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姜维的北伐,弊大于利
性别:男-离线 岑平
(玉衡君)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6
功绩 85
帖子 2155
编号 4366
注册 2004-1-11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5-12-14 16:1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姜维的北伐,弊大于利。

陈寿对姜维的评价:“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况于区区蕞尔,而可屡扰乎哉?”
“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是批评其浪费人力物力的意思。
胡三省更是责备姜维:“屡败而不止,为亡蜀张本。”
总的来说,史书对姜维的才能也比较推崇,但是对于其北伐,却是大加责备。
如果让我评价姜维的北伐,我会说:“得武侯之术而不得武侯之略。”
姜维作为诸葛亮兵法、战略的传人,其战略以及战术一直秉承诸葛亮的作风。但是检讨其战略设定之后,不难发现姜维德北伐,只是明白了诸葛战略的形式而非实质。

下面取平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的诸葛亮的战略谈一谈诸葛亮与姜维的战略分歧:
蜀国虽是三国中最弱的国家,但亦是三国中最为活跃的国家。从诸葛亮北伐到姜维北伐,蜀国一直以攻方的身份出现在三国当中。这取决于蜀国的地利与战略。
在地利方面,蜀国在三国中占绝对优势。虽然蜀国国小地偏,却有着良好的防守地形。由于山隘众多,而且防线较短,用于防守的兵力因此大大减少了,这有利于蜀国进行北伐。
在蜀国战略方面,可以以“以攻为守”来进行概括。蜀国自称是汉室正统,在正统舆论上当然要与“谋反”的魏国对抗。因此,就算蜀国在蒋费时期没有进行北伐,但是由于国政方针与社会舆论上都指向魏国,所以在舆论上蜀国仍然以汉室正统为口号对魏国发动攻击。这造成蜀国一定会以攻方的身份出现在三国当中。
蜀国地小国偏,平原较少,相对来说,发展空间远远不及魏国。如果两国都互不侵犯,维持现状,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因此蜀国必须不断进行谨慎的北伐,骚扰魏国边境,使魏国的发展速度减缓,使双方差距扩大的速度放缓,以便蜀国生存下来。其实这应该是诸葛亮北伐采谨慎态度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胜了,能扩大骚扰面积,使魏国派出更多部队,使双方的差距扩大的速度进一步放缓,而且也算是顺应了蜀国的国政方针与社会舆论,以光复汉室为己任。败了,也不要紧。因为北伐采取谨慎态度,因此不会有很大的损失。就是因为诸葛亮北伐采这种态度,因此不接受魏延子午谷之计绝对是正确的。在对魏方面,蜀国采取骚扰的方针。在对吴方面,蜀国采取联和的方针。东联吴国,北扰魏国,蜀国的这种以攻为守的策略是极为可行的。
总的来说,诸葛亮的北伐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以攻为守,军政合一,谨慎北伐,保存国力,消耗敌军,阻敌发展,发展内政。

下面谈谈姜维的北伐:
频繁北伐,耗费国力。诸葛亮8年之内只是进行了数次北伐,而姜维却几乎每年必伐。频繁北伐也就是代表需要更多的物资以及兵员,但是从蜀国的国力看来,是不能支持如此频繁的北伐的。由于蜀国兵民比例比较接近,几乎是9民1兵,1方面国内生产能力降低,1方面国民负担加重。因此诸葛亮在世的时候,每次北伐必定自己想方设法集聚军备粮草,而不是单单依靠国内。最后一次北伐,更是准备了三年时间才进行。就是因为这样,诸葛亮北伐的阶段,国内不但没有怨言,而且诸葛亮的民望是很高的。而姜维的北伐,由于过于频繁,蜀国的国力消耗与国力增长根本不能成正比。与其说姜维是降将因此导致了国内存在一定的反对声音,倒不如说是其每年必伐导致国内有民怨。
皮洛士式的北伐。平早前在大话主站看贴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很好玩的帖子。里面提到一个故事,希腊国王皮洛士曾经率领2万多人与罗马7万人交战,虽然首战获胜,消灭6000多敌军,但是自己也损失了3000多人。仲然看来消耗了对方大量的兵力,但是此消彼长底下,希腊军队在之后的战事上,明显要以更少的兵力面对更多的敌军。作者做过一个统计,原来罗马军与希腊军的比例是2。7:1,而希腊军大捷之后比例却不降反升至2。84:1。姜维的北伐仲然损失比魏国少,但是由于两国的国力增长不能成正比,因此根本不能达到原来消耗对方国力,阻碍对方增长的目的。前文提到,姜维过于频繁北伐对于蜀国的国力是不好的。而在战略上也不能达到目的的情况底下,显而易见最终的结果是跟希腊军的国王皮洛士所言一般“虽然我们得到如此辉煌的胜利,但是如果再来这么样一次大胜,我看就没有多少人能跟我回国了。”而诸葛亮的北伐却不同于姜维的北伐,由于北伐不算太频繁所以国力增长比国力消耗大,导致了一方面达到了军事目的,歼敌减低魏国的增长,一方面也确保了己方的发展。
更何况最重要的一点是,姜维北伐的时候蜀国已经度过了诸葛亮在世时的国力顶峰,由于内政渐趋腐败而使国力衰退,又怎能支持姜维如此频繁的军事行动?国内宦官主政姜维不除而是不断进行北伐。古代一般较为推崇攘外必先安内。内部不定而进行频繁的北伐,这是不智的。也就是在内部不能专心而源源不断地支持北伐的时候勉强北伐,这样的北伐,力度只能是逐渐减弱。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战争是为了使国家在政治层面上面得到更大的优势。也就是说,战争的成功,依然要政治方面的配合。诸葛亮的时期军政合一,也使得内政方面能够更好的配合北伐。但是姜维时期开始,军政已经分离,也就使蜀国不能专心北伐。蜀原本已经是一个小国,与魏国相比已经是有天渊之别。如果不能军政联合,那么对抗魏国的能力自然减少,如此一来,又岂能对魏产生什么影响?在这样一个环境底下,再进行如此大规模的频繁北伐,是弊大于利的。
对比一下,不难发现,姜维的北伐,其实已经远离了诸葛亮那种北伐的轨道:
以攻为守,姜维时期已经不是守为大前提。
军政合一,姜维时期军政已经分离。
谨慎北伐,姜维时期北伐已经是每年必伐。保存国力,消耗敌军,阻敌发展,发展内政。

