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我思我在
» 论中国经济的必然崩溃——兼论中国改革的误区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论中国经济的必然崩溃——兼论中国改革的误区
绝世天骄
(启风居主人)
白衣伯爵
★★★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5
功绩
197
帖子
4681
编号
43763
注册
2005-7-19
家族
轩辕学院
#1
发表于 2006-4-17 18:5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论中国经济的必然崩溃——兼论中国改革的误区
天涯牛人woodwind最新发贴,原贴经济版:
http://www15.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78772.shtml
能让那些不确定房价走势的人看清形势。
最近闲着没事,在网上到处瞎逛。网上各种各样的人都有,能把问题看清楚的几乎没有。到处都是“以它山之石用来攻玉”。感觉也蛮悲哀的。
本来也不愿多说。想想还是说点吧。但又不知从哪儿说。觉得还是从密切关系我们生活的中国经济说起吧。
起了这样一个似乎“危言耸听”题目,本人并不是想哗众取宠,只是想讲讲事实、摆摆道理,告诉大家一些事物的真相和来龙去脉,使我们能够远离浮躁、归于平静。
人也许会问,你明明是想论证“中国经济的必然崩溃”,为什么又会扯上中国的改革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经济的崩溃”就是中国改革的必然结果。
也许有很多人都忘了,去年罗杰斯在中国接受采访时,回答记者的一段话。说是在等待中股市国的大萧条。其实我跟他一样,不仅在等待中国股市的大萧条,还在等待中国经济的大萧条。
关于罗杰斯的那段话,建议大家有空去看看。
我不知道罗杰斯为什么会得出那样的结论。我只想谈谈自己是如何得出这样的结论的。
先从“改革”这个中国近20年来最重要的字眼谈起吧。
什么是改革?“改革”改的是什么?革的又是什么呢?有人能用一两句话来把这个名词说清楚吗?能用一两句话把我们这20多年的改革境遇说清楚吗?都不能吧?我能。
改革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条件向资本主义生产条件的转变”!!
今天就到这儿,希望大家能回家想想,“社会主义生产条件”和“资本主义生产条件”的区别。
其实,马克思已经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前提和条件讲得很清楚了。什么“资本循环”、“两大部落的相互补充”等等,都是用来说明资本主义生产的必要条件。但对于很多没有看懂这一段的人,也许都不知道马克思想说明什么。
的确,这一段的确有点难度。我将从另一个角度来帮助大家认识这个东西。
首先我们一定要明确一个东西,那就是我们“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什么?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目的和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的目的有什么不同吗?
答案是:1、社会主义生产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看清楚了,是人的需求,只要是人,社会主义生产必须要满足他的需求);2、资本主义生产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也就是为了获取利润,实现资本增值;3、社会主义生产对利润没有要求,只要求能用于社会财务分配的产值更大,因此社会主义国家一般用产值来衡量社会财富;4、资本主义生产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看清楚了,是市场需求,而不是人的需求。什么是市场需求?就是有购买力的而且有购买欲望的那部分人的需求!!)。
好了,现在我们应该基本搞清楚了社会主义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区别了。因为生产的目的不同,因此,为这些生产服务的“经济制度”的制定的目的也不同。
换句话说,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服务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保护的是资本所有者,以及尽力确保这种生产能够更长时间的维持下去。
但这种资本主义生产能够无限制的维持下去吗?如果不能维持下去将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呢?其实,马克思已经把这个问题说得很清楚了,不能。如果不能,就会出现生产中断,出现经济危机。其实这就是《资本论》要说明的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存在着先天的缺陷。
这种缺陷的必然结果就是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实质实质就是生产过剩,即生产相对于社会有支付能力而过剩。其根源根源就是:1、整个社会生产的无序化和企业内部生产的有序化之间的矛盾,2、社会生产的无限扩大趋势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
其实就这两个根源而言,根源1是相对比较容易克服的,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管理技术的提高、宏观政策的调整等等都是可以减少或者甚至是消除的。而根源2时永远无法消除的,这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特征所决定的。只要有剥削存在,只要有剩余价值,只要资本增值,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由支付能力需求的减弱。这种根源只能延缓,而不能消除。
因此,后面我主要将根源2的成因和作用原理讲清楚,使我们来真正了解经济危机是如何来到我们身边的。
其实也很简单。在阶级社会中有两大部落,一个就是资产者和无产者,资产者所拥有的资本增值(利润)来自于无产者创造的剩余价值。也就是说,在无产者这个部落中的财富有不断向资产者这个部落转移的趋势。这种趋势的形成是由于这个经济体系中的经济制度所造成的。也就是说,由于拥有法律和制度的支持,无产者这个部落劳动创造的财富将向资产者这个部落转移。
当这种财富转移不断进行和加强时,无产者这个部落中有购买能力的需求会迅速下降,而资产者为了获取资本增值,他只有通过商品这个中间载体才能剥削剩余价值,因此他有无限提供商品的冲动。当这两种相反运动进行到一定程度,生产过剩(现在大都表现为产能过剩)就出现了。一旦形成过剩,资本主义的生产就难以为继,小资本就会开始破产,唯一能幸存的就是大资本。一旦形成小资本的大量破产,又会形成无产者的失业,加剧无产者部落购买力的下降,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一旦无产者违法维持生计,就会产生阶级斗争,如游行、战争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财富的转移速度是受阶级统治者所控制的。控制的办法就是税收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等等。也就是说,无产者向资产者转移的财富有一部分通过税收、财政转移等方式返回给了无产者。这是阶级矛盾调和的一种重要工具。要看清楚的是,这种调和只有在这个国家或者说是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中实现。
