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征文】三只手!
性别:男-离线 cysa12345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好贴 1
功绩 103
帖子 795
编号 43873
注册 2005-7-20


发表于 2006-5-2 12:0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这几天读本区征文,颇有感慨,真是奇峰迭起,高潮连出。《人生自古谁无死》大气磅礴,生死明之。《星殒》奇葩绽放,一时瑰丽。看完本篇后终于忍不住小议一番。此文结构严谨,滴水不漏;行文潇洒,行云流水。一览之下,大起钦佩之意。现有以下心得,与各位分享。

1)不解处:桃花源与杭州似乎太远了些罢?“智广略一沉吟,道:“......赵施主有幸在太行西北寻得一桃花园处,便思远离江湖,就桃园里终老一生。......”为何王慧追杀师兄至此地耶?
2) (三只手)沉默了一会道:“人在江湖,做大侠、做魔头只在一念之间。”说罢指着王慧的墓碑道:“......那日我躲在佛像后,趁他刚进庙堂用梅花针射他双眼,虽未得手,但他慌乱之下,剑招已乱,他杀我不得,便只想着如何逃生,终究死在我手。”三只手很聪明,于此地伏击。无需以真面目示人,只用如此暗器,此情此景,便足以王慧心神大乱。至于不用夺魄针(见这名字,大约是淬毒之物),而改用梅花针,正显示出了三只手的慈悲之心。
3)我伸手阻住,将身跪下向三只手磕了三个头道:“......杀了你后,我便和柳姑娘成亲,你若心中有我,你也该心安了!”此处王铭之已知此女姓氏,还是称其为柳姑娘。内心深处,实已当她是武林盟主绿柳庄主柳大侠之亲女。绿柳庄主用心深刻,可见一斑。真是:江湖险,险不过人心。
4)名利,柳之荫当真是仅仅为了名利?名利二字,当真害人如许之深?文末柳之荫柳盟主死在睡梦中,却说得再明白不过了。名利一场,南柯一梦。也许,这便是柳之荫之流的悲剧。
5)留一手,留得好,留下了昔时恋情,留下了旧日思绪,留下了仇家血脉,留下了杀身隐忧。然而,一切皆在留下的那一手“龟息功”中,获得了凤凰涅磐般的重生。也许,在当他教王铭之雕刻的时候,就已然料到最后有镌石为书,以传消息之事了。这一手,留得真是绝妙。

三只手,一手天下绝学,一手至情至性,一手快意恩仇。三只手不是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却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伟丈夫。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ysa12345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好贴 1
功绩 103
帖子 795
编号 43873
注册 2005-7-20


发表于 2006-5-6 23:2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第一处,应该不是。有这段为证:“......三年四月之望,慧言有事外出,却隐于家中,值吾父染疾,冷无霜君每日熬药医之,慧暗使毒置药中,吾父死于是。......”三只手冷无霜的师父赵正坤是被二徒弟王慧害死在家里的。

第三项,估计有95%以上的可能性是楼主安排的
全文就此一处称呼为柳姑娘,正如你所说,这里应该是与前面呼应的。王铭之和薛婧一个完全不通世务,一个又被蒙在鼓里,全然不知柳之萌的真面目。所以后面三只手才告诉王铭之:“你若喜欢这女娃,她若能活,切不可再回绿柳庄,你俩涉世不深,从小缺乏关爱,又有这般武功,倘被坏人利用,江湖无宁日矣。倘若真心相爱,就这桃林深处,搭几木屋,能长相斯守,这一生足矣。”
另外输入“柳”和“薛”还是不同的,拼音是“LIU”和“XUE”,五笔是“SQT”和“AWNU”,都是截然不同的。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ysa12345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好贴 1
功绩 103
帖子 795
编号 43873
注册 2005-7-20


发表于 2006-5-19 19:3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这个,楼上的大可不必如此钻牛角尖.
能一眼看出文字中的疏漏是你的能力,但综观此文,作者在这种细节的处理上应该是很有一套的.
且不说一百个人一百种心思,就算考虑人之常情,还是有可能发生此类情况的.文中只是借用了这种情况,并加以敷展而已.文中的"我",流淌着与三只手冷无霜不一样的血,血统不同.有些血统上的事情是很难用常理解释的,这就叫做天性.也可以看作机缘巧合."我"踏足江湖前的江湖经验确实是少,从小到大,除了三只手,少林僧智广,少女薛婧,绿柳庄主柳之萌等寥寥几人之外,并没接触过多少人.但是这不等于他没有从别的渠道获取到信息.桃源外的小镇,偶尔迷路至桃林外的渔夫,每年清明去祭奠的那一排排不知是谁的坟墓,以及三只手待他时冷时热的态度等等,足以令他感染到足够的强烈排斥三只手的情绪.这种排斥性一开始可能表现为怀疑,后来诸事凑巧后才慢慢发展为敌对,最后甚至于欲杀对方而后快.主角的心理变化是有一个过程的.这点我倒是同意文中所写.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永远不可能是只有一两个人起引导作用的,变化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已发生,完成,等你惊觉时,已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了.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1 06:1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54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