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挑战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在不断生长而非爆炸膨胀
性别:未知-离线 牛牛哥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1
编号 43874
注册 2005-7-20


发表于 2007-8-9 17:3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挑战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在不断生长而非爆炸膨胀

大爆炸理论根据“多谱勒现象”,以绝大多数天体光谱红移为主要依据,认为整个宇宙正在向外迅速膨胀,并得出一个结论:整个宇宙源于100多亿年以前的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发生前,宇宙是一个无限小的奇点,大爆炸发生后所有的一切物质才得以诞生。(不曾了解过大爆炸理论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
    
  那么"宇宙膨胀"为什么不可以理解为宇宙在不断生长呢?
    
    宇宙如何演绎:
    “融合——突破——再融合”是宇宙演绎的最根本法则。这个法则,决定了宇宙的存在。
    
    所谓融合是指:个体与个体之间相互作用,最后形成一个有共同的运动方向和统一秩序的融合体。两个个体相遇聚集会变大,是融合的一种表现。
    
    现在我们可观测的组成宇宙的质子、电子等粒子,是从若干亿亿年前比电子、质子等更低一个量级的粒子 xx 聚集融合生长而来。若干亿亿年前的这种小粒子 xx 是若干亿亿亿亿年前相对更加小的粒子 x 聚集融合生长而来……因为时间没有起始,所以不论在哪个阶段,宇宙总处在不断地从“相对的无”到“有”的生长状态之中。
    
    所谓突破是指:融合体共同方向和秩序的暂时破坏;突破的表现为粒子的衰变和分裂,这恰恰又是宇宙不断持续生长的又一个原因—— 
    突破之后每一个分裂体都是宇宙生长的一颗新的种子,突破之后的各个分裂体又可组成新的序列,更好地继续吸纳低量级粒子 , 实现生长。  
    所谓再融合是指:突破之后共同方向和秩序的又一次形成,并且相对于前一次的融合体,包含更多个体或者更紧密的秩序。
    
    宇宙生长的必然性:
    在无穷大的空间里,从无限多无穷小的粒子,融合演变成更高一量级的粒子;从更高一量级的粒子,融合演变成更更高一量级的粒子……历经无数次的融合演变,最后演变生长成电子、质子、中子等我们目前可以检测到的组成宇宙的粒子。
    
    ——宇宙之所以生长,源自宇宙中的所有物质——所有粒子和天体等都遵循“融合——突破——再融合”这一法则。下面我们要介绍的就是宇宙如何在这一法则下实现自身的生长及其必然性:
    
    无限多无序运动的粒子(假设其为粒子x)在宇宙间杂乱运动。有运动就有碰撞,起初,它们之间的相互碰撞并不引起有序运动——但是超过一定的时间范围时,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原本无序运动的粒子x ,在经过若干次碰撞之后朝着某一共同方向运动 ,从而形成一个有自己内部结构和序列的粒子x的聚集体a。
    
    接下来的相当长的时间内,若干个聚集体a会继续相互碰撞、融合聚集(同时继续容纳粒子x),聚集成一个相对的“庞然大物”——这个“庞然大物”质量不断变大,其球心引力也会越来越大,当它内部的结构秩序无法承受这一引力时便会发生爆炸——第一次融合结束了。
    
    第一次融合结束的时刻,也是突破发生的时刻。很重要的一点是——这次突破或者说这次爆炸的分裂物通常已经不是融合前的无序运动的粒子x——大多数的分裂物是内部结构和序列比聚集体a更紧密的聚集体b。当这些粒子x组成的聚集体b从“庞然大物”分裂出来以后,它们会有更好的吸纳粒子x的能力,开始继续相互聚集并且继续容纳粒子x——这就是第二次融合的开始。……接下来,当第二次融合形成的融合体质量越来越大,其内部结构秩序无法承受自身引力时,又会发生第二次突破——第二次融合结束,第三次融合开始……
    
    因为每次融合过程都可以容纳更多数量的低量级粒子x,所以当一次融合结束的时候,所有的粒子x的聚集体所容纳粒子x的总量必然大于前一次融合结束时的总量。同时每经历一次融合和突破,聚集体的内部结构和序列会更紧密。
    