也就是说,在这个国家内部,它可以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转移,政府创造劳动岗位等实现阶级矛盾的调和。在国家外部,这个生产体系可以向外部转移剩余生产能力或剩余产品(即相对于自己国内有支付能力需求的剩余),这就叫做“倾销”或者“资本殖民”。
“倾销”或“资本殖民”的目的就是通过低价商品摧毁目的国现有的生产体系,最终达到控制该国经济命脉的目的。最终就是压低该国的原材料供应价格和劳动力价格,使其远低于自己国内的原材料供应和劳动力供应价格,以生产出更为廉价的商品,变相提高自己国内无产者部落的购买能力。
实际上这是一种把国内阶级矛盾向外部转移的过程,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自身的资本优势和技术优势实现对发展中国家的新殖民主义,其核心目标就是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
但这仅就单个资本主义国家而言,在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只有存在竞争,而无法形成调和,这就是帝国主义战争的实质。其实质就是争夺殖民地。
好了,现在我应该把萧条的根本原理讲清楚了。后面就讲讲我国的实际情况。
我国的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呢?这20年来我们都作了些什么呢?我们周围的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其实,前面我已经讲了,我们改革的20年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条件向资本主义生产条件的转变”的过程。原先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已经基本废弃,取而代之的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换句话说,就是以“按需分为为主、按劳分配为辅”为根本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向以“按资分配为主、按劳分配”为根本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转变。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转变过程,我们有必要对原来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作一大致的了解。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是不依人们的购买力为前提的,其前提是建立在其生产能力上的。这恰恰和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相反。由于,因此对需求的调控必须建立在生产能力之上进行计划调控。同时,由于按需分配并没有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因此社会主义生产的重点视放在基本消费品的保障上(大都通过用票或者行政发放的方式实现),而其他的一些消费品则是通过按劳分配进行调节(通过货币的方式进行实现)。
回到前面,正因为在社会主义生产体系中“人的需求是无限的,而生产能力是有限的”,因此,生产力永远是落后于人的需求发展的,产能永远是不足的,也就是说永远不会出现过剩的现象。也就不会出现生产的停顿,企业也不会破产。
当然,这也就产生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固有弊病。也就是说,为了平等,尽可能的消除由于人与人之间不平等而产生的阶级矛盾或社会矛盾,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放弃了对那部分按货币分配的商品的资源和资金投入。同时由于,基本消费品的档次都比较低,而对高档消费品(需货币购买)的需求有限,因此就造成了中国在民用高档消费品上的投入相对较少,效率也不高。
这和资本主义生产体系正好相反,由于基本消费品的利润有限和需求增长有限,而且无产者的购买力是相对下降的,因此,资本主义生产的目标开始转向资产者内部,去挖掘他们自身内部的那部分需求,这就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开发新的高档消费品。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对者部分得资源和资金投入更大,也更好地推动了技术的进步。
不可否认,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在技术进步的竞争中落入了下风,苏联解散也就可以理解了。苏联解散的结果就是,一夜之间,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彻底崩溃。
可以看出,社会主义生产体系的缺陷在于生产力不能满足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在财富供应阶段的矛盾;而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缺陷在于市场需求不能满足供应之间的矛盾,是在财富分配阶段的矛盾。
这两者矛盾的结果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人民内部矛盾”和“阶级矛盾”。
好了,我们来看看我么是怎么改革的,我们是怎样实现从社会主义生产向资本主义生产转变的。
1、经济制度的全盘西化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提供的必要的土壤。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这几十年来听得最多的就是经济体制改革。但经济体制改革到底改了些什么呢?也许大家都说不上来,最多也就说说股市什么的。这些新的经济体制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呢?普通老百姓大都不知道,因为他们没文化,他们大都不知道那些条条杠杠,那些文字,那些本本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们也从来没有想过,这些就是给他们生活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东西。
先来说说《民法通则》这个东西吧。这是个1986年颁布的法律。说的不客气就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奠基法。记得我学法律的时候,听一个法律人士是这么解读的。就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就适用于《民法通则》,属于阶级矛盾的就适用于《刑法》。在这儿,大家就不用我来解释“公民”和“人民”的区别了吧?
