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三国实力比例
性别:男-离线 岑平
(玉衡君)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6
功绩 85
帖子 2155
编号 4366
注册 2004-1-11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4-2-6 08:0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三国实力比例      

魏七,吴二,蜀一。

根据小弟手上的资料,综合三国国土的大小,物产之丰盛,军力,户数,人口来检视,大致上有魏七、吴二、蜀一的比例差距。

何以见得?以下是小弟手上的资料:

蜀:现在引用公元263年——孔明死后三十年,第二代皇帝刘禅降伏魏国时所提交的《士民簿》的数字。根据《士民簿》,蜀的户口和人口是“领户28万,男女人数94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这是由蜀汉政府所提供的资料,应可成为大略的标准。蜀占益、梁二州。为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一国。

魏:魏的资料不大全,有一说法是“户口60万3千,人口443万2千。”估计其兵力接近八十万,吏三十万左右。魏占冀、幽、并、青、兖、豫、徐、河南、雍、凉、秦十一州。魏国实力最强,占据中原地区富饶之地。

吴:吴的资料也不大全,在吴的全盛时期,“户口52万3千,人口240万。”估计其兵力将近三十万,吏十万。吴占扬、荆、广、交四州,扬州本已是富饶之地,加上后来夺取荆州,实力大增。
  

从三国实力的比例再谈诸葛亮的北伐:

在这种情况之下,诸葛亮北伐时是以一敌七。换句话说,就算诸葛亮兴全国兵力来犯,魏国也只需派一部分兵力去抵挡就可以了。

由此可见,诸葛亮当时进行的北伐是多么的艰巨,此乃孔明六处祈山都失败的重大因数。

另一个方面就是物产方面,川中不产良马,此亦孔明难以取胜的一大要点。在蜀中交战尚可,但一到平原,没骑兵的蜀国就大大的吃亏了。就连孔明在南蛮征集的“飞军”也难以发挥其威力。加上养马所需经费甚多,蜀国原本已要支付庞大的北伐军费,如果加上养马经费,恐怕必令蜀国元气大伤。

还有一个问题是领导问题和人才问题。蜀国后主刘禅昏庸无能,听信宦官。诸葛亮用人注重人品,先人品而后才能。不像曹操先才能而后人品。此两样导致蜀国后期不但国内文恬武嬉,政治昏暗。人才还明显的不足。后期虽有姜维领兵,但部下已没有太多能人。廖化尚自任先锋,蜀之缺人,由此可见一二。加上蒋、费、董三相相继亡故,国中黄皓专权,朝政日衰。

相对蜀国,魏国自曹操在位时便任用贤能,人才辈出。吴国也有不少人才出现。这对蜀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外交问题,吴国表面上虽是蜀国的盟国,但是吴国内部对吴蜀联盟有什么看法呢?恐怕有想过吞并蜀国吧。始终蜀国位于吴国上游,顺江而下,对吴国是个威胁。加上荆州问题一直困扰着吴蜀两国。若不是魏国一直对吴蜀二国虎视眈眈,加上诸葛亮专注北伐,吴国也一直想北上占领魏国的徐州和寿春等地。所以两国一直没有互相攻伐。

国内国外这么多的问题困扰着诸葛亮,对其展开的北伐有着很大的障碍。有这么多的障碍,孔明北伐自然以谨慎为主。所以孔明并不赞同魏延的子午谷之计。但孔明仍能保持不败,此足以证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前后八年,当他以蜀全国之命运作赌注进行北伐时,所采用的战略为其毕生的才学混合而成。若检讨其战法,天才军事家诸葛亮的能力昭然若揭。


下面是孔明北伐前后八年的大年时表:

建兴五年(公元227年)作了万全准备的孔明,在此年三月向后主刘禅上《出师表》,踏上北伐之路。由成都出发的蜀军,暂时集结在汉中阳平关附近,等待进攻的时机。此年孔明四十七岁。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进攻祈山,但是马谡率领的先锋部队违反了孔明的作战方针,在街亭大败。孔明不得不撤退。回到汉中,孔明“挥泪斩马谡”,同时请示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以表示责任。

夏,同盟国吴在东部战线大胜魏军。听到消息的孔明决定作新进攻,再上《出师表》。冬十二月,孔明越散关围陈仓,因陈仓守将郝昭防守坚固,包围了二十多天尚未下陈仓,而魏国救军将至。蜀军粮尽而退。击败追击的魏军,杀死敌将王双。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春,令将军陈式平定武都、阴平二郡。为了牵制敌方雍州刺史郭淮,孔明亲出建威,达到战略目的后归还。

