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kCy于2004-09-22, 23:15:41发表
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也有兩個方向
一這是英美。老實說美國這個號稱全球最民主的國家,其貧富懸殊是十分嚴重的,但正因為如此,才為國家提供龐大的廉價的勞動力。每年都有大量的新移民從第三世界國家抵達,並且馬上補充美國的底層空缺。當他們落地生根,積累一定財富後,下一代或再下一代就會慢慢提供他們的社會地位,跟著新一批的新移民就抵達。人口的流動對於資本主義社會來說就像新陳代謝一樣。英國的情況相近,畢竟她的過去是一個殖民地大國,使她吸納了全球上層、下層的人力資源。也因為如此,所以美英總能為持世界的主導權。
另一類像歐陸國家,她們也有很高的發展水平,而且貧富問題較輕,大部份人口都是中產,但相對的,國家近年已再難有發展,國內生活安定,但在國際舞台上一是漸漸淡出(如荷蘭、瑞典),又或需要看美英的面色(澳洲)。另外,加拿大在經濟上正面臨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一是高學歷的工作需求過大,大學畢業的都難以找到工作,另一方面像是快餐店工作的低學歷工作卻沒有人做。這幾年有很多百年老店都做不了,市場紛紛被美國公司取代,連加航也面臨將要破產的困境。
在美國你真能感受到這個國家活力四射,在歐洲則是感覺很安寧,當中又帶有淡淡的、嚴肅的氣氛(二戰後遺症?)。
基本上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分析是很準確的。要資本能夠累積,沒有一個強大的廉價勞動群是很難持久的。中國現在也是這個情況,在每年約8%的經濟增長後面,就是大量的內省農民往沿海一帶靠。就以珠三角的經濟為例,區內經濟增長在過去10年總值已超過10倍,但同時,作為一個普通的工廠員工,10年前人工大約是500元一個月,現在也是500元一個月,為什麼?
當然我對中國的了解仍是很少很少...
精彩!精彩!!
是呀,为什么呢?如果能另开一贴讨论一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