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留侯为什么能为帝王之师
性别:未知-离线 zoe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7
编号 41938
注册 2005-6-29


发表于 2005-8-12 21:4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隐士虽然隐身世外,却也可能成为影响时局的力量.黄石公应该就是这样的隐士.本身虽不出仕,却择徒传书,让年轻一辈去实践他的理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oe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7
编号 41938
注册 2005-6-29


发表于 2005-8-13 11:5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项羽本纪中说到:「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项梁)与籍(项羽)俱观(二人应是在围观群众中观看始皇出游的行列)。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我想司马迁纪录下这段话,是为了展现出项羽的豪情壮志.就如后文中项梁的反应:「梁以此奇籍。」由此番话,项梁才知项羽的志向,因此而看重这位侄儿.

 
由于人物特质的不同,因此采取的行动也各异.
例如:最初张良虽然采取了『行刺』这个风险很高的危险举动来报国仇,但看他行刺之后犹能安全撤退,显然他事前一定很仔细的研拟过行动方案、以及万一失败时的撤退路线.由此可见他的长处应是细心谨慎以及策略规划.再看他逃匿下邳的期间,也没有因为『身为通缉犯』而凄凄惶惶,反而常为任侠之举,日常行动也神态从容(黄石公就是在张良「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时来找他的)。黄石公之所以选中张良传授兵法,期望他能成为帝王师,主要应是看中他能细心谋略且从容处事的特质.后来张良也没有辜负黄石公之教,以军师身分辅佐刘邦灭秦兴汉.


项羽就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人物了.从项羽本纪中读者可以看到他的勇烈豪气,还有他惊人的军事才华(钜鹿一战大败秦军,威震诸侯).以项羽这样的特质,他选择领兵起事、以军事行动来讨伐暴秦,进而争雄称霸,其实也很合理,也显示出他「彼可取而代也」的志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oe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7
编号 41938
注册 2005-6-29


发表于 2005-8-14 12:0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梵天丸于2005-08-12, 20:21:16发表
笔者认为,作为一个老师,尤其是帝王的老师,首要的一点便是要有耐心。打江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他是日积月累逐步接近目标的一个渐进的过程,才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良好的耐心,他是不可能应对每一个突发局面的。张良后来为刘邦提出的火烧栈道的计策,就是要告诉刘邦要耐心的等待,等待时机的来临。说到这里那么黄石公是如何来考察张良的耐心的呢?张良为了取得黄石公的《太公兵法》总共用了15天的时间,在这十五天中,黄石公每每以迟到的理由来拒绝张良。笔者认为并不是张良每次去的时间晚,黄石公的目的在于考验张良的耐心,看它有没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如果只是因为张良去的时间晚的话,那么黄石公一定一气之下早就走了,也就不会有黄石公下邳圯上受书一事了。

其次,老者之所以让张良去为他取履,是为了考验张良是否尊重长者。在古代尊师与尊重长者是被人们看得很重的。如果一个人不能去尊重长者的话,那么他也一定不能够尊敬自己的师长。一个不能尊重师长的人,又如何能成为别人的老师呢?所以笔者认为在这里,黄石公是在考验张良是否是个尊师重道的人。

以上两点是笔者认为作为老师的最重要,也是黄石公最看重的两点。

诚如楼主所言:张良的过人之处:以大体为重、胆略、谋略、还有耐心与敬老尊师,使他得以通过黄石公的考验.

另外我也觉得:在这段取履与桥上相约的过程里,黄石公还想考验张良是否具有「面对任何逆境都能从容镇静」的品质.身为帝王师或谋臣,便须在君主遭遇危难逆境时给予有效的建议.若连自己也遇事心乱,必也无法辅助君主脱困.所以冷静从容,也是作为帝王师的要素之一.

关于黄石公所授之书还有一种说法:说这是黄石公融合自己的学说与古人遗着的心血结晶.若如此,黄石公对张良不仅是授书,而且是授业恩师了.在张良成了帝王师之后也不求回报,只在谷城山下留一块黄石给他作纪念.难怪张良一直感怀于心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oe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7
编号 41938
注册 2005-6-29


发表于 2005-8-22 13:2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songye999于2005-08-15, 19:53:32发表
愚以为张良为帝王师不仅仅是张良的问题,真正的英雄是刘邦。虽然不学无术,却有“英雄”本色——注意,不是“硬汉”本色,而是统领驾驭良才夺得天下的个人素质。

您说的也不错。就知人善任这方面来说,刘邦确实了不起。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31 22:1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69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