    经过若干次这样的融合,当单个聚集体的内部结构和序列越来越紧密时,单个聚集体发生突破的周期也必然越来越长,从而形成一种秩序相对紧密,有相对稳定质量和大小的粒子x的聚集体——粒子xx,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粒子xx的数目会越来越多,最后形成粒子xx的无序运动群——这就是第一次粒子跃级。同时也形成了第二次粒子跃级——也就是粒子xx跃级到更高一量级的粒子xxx的基础。
    
    ——这就是宇宙生长的一个基本过程和宇宙生长的必然性。这一基本过程无限循环——就是宇宙从相对的无到有的全部过程。
    
    注:时间没有起始,时间越往前移,宇宙由越多更加无穷小的粒子组成,宇宙中的“无”总是相对的。
    有必要解释的是,在上述宇宙生长过程中,宇宙空间中低量级粒子x的数目并没有因为相当部分的粒子x演变成为粒子xx而减少,因为有无限多比粒子x更小一个量级的粒子也正在不断演变成粒子x .
    
    关于万有引力
    科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的规律,这一规律认为,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其引力大小与每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同时两物体之间的距离越远,两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越小。
    
    接下来,我们用“宇宙万物在不断融合生长”来解释万有引力的形成原因(以下简称为“引力子流理论”):
    
    天体间万有引力产生的原因是:天体不断吸纳周边的比组成天体的基本粒子更低一个量级的粒子(下面简称引力子),造成一个相对的引力子虚空,宇宙间无所不在的引力子必然向这一相对虚空补充,从而在天体周围必然形成一个向着天体中心的引力子流,引力子流就是引力产生的原因。(*注1)
    
    天体不断吸纳周边引力子的过程:组成天体的基本粒子不断俘获周边的引力子,相当于一台台引力子压缩机,把低浓度的引力子不断“压缩”成基本粒子的组成部分,从而会形成周边的引力子虚空。类似于房间中的空气压缩机把房间里的空气压缩了,必然使房间外面的空气流进来。——这一过程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宇宙的不断生长不会受到空间的限制,因为在宇宙的生长过程中,低量级的粒子跃级时总是被压缩了。
    
    *注1:由于万有引力是引力子流的产物,所以它是有一定传播速度的,万有引力具有传播速度这一结论也许是——为什么利用现有的万有引力定律计算的星体运动和宇宙飞行器运行轨道和观测到的实际运行轨道存在一些出入——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万有引力的大小不仅和物体质量有关,还和组成物体的基本粒子吸纳引力子的能力以及引力子对天体的穿透力等有小量相关。
    
    *注2:不要直观的判断地球吸纳引力子产生的引力不可能“有这么大”——在实际上,地球本身的半径约6400公里,地球的质量约为60万亿亿吨,它的引力作用随着离地距离增大而迅速减小,到离地700公里左右,即离地到地球半径不到1/9的位置,人造卫星甚至已经不用担心地球引力会把它吸到地面,而自由悬在太空作绕地飞行。所以相对于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地球吸纳引力子引起的“这么大”的引力是很小的,也是不难理解的。另外一个可供参考的数据是,据当代不少专家学者研究,地球一直处在不断膨胀中,在侏罗纪,地球的半径为现在半径的80%左右,并且据此解开了许多传统地质理论不能解决的地质和古生物之迷。如果这一结论推理过程的科学性得到进一步证实,那将是地球在不断生长的一个很好的直接证据。  
   blog.sina.com.cn/love3000 QQ:44458803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牛牛哥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1
编号 43874
注册 2005-7-20