《民法通则》这个法律的颁布的作用是什么呢?说白了就是实现了阶级矛盾内部化!!!!让我们来看看《民法通则》中的主体的认定吧,一种就是自然人,一种就是法人。任何两个主体之间产生的矛盾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也就是说,你一旦和一个公司产生矛盾,即便是这个公司使用了欺骗的手段,使你受到了损失,在《刑法》所确定的那几种诈骗形式外,适用的是《民法通则》。换句话说,你这个公司可以在《刑法》规定的那几种诈骗形式外实现创新,创新出来的诈骗方法并不适用于《刑法》,而是用于《民法通则》。而《民法通则》的解决问题方法是通过调解,而不是强制实施。
好了,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我们的消费者为什么不受保护。《民法通则》保护的是谁呢?可能出台的《物权法》保护的又将是谁呢?表面上,《民法通则》在处理法人和自然人之间矛盾时,采取平等的姿态,但在实际操作中,自然人作为弱势群体要与一个法人(一个团体)要实现平等,在实际操作上是无法实现的。也就是说,民法通则并不保护弱势群体。农民工讨薪就是这种法律制度的必然结果。
当然,我们除了好多行政规定和相关法律在给《民法通则》打补丁,但在实质上根本无法解决这种阶级矛盾。
从另一个角度说,一部不完善的《民法通则》实现了“不平等”在中国产生的法律依据。围绕《民法通则》并以此为基础产生的各种法律更好地提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产生的土壤。比如说《证券法》、《公司法》、《合同法》、《信托法》、以及和诉讼相关的各种法律及行政规定,都是打着法人和自然人平等的旗号,干得却是保护法人的勾当。
至此,你还会相信小股东能和上市公司、会计事务所等等作对吗?有谁能来维护他们的利益呢?小股东自己有这个能力吗?看看我们的举证程序和办法吧。就是让你告不成。
其实还有很多,有心的朋友自己去慢慢看。
让我们慢慢等待《物权法》的出台吧。他们不把我们榨干是绝不罢休的。
再次,为了进一步明确我们的法律体系,我们一定要知道法律的性质。我们从小上政治课,就知道了法律是上层建筑,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具有阶级性的。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知道,我国的法律是成文法,也就是说,除非法律明确规定是犯罪,除此之外的你都可以尝试去做,结果就是无法可依,法院是无法对你进行判决的。比方说,恶意欠薪,就是不给你,老板欠你工资,不签合同,或者说是高薪诱骗你,你可以区法院告他(适用的是民法),你也许能赢(这要建立在你有充分的证据上,根据我国的起诉规定,谁起诉,谁举证,如果你无法有足够的证据,那就对不起了。),但你也许永远拿不到那笔钱,或者说你拿到那笔钱会远远小于你打官司所付出的成本。换句话说,你是得不偿失的。现在你还相信,这部法律是保护弱者的吗?对不起,这是弱肉强食的时代!
