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赤壁战后孙权为自个江东攻合肥,陈寿为何写孙权赤壁前为刘备攻合肥
性别:未知-离线 xycqltwh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0
编号 432506
注册 2011-7-12


发表于 2011-8-9 12:3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赤壁战后孙权为自个江东攻合肥,陈寿为何写孙权赤壁前为刘备攻合肥

武帝纪——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

曾见有人质疑赤壁决战于208年11月中旬,为何三国志写的是12月

却鲜有人质疑孙权攻合肥明明是赤壁战后,之前孙权负责周瑜程普的后方补给支援,为何武帝纪写的是孙权于赤壁战前身在合肥。

从字面上看,有种孙权攻合肥是引发曹操征刘备的导火索,赤壁之战也算历史大事件,某个大事件的导火索竟然是事件之后发生的,真是够荒唐。

陈寿为何要这么做?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ycqltwh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0
编号 432506
注册 2011-7-12


发表于 2011-8-13 02:5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楼上,且不论十二月赤壁之战已结束,单就孙权攻合肥的动机,竟然是为了刘备,孙权也太苦逼了吧。这一时刻的历史舞台,孙权已然沦为刘备的疑兵游击队。

可真相果真如此吗?

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於吴

孙权曰: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

不奢望三国志吴书能将以上史料如实记载,可也至少提一下曹操在轻取荆州后,与书孙权,孙权知其有并已之心这类言词吧,这个要求过分吗?


208年刘琮降后,三国志魏书也好吴书也罢,看不到曹操与孙权有爆发兼并战争的征兆,曹操在荆州志得意满,孙权对刘琮有兔死狐悲的自怜之心,同时加深了对曹操的畏惧,但曹氏孙氏并未有交集瓜葛,这就是三国志处心积虑想传达的赤壁战前的时代背景。


将背景铺垫好,又将鲁肃从孙刘联合的首功位置上踢下去,浓墨重彩地渲染孙权被诸葛亮说服共抗曹军。

万事俱备矣

于是,武帝纪里华丽丽地出现

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

[ 本帖最后由 xycqltwh 于 2011-8-13 03:0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ycqltwh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0
编号 432506
注册 2011-7-12


发表于 2011-8-14 23:3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鲁肃在曹操离襄阳甚远时,以吊唁为名赴荆州,想拉拢刘琮刘备等人,共治曹操,孙吴筹划希望尽早且快速地缔结抗曹联盟。

所以楼上所说,孙权见曹操势大理应对盟友施以援手之类的,毫无意义,孙权早已着手这方面的事宜。不要因为三国志蜀书没有鲁肃的踪影,同时大力宣扬诸葛亮乃建奇策求援孙权,孙权才被其说服打动,因而你才产生如此想法,我是没法认同的。

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随着刘琮降刘备溃败,更重要的是曹操会猎战书摆在孙权面前,孙权最本能地是为孙氏基业而战,不知三国志吴书为何连如此重大的历史转折事件也无有一言半语的记载,误导三国志读者的思维状态依然停留在诸葛亮求援孙权说服其共抗曹军的事件层面上。

尽管已有心理准备,但看到“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时还是shock到了,我想三国志要写“曹操自江陵征刘备”尽可放在孙权攻合肥之前,何必把时间迁到攻合肥之后,幸亏孙权是208年12月攻合肥,若是209年年初才攻,莫不是要写赤壁之战直到209年才爆发?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9-7 23:4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899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