功德无量了~

[ 本帖最后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5 02:35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妖刀村正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1
编号 44092
注册 2005-7-23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8-6-25 16:3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08-6-25 09:11 发表


政治运转正常,军事节节胜利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只有吏部赵焕一位尚书,户、礼、工三部各只有一位侍郎,刑部长时间无法审理案件。这叫政治运转正常?军事节节胜利~原来你连万历朝萨尔浒大败,辽东丢城弃土都不知道,难怪你要贻笑大方的颠覆袁崇焕了~知道明朝末期最大的外敌女真啥时候崛起的?就是你最崇拜的万历朝

      我想,讨论一个问题,还是了解点常识比较好,否则总是帮你启蒙,你我都累。脱离现实历史,全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幻想,这才叫YY。看来你不仅不了解明朝历史,连YY的含义都不知道,笑~罢了,你要说万历英明神武我也没办法,爱怎么YY怎么YY吧~

[ 本帖最后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5 16:37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妖刀村正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1
编号 44092
注册 2005-7-23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8-6-25 16:4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8-6-25 10:33 发表

史载:“二十年,宁夏用兵,费帑金二百余万。其冬,朝鲜用兵,首尾八年,费帑金七百余万。二十七年,播州用兵,又费帑金二三百万。三大征踵接,国用大匮。”


明朝:两税收入实征白银266万7680两,商业税 ...

且不论你340万两年收入的数字是否准确,又是明朝哪个时期的数据。难道你认为340万两白银收上来,每年一分不用?都存库房里?难道你把财政收入理解为只入不出?

     假设只入不出,当然这个假设过于离奇,所谓三大征用去将近四年的总财政收入,这国库还不大匮?四年的总财政收入,用得干干净净,你猜此后国家支出的经费从哪里来?讲具体点,比如军费从哪里来?难怪从万历朝开始,明军欠饷,兵器朽败了,11万(一说47万)明军被6万女真完虐,显然不是偶然的~

[ 本帖最后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5 23:23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妖刀村正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1
编号 44092
注册 2005-7-23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8-6-25 23:1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08-6-25 18:00 发表


看来您的中文理解能力有差距啊。。。

我说的大部分时间内。。。大部分时间自然规避掉辽东战争的问题,简单的文字游戏而已,但不能挖个坑您就跳啊

刑部长时间无法审理案件给我举个出处,至于其他国家大 ...

  大部分时间?再次提醒,讨论问题要立足于现实和历史,YY要不得。好吧,在下佛心来的,帮你启下蒙:明朝万历这个年号一共使用了48年,而万历不上朝长达28年,小学算术会不?28/48,哪个部分算大部分?何况万历十年(1582年)以前,十年时间里主要由张居正主政。好吧,留给万历好歹像回事的48年里仅剩10年,10/48,这比例过得了50%?差不多1/5的时间过得去,这就叫大部分时间了?

  再论君所言的“军事节节胜利”,朝鲜战场明军主力在陆地上就屡遭败绩,辽东更是输得一塌糊涂。试问,万历朝真正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有几次?最大的两次,援朝抗日和萨尔浒大战,朝鲜战场明军在陆地上多次以多败少最后依靠水军和综合国力勉强耗过日本;辽东战场万历朝陆军出动规模最大的萨尔浒大战,明军主力几乎被全歼。小学算术会吧?你非要说朝鲜算胜仗,我不和你争。算上朝鲜战场,万历朝的大规模胜仗比例,顶多也才1/2,这算大部分?何况我还没计较萨尔浒大败后,辽东明军的节节败退。

  我又想起了君所言“宁远孤军应援救觉华岛”论,笑得肚子疼。历史不知道可以翻书,YY拿出来耍宝可是要闹笑话的哦

  另外,有关慕容君的财政收入说,这里我也找了点数据:张居正主政时期,明朝中兴,太仓积粮可支10年,国库富余钱财多达400多万两。也就是说,张居正积极改革,整饬吏治,所积累的国库充盈状况下的余钱也仅400多万两。而万历三大征,根据慕容君的计算,总花费达1200万两,这个亏空怎么补?自然是要裁减必要的国家支出,比如国防经费。何况,张居正死后,很多积极有益的改革政策被废止,国家发展远不及张居正时期,税收收入必然下降。万历朝开始拖欠军饷,是这种环境下的必然结果。再联系远一点,崇祯朝连续加征各种名目的“饷”,直接导致官逼民反,加速明朝灭亡,其实祸根还是出在万历。