诸葛亮的北伐,是谨慎的智者型北伐,是即使不胜,也不希望失败的北伐。而姜维的北伐虽然形式上与诸葛亮的相似,却是鲁莽的匹夫型北伐,这样的北伐,已经违背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得武侯之术而不得武侯之略,”是弊大于利。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岑平
(玉衡君)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6
功绩 85
帖子 2155
编号 4366
注册 2004-1-11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5-12-15 11:3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天水英才姜维于2005-12-15, 6:22:38发表
不北伐,蜀就不灭亡了?有人会说姜维北伐加速了蜀的灭亡,哪又如何?难道要蜀国慢慢的很魏国拼消耗不成?事实很明显,第一种选择是晚灭亡,但早晚灭亡;第二种选择是早灭亡,但也要争取一线存活的生机。黄皓之流当然选第一种,越晚灭亡他就能越在朝廷兴风作浪。姜维选第二种,诸葛亮把遗志托付给他,他至少也要争取一下,其他细节问题可以见《天水。姜维》那篇帖子。

北伐是必然~是一定要进行的……
我这里说的,只是姜维的北伐方式不对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岑平
(玉衡君)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6
功绩 85
帖子 2155
编号 4366
注册 2004-1-11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5-12-16 15:4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陆逊{伯言}于2005-12-15, 19:02:52发表

QUOTE:
原帖由岑平于2005-12-15, 11:33:45发表
北伐是必然~是一定要进行的……
我这里说的,只是姜维的北伐方式不对

方式不对?对,应该遵循蒋琬那条道路,不走雍州,走宛城,对吗?要不,咱商量先取下羌地,然后取凉州?要不然干脆投降。别受苦了

不能损敌根本而损自己根本,这难道就是对?~~
走哪条道并不是本文所探讨的~~

如果要探讨,就当时情况,也就是西北一路……

但是对于北伐这个问题,应该保持什么态度去对待了?~姜维不明白他的做法只会导致事态更加严重……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岑平
(玉衡君)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6
功绩 85
帖子 2155
编号 4366
注册 2004-1-11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5-12-16 15:4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陆逊{伯言}于2005-12-15, 21:56:46发表
哎~~是吗?那以后怎么办?即使得了长安也不可能再进兵了,左右都风险啊

如果能攻下长安~~
那时的蜀国发展,能走的道路将会大大提升~~战略迂回度是大大提高~
当然危险也相对增加~
有危方有机~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也是新的政治的基础~~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岑平
(玉衡君)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6
功绩 85
帖子 2155
编号 4366
注册 2004-1-11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5-12-22 18:1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一马当先于2005-12-17, 18:39:51发表

QUOTE:
原帖由不败东方于2005-12-17, 13:33:16发表
其实楼主好矛盾的,支持诸葛亮北伐又反对姜维北伐。试想一下谁教姜维北伐。还不是诸葛亮。
一、就是不北伐等死。
二、就是北伐找机会。
诸葛亮数次出兵如此,姜维亦一样。他们思想根本一致,诸葛亮再活多二十年,十年也一样。天下有变魏国内乱不北伐等人整顿内政,一举灭蜀。

北伐本身不错,只是无明确目标和连年进攻,打无准备的仗

大目标就是复兴中原啊~~~~
小目标是恢复关中
诸葛的时候准备还是充足的~
最后1次北伐就准备了3年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3 18:0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607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