因此,我们在学习经济制度的同时一定要搞明白,这个制度是保护谁的,我们怎么才能成为大保护的对象。激进一点说,我们还怎么可以利用这部法律为自己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利用法律的漏洞进行合法的“犯罪”,就是我们学习法律的目的。让我们看看这些法律和相关法规吧:《民法通则》、《合同法》、《劳动法》、《公司法》、《证券法》、《信托法》、《贷款通则》、《婚姻法》等等。
给阶级矛盾披上人民内部矛盾的外衣,就是我国经济制度西化的重要特征。现在,我们也许能够看清楚那些不遗余力地推动我国经济制度西化的人的嘴脸吧。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年吧,1986年!!30年前,我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可笑的是,30年河东、30年河西,一点没说错,才过了30年,我们又开始了资本主义改造。已经改造了20年了,不知再改造10年后又会怎样。
2、按需分配向按资分配的转变。社会主义生产向资本主义生产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以“按需分配为主、按劳分配为辅”向“按资分配为主、按劳分配为辅”的转变。这个转变过程是什么呢?这就是中国的“市场化”进程。
什么是市场化?大家应该都有感触吧?说白了,就是什么都要花钱。“有理无钱莫进来”就是这个意思吧。市场化程度的标志是什么呢?GDP!!我在本论坛的另一篇文章《政治经济学入门》的西方经济学部分中已经很清楚地把GDP这个概念说清楚了。GDP就是这个经济体系以货币为中间物进行交换的量的总和。不管任何东西,用钱来买卖都可以计算进GDP。
既然,绝大部分的财富的分配一定要通过人民币这个中间物来进行,那我们如何来获得呢?劳动和资本利得就是两个主要来源。劳动很容易说清楚,劳动创造价值嘛。资本利得呢?有两种,权利资本和金钱资本。在改革初期,金钱资本很少,因为大家都一样穷。还记得我小时候,我们那儿有个银行被偷了,怎么都查不出来,结果因为那个偷银行的花钱大手大脚,引起了警方的注意,最终被抓。那时候最大的资本是什么呢?权利资本。还记得80年代末期的那场运动吗?口号就是“反腐败”。因为在那个时代,通过资本利得来快速形成资本集中是不可能的。唯一的途径就是“权利资本”。还记得那时候有“倒爷”这个职业吗?他们“倒”的东西是从哪儿来的呢?
下面我就来讲第三个问题:资本的转化。
3、全民资本向私人资本的转移和转化。要了解资本的转化,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私人资本的来源。在80年代早期,中国人都很贫困(用现在的标准来看),虽然他们过着比较稳定的生活,但这种生活犹如一潭死水,不起波澜。因为,那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目标,“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社会主义的的根本特征。在那个年代,可以转化为私人资本的来源有两个,一个就是已经成为了资本的国有资本,另一个就是老百姓的储蓄。为此,这20年来,在以《民法通则》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保障下,以市场化为口号,开始了一场羞答答的资本大挪移。
第一种就是国有资本向私人资本的转移。在94年以前,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双轨制经济时代,国有资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转化为私人资本。其中,权利资本就是最大的推动力和催化剂。也就是所谓的“以权谋私”。怎么来看呢?比方说,计划供应的物资价格远远低于市场供应的物资价格,以计划价格搞到物资然后再以市场价格倒卖,俗称“倒爷”,原先应该由国家享有的价格差额就轻而易举的转入了私人的腰包。在比方说,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的的个人承包(后来停掉了,类似于现在的MBO)。
在此,我们首先来搞搞清楚我们的国有资产有没有流失。据个比较时兴的例子吧,就拿商业银行股改来说,我们到底有没有流失呢?前面我已经讲过了社会主义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不同。社会主义生产注重的是产值,而资本主义生产注重的是利润,因此在这两个经济体系中的会计方法是不同的。比方说,中国的商业银行(其他生产类的企业都一样),他们没有利润要求,也就是说,他们的初始投资一旦投资后,除非财政继续投入,一般很少会自然增加。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经过多年的行政性运营,现在要转入商业运营,其实它早就资不抵债了,就是说,净资产为零,每股净资产也为零。现在外资花一块钱来买,我们是不是赚了呢?到底是我们精明呢?还是外资傻呢?外资自然是不傻的。也就是说,在账面上的资产外,中国建设银行还有没有在账面上体现的资产。最普遍的来说就是就是行政资源或者说是权力资源。我们每个国有企业在账面资产的背后都蕴藏着巨大的行政或权力资源。用现有的会计准则来看,那就是无形资产中的“商誉”!!