发表于 2007-9-11 10:2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2 江城子 的帖子

科学家对宇宙爆炸遗留的微波背景辐射提出质疑
来源: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 2006-09-12  点击数: 9  
??美国科学家在2006年9月1日的《Astrophysical Journal》上发表文章,表明一些本该在微波背景中存在阴影的宇宙空间中并未发现阴影,从而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表明宇宙起源于大爆炸的证据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
??美国阿拉巴马大学(UAH)的科学家们应用最新精确的宇宙微波辐射测量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临近银河系的很多星系团不存在阴影效应。UAH研究小组首席科学家,物理学教授Richard Lieu博士通过应用NASA的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针(WMAP)探测到的数据分析了宇宙中31个星系团在宇宙微波辐射中是否存在阴影。
??“这些阴影早在多年前就被预言存在,”Lieu博士表示。“它们是唯一直接确定我们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原点距离的方法,如果你能在背景上观察到阴影,这表明辐射来源于星系团的后方,但是如果你无法在相应星系团的背景上观察到阴影,那一定有什么问题。在我们所观察的31个星系团中,有的存在阴影,而有的却没有。”
??如果传统宇宙大爆炸理论是准确的,并且我们所观测到的背景辐射确实是从宇宙最遥远的边际传播到地球的话,那么这些靠近我们所处银河系的发出X射线的巨大星系团理应全部在背景辐射中产生阴影。
??观测的结果显示,大约有四分之一被预言存在阴影效应的星系团确实存在阴影,这和在整个天际随机观测到阴影的几率大致相当。Lieu博士表示:“这说明或者微波背景并非来自于星系团后方,它并不能作为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依据,或者发生了其它事情造成这一现象,其中一个可能是,这些大的星系团本身就是微波辐射源,它们通过自身的某一部分—也许是内部的结构,或者是外部的光环状构造来辐射出微波。”
??Lieu博士又表示:“根据我们对已知的辐射源和星系团周围光环的研究,我们并不认为会有这样的辐射产生,很难想象数个不同的星系团会同时发射出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频率,强度均一致的微波。”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最早于1948年被预言,并于1965年被发现,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宇宙中的微弱辐射。由于这种辐射来源于宇宙的各个方向,有着近乎同样的频率和强度,所以宇宙学家相信它们是由宇宙大爆炸遗留下来的。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现在观测到的辐射是从宇宙边缘通过数十亿光年传播到达地球的。
??星系团是宇宙中最大的结构之一,每一星系团包含数以百计的银河系大小的星系,每个星系又包含数十亿颗恒星,巨大的引力导致在星系团的中心气体炽热得足以放射出X射线。同时高温也使得气体失去电子,星系团中巨大的空间内充斥着大量的自由电子,正是这些电子和微波辐射的光子相互作用,使得光子改变原有路线,从而产生阴影效应。这一效应最早由俄罗斯科学家于1969年预言。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牛牛哥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1
编号 43874
注册 2005-7-20


发表于 2007-9-11 10:5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关于物质无限可分等问题



QUOTE:
原帖由 an老忘密码 于 2007-8-9 18:17 发表
物理学只学过基本的,不是很懂.

你说是生长的,希望从能量守衡来说.说明一下能量的来源.看你的说法,好象是说此起彼伏。不知到能否有湮灭为零的角度,说明一下负宇宙的状况,或者是说明一下宇宙生长的原动 ...

宇宙难以理解的最根本之处是  时间无穷尽,空间无穷尽。  
从某种意义讲能量是一个世俗的概念   此刻的能量来源于过去  此点的能量来源于聚集成该点的无数可无尽分割的小点——
物质必然是无限可分的——宇宙在无穷的时间里的演化 此刻的一点只能解释为以往无数可分的小点聚集而来,否则便只能是凭空而来

宇宙生长的原动力只能解释为万物的一种共同属性 两个物体粒子相遇会变为一个系统,——这就是融合——老的系统不再有容纳新的粒子的能力是会爆裂从而重新具备接纳新粒子的能力——这就是突破(见主贴)——  这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本质原因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牛牛哥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1
编号 43874
注册 2005-7-20


发表于 2007-9-11 11:0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baby5213344 于 2007-8-20 20:00 发表
宇宙还在膨胀没错,但是现在膨胀的速度是加速度,并不是减速度膨胀

这正是大爆炸宇宙学无法解释的难题,因为如果宇宙膨胀源于大爆炸,膨胀在引力作用下应该是减速而不是加速的
大爆炸宇宙学同时无法解释膨胀的各向同性(可参考相关网络资源)

但是宇宙在生长则正好解决这两个难题 因为生长正好是加速度的,而且离我们越远的星体,在生长坼力作用下 离我们越远的星体的远离速度会越快 同时宇宙中的每一个点都可视为生长的中心点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1 05:2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07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