建兴八年(公元230年)春,魏发动攻势。司马懿由西城沿汉水,张合由子午谷,曹真由斜谷,分三路攻汉中,孔明布阵于城固、赤坂,加强迎战准备。魏因连续下大雨道路不通,进攻受阻而作罢。

建兴九年(公元231年)春二月,孔明亲自率军再度进攻祈山。魏调宛城守将司马懿负责抵挡蜀军。孔明为仲达坚固的防守所阻。夏六月,蜀军因军粮用尽,不得不撤军。

建兴十年(公元232年)在汉中让兵士休养,奖励农业,贮备军粮,制作“木牛”、“流马” 等运输工具,训练士兵作远征的准备。

建兴十一年(公元233年)冬天,囤集军粮于远征的路线斜谷口,整修驿站。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春二月,率十万大军由斜谷出击。第一次用“木牛”、“流马”运军粮。出渭水南岸于五丈原布阵,兴屯田已备持久战。与司马懿相持一百多天。秋八月病发,丧于军中。结束了五十四年的生涯,也结束了由诸葛亮自己主持的持续八年的北伐。


后记:

孔明主持的六次北伐,大部分时间都不是在作战,而是在作持久战。整场战争,与司马懿真正的交锋只有两次。并没有演义上写得那么多。因为敌方司马懿主张的战略原本就是坚守不出,而孔明也因国力有限,不敢冒险。孔明为保存国力,也只得用兵谨慎。六次北伐失败重点在于国力不足与魏国交战、物产不丰、敌军采取坚守的战略,当时最主要的问题仍然是国力不足。因为当时荆州已失,蜀国只占益、梁二州,实力有限。国力之不足由此可见,失去荆州这个战略要点对诸葛亮北伐的打击太大了,使诸葛亮一向主张的两路北伐战略(汉中一路、荆州一路)完全告吹。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岑平
(玉衡君)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6
功绩 85
帖子 2155
编号 4366
注册 2004-1-11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4-2-6 16:0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walker为何说所托非人?不明兄弟的意思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岑平
(玉衡君)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6
功绩 85
帖子 2155
编号 4366
注册 2004-1-11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4-2-7 09:0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还是觉得缓步发展适合蜀国,魏延之计不是蜀国所需要的。
诸葛亮的确是当时蜀国最适合托故的人选,只可惜庞统、法正死得太早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岑平
(玉衡君)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6
功绩 85
帖子 2155
编号 4366
注册 2004-1-11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4-2-7 09: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但是如果不按此法行事,只会加快蜀国的灭亡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岑平
(玉衡君)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6
功绩 85
帖子 2155
编号 4366
注册 2004-1-11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4-2-7 09:5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就是因为诸葛亮死后,后继的费伟、蒋琬二人都以缓步发展,休养生息为国政首要,使诸葛亮死后的二十年内蜀国能保持良好的社会环境,国家能继续向上发展。但是姜维一上任,就以急进的态度对付魏国,使国力很快衰退下来。加上蜀中四相相继死亡,朝里没人,奸臣当道,才导致蜀国灭亡。这难道能否认诸葛亮政策是正确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岑平
(玉衡君)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6
功绩 85
帖子 2155
编号 4366
注册 2004-1-11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4-2-7 11:3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认为诸葛亮政策是正确的。对不起,引起兄弟阅读的不便。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岑平
(玉衡君)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6
功绩 85
帖子 2155
编号 4366
注册 2004-1-11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4-2-8 09:1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首先,要肯定的是,无论蜀国做些什么,也难逃灭亡。可以说,国力、人力等问题都是难以解决,也不能责怪孔明的。重点是能把必亡的蜀汉维持多久,这一方面显出孔明的能力。
孔明使蜀国维持了四十余年,而强魏也只不过是多维持几年而已。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岑平
(玉衡君)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6
功绩 85
帖子 2155
编号 4366
注册 2004-1-11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4-2-10 16:3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可以說,諸葛亮与姜維的北伐都是沒有新意之擧,但是兩者的用意卻又很大的差距。可以說,諸葛亮的北伐只是為了以戰爲守,諸葛亮一定知道難以取勝,能做的,只是讓蜀囯活得長久一些罷了。北伐中原,光復漢室,只是一個口號,与反清復明並無分別。沒有這個口號,蜀囯活者就沒有意思,在民心方面更輸一籌。而姜維可能因爲被這個口號渲染久了,把這個口號當成是諸葛亮北伐的原意,因此姜維不顧一切的北伐。兩者一比,就知道兩者的差距是多麽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岑平
(玉衡君)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6
功绩 85
帖子 2155
编号 4366
注册 2004-1-11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4-2-11 11:3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万壑松风于2004-02-11, 7:34:42发表

QUOTE:
原帖由思念思想于2004-02-10, 19:51:59发表
正常打输了是退兵,偷袭子无谷败了是全军覆没,你会选哪个?
说明,这可是不能S/L。
偷袭失败可能马上灭国的,诸葛赌的起嘛?