举例来说吧,中国建设银行,每股净资产为0,外资以1元钱入股,股改完成后,建设银行通过商业运行实现以过去三年平均每股收益0.05元,如果按每股收益0.2元,20倍市盈率应该价格就是1元,外方需20年收回投资。若股改后每股收益0.1元,该股价应该为2元,外方直接从资本市场盈利。因此,玄机在哪儿呢?玄机就在于每股收益的估算。一般估算的方法是过去三年的平均值,但它能代表未来吗?不能!!!现在大家想想,为什么银行有擅自改变合同的权利,收取账户管理费了呢?这部分收益在过去3年体现了没有呢?
这仅仅是个简单的例子。如郎咸平所说,通过内部人控制把公司近三年盈利做低或者亏损,然后自己接盘,都是国有资产直接向私人的转移。还有很多,比方说各种各样的行业许可证等等,很多资源都是无法记入账面资产的,而这些资源恰恰是能给企业带来利润的核心资产。
第二种就是居民储蓄被直接转为私人资本。这里面主要有三种手法。第一种就是大家熟知的“圈钱”,国家也“圈”,私人也“圈”,国家“圈”来了转了个圈又按第一种办法转到了私人的腰包里。这就是股市的作用,其实全世界的股市都一样的,并不是只是中国。关于股市的性质,我放到后面具体另讲。第二种就是,银行坏账。也就是说,我通过办法向银行获得贷款,然后利用法律的漏洞进行“逃废债”。具体为了避免被人利用,我就不说了。据个小例子好了,你用别人的或伪造的身份证和收入证明,以市场价格两倍的价格抵押贷款买套房子,然后逃之夭夭。就这么简单。第三种就是,通货膨胀。就是利用通货膨胀来稀释你的存款,比方说,你20年前存的钱,放在现在严重被稀释,货币的购买力严重下降。
然而在实质上,第二种方法最终大都将以第一种方法实现向私人资本的转化。为什么可以这样呢?因为法律,我们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尚处于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国有资产流失的办法我比郎咸平知道的肯定多。我要胆子大点,我也成亿万富了。可惜我天生胆小。
其实很简单,只要大家想想我们那些暴富的亿万富翁们,他们的原始资本有多少,他们在短短几年内成为亿万富的年收益率是多少。贩毒、贩军火都没有这么暴利吧?马克思那句话是怎么说呢?有300%的利润他们就敢上断头台。不过,不用怕,让他们上断头台的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呢。
好了,先把这个问题简单解说一下,大家应该清楚了吧?
4、内部矛盾的无法消除和新矛盾的产生。记得毛主席有篇《矛盾论》,看过的人估计不多,作为方法论能学透并能运用的人更是少。矛盾具有普遍性,随着历史的推移,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也会相互转化。矛盾是事物的根本特征,它不能被消灭,只能通过正确认识后被利用,或者降低负面影响。
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只要存在,都有内部矛盾(也就是人的需求和生产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和阶级矛盾(也就是由统治与被统治两大阶级由于财富分配不合理而产生的矛盾)。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在国家起源地论述中比较清楚地阐明了这个问题。
因此,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存在,必然就存在阶级矛盾。这两种矛盾在阶级社会中将永远存在,是不可消灭的。内部矛盾的化解需要通过生产力发展来实现,而阶级矛盾的化解呢则需要完善生产关系(包括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来化解。
中国目前面临的是什么呢?人民内部矛盾有所缓解吗?没有。因为随着供应的增加,人的需求也会增加,随着新产品的推出,人民又会产生新的需求。这种矛盾在人的人格自我完善之前是永远无法消除的。那新的矛盾有没有产生或加强呢?有。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个重要差别,也就是“绝大多数人统治小部分人”和“小部分人统治绝大多数人”之间的差别。
这种新的矛盾不用我再多说吧?大家应该都看得到吧?这么多老百姓上访,有几个有结果的啊?农民工欠薪问题,虚假广告,假冒伪劣等等等等,是内部矛盾吗?去年“保先”,为什么啊?说白了就是感觉我们的当脱离群众,党群关系不和谐,“权”不为民所谋,而为商和为己所谋了。因为我们的法律认为,“商”和“己”也是民嘛,“商”、“己”和“民”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而不是阶级矛盾。实质上呢?
好了,现在基本上把我们改革的一些东西讲清楚了。也把社会主义生产向资本主义生产转变的过程和大致影响说清楚了。
也许有人会问,你讲这么多到底是为了说明什么呢?这么多制度、矛盾应该跟国家同志有关系,这个跟中国经济的崩溃有联系吗?