[ 本帖最后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5 23:1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妖刀村正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1
编号 44092
注册 2005-7-23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8-6-25 23:1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08-6-25 18:00 发表


大部分时间自然规避掉辽东战争的问题,简单的文字游戏而已,

哦,导致明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辽东战争,居然被您忽略掉了?说了半天,原来您老在玩文字游戏?对不起,是我的错,完全高估了您老的水平,找错了探讨的对象。抱歉抱歉,您老今后放心YY,在下再不打扰。

[ 本帖最后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5 23:23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妖刀村正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1
编号 44092
注册 2005-7-23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8-6-27 00:3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好啊,我们码资料才是探讨的王道,这个比给小白启蒙有趣~

1,“宁夏用兵,费帑金二百余万。其冬,朝鲜用兵,首尾八 年,费帑金七百余万。二十七年,播州用兵,又费帑金二三百万。三大征踵 接,国用大匮。”《明史,宦官传》。

   未知慕容君三大征费银588万两的出处何来?

2,“其后接踵三大征,颇有加派,事毕旋已。”《明史,食货》

   假设国库充盈,如君想象富余200万两白银,为何还要“”派?慕容君也提到了往山东的派银,这还不说明国库空虚?你说山东派银说得振振有词,你明白山东派银的原因不?如果国库富余,为何还要加重税负?“”字明白?难道加重民间负担,苛捐杂税收上来,光凭突发事件后的账本数据反而说明了经济发达,国家富裕?这财务技巧用的,你要不要论证崇祯的各大饷促进了明朝经济增长?羊毛出在羊身上,把羊扒得赤身露体了,还要YY羊毛越扒越多,李自成们自然也就揭竿而起了。看来你完全不懂经济

3,“至(万历)四十六年,骤增辽饷三百万时内帑充积,帝靳不肯发。户部尚书李汝华乃援征倭、播例,亩加三厘五毫,天下之赋增二百万有奇。明年复加三厘五毫。明年,以兵工二部请,复加二厘。通前后九厘,增赋五百二十万,遂为岁额。所不加者,畿内八府及贵州而已。”《明史,食货》

    这是有关万历年间加派税收重负的又一条资料,注意三个重点:1,骤增辽饷三百万。2,户部尚书李汝华乃援征倭、播例,亩加三厘五毫,天下之赋增二百万有奇。3,时内帑充积,帝靳不肯发。

     这三条说明了什么?
     
     第一,万历朝张居正主政的繁荣时期,年入约400万两,而万历四十六年“骤增”辽饷300万两,3/4的增加比例,这负担老百姓承受得起?或者又要YY国库充盈?经济发达?
     第二,有关户部尚书引用三大征伐倭,播例,说明了“亩加三厘五毫,天下之赋增二百万有奇”是对三大征时期加派税收的重复,因此慕容君引用的资料描述国库突增200万两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三,内帑充裕,而万历帝面对内忧外患,不肯动用私房钱。这是史料记载,不容诸君YY。这说明了什么?万历帝英明神武?

       这之后,增赋更是骇人听闻的达到 了“五百二十万”两,超过了万历朝正常年份一年的总财政收入。哎呀,如此天文数字,账本上竟然一口气多出了五百多万!慕容君不会又开始臆想国库充裕了吧?

[ 本帖最后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7 02:20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冒牌 2008-6-27 08:02 +33 支持“码资料才是探讨的王道”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妖刀村正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1
编号 44092
注册 2005-7-23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8-6-27 00:5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中国历史上不乏抱负远大,开疆扩土,花费不菲的雄主。可是,人家花了银子,好歹扬了一回国威啊~万历四十六年,万历帝不从充裕的内帑中掏钱,骤增辽饷三百万,看看人家的小算盘,精着呢。我来介绍下,万历四十六年的辽东战事:

    明军惨败的萨尔浒之战,发生在万历四十六年,这个家喻户晓,不用我介绍了吧?