如果把战争比作一场豪赌,北不北伐是决定赌不赌的问题,而用正用奇是下多大赌注的问题,输不起就不要轻易开赌局。发动战争时意气昂扬,上了战场才意识到自己输不起,于是逡巡前后,是不是有点太晚了呢?

再者,即便子午谷败了也没那么夸张,说会全军覆没有点过了。

前锋失败,不但损失了五千精兵,还损失了一员大将。而且诸葛亮进援之兵会陷入两难之地。
何况如果蜀国亡在诸葛亮手里,恐怕诸葛亮在今天不会是中国古代四大贤相之一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岑平
(玉衡君)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6
功绩 85
帖子 2155
编号 4366
注册 2004-1-11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4-4-27 19:1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强弱已分,一切其实早已成了定局。而诸葛做的,是开创了蜀国40多年的历史~~其才能不容置疑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岑平
(玉衡君)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6
功绩 85
帖子 2155
编号 4366
注册 2004-1-11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4-4-28 13:5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思念思想于2004-04-27, 21:40:15发表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强弱已分之说,综观古今,很多势力都是由小变大的发展,乃至掌握江山。如果一切以所谓“强弱”来论,那么所有的农民起义、以弱胜强就全是笑话了。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当年曹操如果以强弱来分,官渡之战根本没必要打,因为从国力上,他反正不应该赢。

思想思念兄此言差矣~~~
这里的强弱之分,是指全局~~~~并非单指一部分~~
官渡之战,曹操当时兵力地盘虽比袁绍少,但是在很多领域,曹操还是比袁绍强的~~
这是取胜的原因。
但蜀国当时要兵力没兵力,要地盘没地盘,要人才没人才,怎么跟魏国打?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岑平
(玉衡君)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6
功绩 85
帖子 2155
编号 4366
注册 2004-1-11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4-4-30 15:5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thounder于2004-04-30, 13:07:11发表
蒋琬,费(yi)和姜维是同时代人吧!
费,蒋文治和姜维的北伐是同时进行得把!

他们可以算是同期的人物,不过蒋费比姜维要大~~~
蒋费各执掌国政10年,在他们死后,姜维的北伐才得以进行~~~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岑平
(玉衡君)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6
功绩 85
帖子 2155
编号 4366
注册 2004-1-11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4-5-8 17:5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当时政事不举,士民薄上的数字的确有可能出错~~~
不过由于连年北伐(姜维的北伐)造成极大的人力耗损~~~
增幅不会大得去哪里~~~
最多不会上105万口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岑平
(玉衡君)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6
功绩 85
帖子 2155
编号 4366
注册 2004-1-11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4-5-12 13:2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陆逊于2004-05-09, 22:24:44发表
孔明有点过于细心中多了点粗心了~~他从国家的军事政治各方面都进行全面的干涉管理,没能很好的用人才是他的失误~~我们可以从蜀国前期的人员和后期的人员进行对比就知道了~~虽然诸葛亮自己聪明绝顶可是少了很好的帮手没有建立一个领导班子是不对的~~,至于所有没有人才,那一定是有的~~中华那么大,益州号称天府之国怎么没有人才~!~就如春秋时期的孟尝君,人曰:彼能得士.一直到了北宋时期,王安石先生才人为彼不得士:以齐国之大而受制于秦,何为得士???这就是那时候孔明的粗心~~虽然他认识到同当时中国北方的差距,但仅仅依靠军事是很难在改变局面~~连年不断征战让国家更加衰弱~~更重要是后期蜀国的政治腐败,很大原因是没有"君子",相反"小人"却越来越多,导致最后的国家沦落也是必然的~

诸葛的北伐没有导致大幅度的国力衰退阿~~~
蜀国在诸葛北伐损失的不多,只是姜维时的损失才大阿~~~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2 人在线 - 0 位会员(0 隐身), 2 位游客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12 04:3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59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