其实,我说了这么多,就是有两个目的。一就是让大家明白所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就是资本主义经济,二就是让大家明白,阶级矛盾在中国真真切切的存在着,就存在我们的周围,而且有日益加重的趋势。
有的上面的那些作铺垫,下面我就可以给大家来谈谈现代资本主义的实质了,也就是中国近20年经济发展的实质了。只有了解了中国经济从哪儿来,现在在那儿,我们才有能预知他将往何处去。
前面我们讲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严重缺陷:社会生产的无限扩大趋势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说得简单点就是有效需求不足(有效指的是同时具备购买力和购买意愿两个条件),需求不足导致消费不足,从而导致生产停顿,生产停顿导致失业,失业再次导致购买力下降,购买力下降导致有效需求下降,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我们又可以看到另一个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重要区别,那就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是生产推动型的,就是说能够生产多少,我就消费多少;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需求拉动型的,就是说市场能够消费多少,我就生产多少。因此,资本主义生产会停滞,而社会主义生产不会停滞。
所以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是扩大生产,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就是扩大消费。
那消费的前提是什么呢?一是有购买力,二是有购买意愿。购买意愿我可以通过推陈出新、升级换代来实现,但购买力呢?我们怎么来实现呢?
好了,现在就到了我们关键中的关键了。我们怎么来提高购买力!!
不知道大家听说过“虚拟经济”没有,我好像在前一篇文章中讲过“虚拟经济”和“实物经济”的区别。有的朋友也许会问,经济就是经济,还有虚拟的吗?大家实在不能理解,如果学计算机的朋友就把它想象成“虚拟光驱”好了。
据个例子:两个人各投资5元钱成立公司A,总股本为10股,每人各五股,两人又都为公司员工,公司给2人发薪。公司生产大米,10元钱全部投入生产,年产量10斤,每斤原材料成本1毛钱,员工工资每月1毛,市场价格0.32元,单位净利润0.1。公司年利润1元钱。每股收益为0.1元。请问他们个人资产有多少?答案是5元。如果公司A上市交易,以20倍市盈利计算,每股值多少钱呢?答案是2块。这时候请问,他们的个人资产有多少呢?答案是10块。请问多出来的5块从哪儿来的呢?股票还是那个股票,公司还是那个公司,实物经济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怎么会多出来5块呢?
答案就是估值体系发生了变化!!!!!!!
好好想想这句话。
[
本帖最后由 绝世天骄 于 2006-4-17 18:59 编辑
]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绝世天骄
(启风居主人)
白衣伯爵
★★★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5
功绩
197
帖子
4681
编号
43763
注册
2005-7-19
家族
轩辕学院
#2
发表于 2006-4-17 19:0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其实只要大家仔细一想,很容易就能体会到这种估值体系的变化。比方说,上海一个老太太的一套老房子,10年前和现在没什么大的区别,老太太一只住在那儿。10年前说只有10万块的话,现在就有50万块了。对于老太太而言,10年前住在10万块的房子里和现在住在50万块的房子里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吗?老太太什么都没干,为什么她的资产在10年里面翻了5倍呢?到底是什么创造财富呢?还是劳动创造财富吗?
包括股票,一家公司股票价格(注意是价格)翻了一番,它的价值也翻了一番吗?是价值翻一番容易还是价格翻一番容易?价值受谁的影响而价格又受谁的影响呢?
现在我们就要引入的一个概念就是“虚拟经济”,俗称“泡沫”。就是因为有泡沫的存在,它极大的提升了我们的购买力。正是由于“虚拟经济”的存在,我们可以发行更多的货币,制造更大的“纸上富贵”,使我们感觉我们的财富在不断的增长中。其具有极大的欺骗性!!!