    后金军队继万历四十六年(1618)四月攻下抚顺之后,又于同年七月自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西老城)西南进入,围攻清河堡城(今辽宁本溪地)。明军守城副将邹储贤、参将张方旆,以兵万人固守城上,发巨炮还击,后金兵以云梯登城,明军不能支,城遂陷。邹储贤、张方旆皆战死。清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居四山之中,东距宽甸(今鸭绿江以北、丹东以上),南距叆阳(今辽宁凤城东北),北距沈阳。清河一失,金辽震惊,辽东由此而失屏障。

    瞧这大明朝差不多一年的财政收入,就这么打水漂了~之后更有恶性循环,老百姓苦啊~

[ 本帖最后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7 00:55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妖刀村正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1
编号 44092
注册 2005-7-23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8-6-27 01:0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有关慕容君所谓的军费从“太仓中来”,这里有几条很对口的史料~

       万历三十年,漕运抵京,仅百三十八万馀石。而抚臣议载留漕米以济河工,仓场侍郎赵世卿争之,言:“太仓入不当出,计二年后,六军万姓将待新漕举炊,倘输纳愆期,不复有京师矣。”盖灾伤折银,本折漕粮以抵京军月俸。其时混支以给边饷,遂致银米两空,故世卿争之。自后仓储渐匮,漕政亦益驰。《明史,食货》      
      
     万历四十六年(1618)六月二十一日,户部尚书李汝华言:太仓每年收入三百八十九万两,支出边饷三百八十一万两,其余库局内外等用又约四十万两,出大于入。以内供而言,万历六年进过大工铺宫各库监局钱粮共计八十七万六千三百七十五两。二十七年至三十年共进过诸王册立分封冠婚典礼各钱粮共二百五十五万七千二百四十七两,几乎为一年之收入。再以边饷论之,九边十三镇边饷,隆庆间每年共为二百三十九万左右,今增至现银计三百八十一万九千零二十九两。加以各省直奏留赈济灾民,仃征减免,太仓亏额尤不堪言

    万历四十六年(1618)五月二十四日,总督仓场户部尚书张问达奏言:今仓储空虚,京仓每年支放为二百三十余石,现在仓之粮为五百八十六万一千五百余石,仅有二年之积。通州仓每年支放七十二万余石,现在仓之粮为三十六万五千八百余石,不过半年之储。所在皆入不敷出,平时已不可支,若有急需更难济事。额之亏,皆由于积弊日久;用之不足,则由于弊之未清

    虽然这句“太仓中来”很逗,不过码资料这种探讨方式还是远远胜过一般小白的纯妄想空谈的,不错不错

[ 本帖最后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7 01:43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妖刀村正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1
编号 44092
注册 2005-7-23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8-6-27 12:5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8-6-27 10:58 发表

所谓财政危机是指白银而言,中央所征以实物为多,并无危机。1583年“京仓积米足资八九年,愈多则愈浥烂”;1588年“太仓米足支七年,而米价腾贵”。

再次提醒,不要乾坤倒转,时间混乱。

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死,此时“太仓积粟,可支用十年;国库存银达四百余万两”。《明史纪事本末》
慕容君举出个1583年的事想说明啥?又是万历的英明领导使得国库充盈?1583年以前都是张居正在主政好吧,万历哥不过是躲在深宫背书,这功劳岂能张冠朱戴?

“三大征踵接,国用大匮”注意,是三大征之后,国用大匮。慕容君举个1588年的事想说明啥?原来捣腾了半天,你竟然不知道“三大征”的时间我介绍如下:

  万历二十年(1592年),宁夏用兵;其(万历二十年)冬(1592年冬),朝鲜用兵,首尾八年(1600年结束);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播州用兵。因此,明史记载从万历三十年(1602年)开始,太仓入不敷出,完全真实客观。不知道慕容君风马牛不相及的资料,和三大征有什么关系。

  有关慕容君所言“中央所征以实物为多,并无危机”,这个比较搞笑~其一,你的论据是三大征以前的数据,边都沾不上。其二,明史记载就是积粮在三大征之后也空虚不堪用。其三,慕容君难道认为国库白银殆尽无伤大雅?骤增辽饷300万,以及此后频繁加赋都以200万,500万计,你猜这天文数字压下去谁最遭殃?所有的危机都转嫁给了老百姓,这还不算地方官吏腐败贪污的部分。中国的老百姓虽然跟兔子般善良,最后忍无可忍只有造反。矛盾最后在崇祯朝激化,但是祸根显然在万历这里。(这和万历朝辽东战事惨败导致的恶性循环,自然也是密不可分,万历帝神武啊

  当然,《明史》未必全部可信,你要继续翻案,颠覆《明史》都可以。不过拿出来的论据起码时间得对得上吧~你不信明史没关系,我个人认为《明史》是目前研究明朝历史最权威的著作,特别是在万历帝和三大征等问题上,清政府没有动机也没有意义造假~当然,你非要说《明史》满纸荒唐言,硬要一把辛酸泪哭万历,我也拦不住。如果这个论题最后竟变成《明史》的真伪,就没意思了~

[ 本帖最后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7 13:17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8 19:4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35845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