为什么具有欺骗性呢?因为价格是个时点数,在这一个时点上,你所拥有的财富不等于你在下一个时点拥有的财富。就拿股票而言,你拥有的财富是时刻在发生变动的。而你无法对你所拥有的“虚拟财富”进行控制。有一个更大的势力在控制、改变着你的财富。
其实,吴敬琏说错了,不是中国的股市是赌场,全世界的股市都是赌场,任何一个金融市场都是赌场。只要你还在这个赌场中,你的财富会时刻发生着变化,知道你成为一个穷光蛋,被最终赶出赌场。
但虚拟经济有什么好处呢?他为什么能够缓和资本主义的内在缺陷呢?因为,通过制造虚拟财富,它使人们感觉到自己的富有,使他们敢于消费自己原先不敢消费的商品。而正是这种消费拉动了整个资本主义的生产。事实上,他们严重的透支了自己的消费能力。
还记得我们讲得那个例子吗?为什么有20倍市盈利,市盈利又是什么概念呢?其实这只是“贴现”的一个简便算法。也就是说,它通过把未来十几二十年的收益贴现到现在,使之成为你的财富,让你提前消费了。
让我们再来看看“虚拟经济”的基础吧。他的基础就是一定的“实物经济”,也就是说,一旦虚拟经济脱离了“实物经济”的支撑,其必然倒向崩溃。为此,在虚拟经济不断壮大的同时,其必然需要更大的实物经济补充进来。
这个过程非常像我国出现的“传销”。
这个虚拟经济是谁制造出来的呢?资产者。他给你一个梦想(纸上富贵),你给他一个惊喜(金钱)。因为只有在不停的资本循环中,资本才能增值,资本家只有不停的制造产品并销售出去,它才能实现剩余价值的占有。
为此,他们会给你塑造一个一个梦想,一个个奇迹,用榜样来鼓舞你,诱惑你。改变一个估值体系要比任何事都容易得多。比方说,公司造假,各种各样的概念等等,其实是无时不刻地在影响你的价值判断标准,目的就是把你腰包里的钱掏出来。
因此,作为现在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虚拟经济”的作用,这个作用在美国70年代后期之后快速发展起来,蔓延到全世界。这恰是马克思始料不及的,他没有机会看到,并加以阐述,但我有这个机会。
为此,我们也可以下这样一个结论,在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有无限扩大的趋势,其目的就是在于把现在的矛盾推向未来,至于未来何时到来,只能拭目以待。
感觉有点乱哦。没办法,我为了大家能看得懂只能这样。因为为了掩盖资本主义的缺陷,所有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和各种各样的金融工具的运用,就是为了迷惑大家。使大家产生幻觉,如果每个人都学过马列主义和政治经济学,那资本主义就搞不下去了。
但无论他们怎么变化,无论金融工具怎么创新,无论经济制度怎么改变,无论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怎么调整,我们只要看清楚一个实质:他们的目的只有两个,一个就是调和阶级矛盾,另一个就是想方设法提高即期购买力(注意,使即期的购买力,就是眼前)。
比方说,美国的税收政策、福利政策等等,还有我国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等等,都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实现资产者的财富部分向无产者的转移,说白了就是别把无产者给逼急了。有比方说,美国为了拯救网络经济泡沫带了的经济衰退,放任美元贬值,还有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各地大搞房地产泡沫等等,都是为了避免衰退,提高即期的市场需求。其实中国98年之后已经面临了衰退,房地产又把这轮衰退给掩盖了。实际上,美国和中国都将面临一个更大的衰退。
好了,现在我们基本通过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固有的缺陷把经济危机的原因讲清楚了。但是我们一定要看清楚,这仅仅是单个生产体系自生的矛盾。
先做一个大胆设想,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美国一个国家或者这个世界上只有朝鲜一个国家,哪个国家更稳定呢?也就是说,当美国和朝鲜都不受外界的影响的时候,哪个国家制度更稳定呢?
做这个设想,我是想说明,在当今的世界上,是有多个形态的生产体系构成的,这些生产体系及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我作这个设想的目的就是使大家明白,美国这个体系的生存压力来自于内部,而朝鲜体系的生存压力来自于外部。因此美国的主要精力都是放在缓解内部压力和内部矛盾,而朝鲜的主要精力都是放在抵抗外部压力。
在回过头来看中国,毛泽东和邓小平作为我国的两代领导人他们的考虑重点也是截然不同的。毛泽东并不真正害怕外部的敌人,而是害怕内部的敌人,社会主义的堡垒不会被敌人从外部攻破,而会从内部攻破。自中国研制出两弹一星后,毛泽东更是坚定了这种信念。要知道,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是阶级社会,阶级矛盾并未消除,只要有机会,资产者就会反扑。
而在邓小平时代,邓小平害怕的不是内部的敌人,而是我们国家外部的敌人。自他访日、访美后,看到我们国家的技术落后,更坚定了他的这种判断,即只有自身强大,才能抵抗外敌,内部的敌人是不足虑的。
因此,两人截然不同的判断导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式和发展路径。
我无意于说谁对、谁错,这不是我所关心的,历史就是历史,对错没有任何意义。我只想知道的是未来。因为,胡锦涛的判断才是我会关心的。
讲了这么多,我把单体系的东西讲完了,其实还有很多很多,我仅仅是把我认为最重要的讲完了。
下面我们就要来看世界这个多体系构成的东西了。各体系的相互作用就产生了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显然,政治是为经济服务的,广义上的国际经济就是狭义上的国际经济合国际政治的综合。我们下面要研究的是广义上的国际经济。
个人很讨厌把国于国之间的关系分割成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一个经济体系和另一个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只有经济关系。政治仅仅是为了获得某种经济利益的手段,包括经济制裁、战争、恐吓等等。
还是来看看美国吧。在前面我们说过了,美国最大的矛盾是内部矛盾,和苏联一样,能打败他的只能是他自己。任何人无法从外部打败他。因此,为了避免自己被打败,美国唯一的途径就是把内部矛盾向外转移,转移给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确保这种转移的东西就是强大的“武力”。在很多年前,我们称之为“殖民主义”。现在被称为“资本殖民主义”。其道理其实和早期的殖民主义一样,早期是掠夺奴隶以获得廉价的劳动力和掠夺资源以获得廉价的原材料,现在更干脆,直接通过资本输出,在当地建立工厂,以获得廉价的生活品。
为此大家一定要注意,我们生产的廉价产品变相提高了美国国内人们的购买力水平。也就是说,美国国内的物价水平是存在大幅下降的趋势的。
同时,对于美国的巨额逆差,美元汇率的大幅贬值,再看看中国外汇储备的巨额增长,实际上美国顺利实现了对中国的通胀输入。也就是说,中国的通胀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美国自身通胀向中国的转移。其目的就是美国试图控制中国的经济,使中国重蹈东南亚的覆辙。
简单来看,海外资本的大举流入中国,由于中国必须要给予兑换,国内的外汇会增加,就必须发行新比例的的人民币,导致流通中的人民币大幅增加,人民币的发行过大就会引起通胀。同样,当海外资本流出中国时,国内外汇将会减少,而相应的人民币并不会被注销,这样就会发生本国币种大幅贬值的现象。
同样,当海外资本流入中国时,形成需求,会进入相关产业,并抬高该行业产品的价格,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该行业产生供给,但这种需求是短暂的,这种需求一旦消失或减弱,就会在该行业形成过剩。同样,如果出口受阻,同样也会产生国内的供给过剩。
这种过剩的形成主要是取决于供给的大幅增加,而国内的购买力提升相对滞后。这种过剩与我们前面所说的过剩有本质区别,我们前面所说的过剩是由于自身的资本主义生产危机而带来的,而后一种过剩则是外部资本主义体系转嫁给我们的。在这双重压力下,如果中国不能够找到迅速提高国民购买力或者向外部转嫁这种过剩,其结果就是毫无疑问的成为日本第二
看看我们去年的数字吧。去年国家GDP增长9.9%,广义货币M2增长了近18%,物价指数上涨1.8%。我们的实际通货膨胀率是多少呢?谁知道啊?学经济的恐怕也不知道吧?
其实大致估算一下就行了,实际产生的通货膨胀率是8.1%,但这8.1个百分点中,有一部分作为化为定期存款要在以后几年体现,1.8个百分点是当年直接体现的,还有的呢?那就是海外资本输入的通胀的。
这些资本的输入有的进入制造业领域,相对固定,还有的大部分都是游子,他们进入的领域都是资产流动性相当高的领域,如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以及期货市场。如东南亚危机爆发,游资撤离,这些市场是跌得最惨的。
因此,我们要看到,如当时的东南亚经济危机一样,资本输入会促进繁荣,资本流出会带来萧条。同时,资本输入会使该国货币升值,资本流出会使该国货币贬值。
试想一下,那些资本的拥有者是中国人吗?会在中国永久居住吗?他们最终都要把在中国的资本兑换成本国的货币,流回本国。一旦中国的货币出现大部贬值,实际上等于又提高了美国国内的购买力。中国进口货物的购买力等于又下降了。现在也许我们要用1亿条裤子换一架飞机,到时候只怕我们要用2亿条裤子换一架飞机。这意味着什么呢?美国人同样生产一架飞机获得的收入,现在可以多买一倍的中国货物,也就是说,美国国内的购买力又提高了一倍。
我们有办法来规避这种危机吗?然我们来看看我们能够采取的措施吧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3 01:5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807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