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春秋时期的两大阵营
性别:未知-离线 songlinbo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
编号 416555
注册 2011-3-5


发表于 2011-3-5 23:2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春秋时期的两大阵营

一方是齐晋吴,另一方是秦楚越。
齐桓公称霸的时候,晋国处于内乱,秦国乘此时正在发展,吴越两国还是小国。此时是齐楚两国大战。
齐桓公死后,楚国变得咄咄逼人,击败了宋国,不料晋文公时期晋国强盛,击败了楚国。
而在晋文公登位之前,秦国已经威胁到晋国(晋文公甚至是晋文公前几位的君主都是秦穆公立的,而且秦国势力已经发展到河西,所谓秦晋之好,都含有政治策略的痕迹),秦晋表面是亲家,实则为利益争夺者。秦晋之间互相大战。最明显的公元前578年,晋国率诸侯伐秦。当时晋国可以与秦国对抗,但为什么要出动大量诸侯。原因有三:一是增加胜利筹码;二是因为晋国是霸主,借此来调动诸侯来增加威信;三是为了防止在与秦国大战之时相持不下时,楚国来袭。借此晋国只需动用少数人马攻秦,而可调集大军防止楚军抄袭后方。君不见:春秋时期比较大的战争都是几个诸侯国与几个诸侯国大战的吗?
晋楚之争围绕着整个春秋中期,进行了百余年,谁也无法吞并对方。公元前585年,晋国与吴国往来,谋划夹击楚国。于是,吴楚之间大战连年,吴国任用孙武(齐人)、伍子胥,逐渐强盛,连续击败楚国。公元前506年,吴军攻克郢都,楚昭王逃亡。秦国发动大军援助楚国,昭王回到郢都。吴楚最后一次大战是公元前504年,吴伐楚,攻下番这块地方。
此战之后,楚国元气大伤,无法再战。而此时的秦国势力早已衰退,齐晋两国内乱,各国都无力再战。为了防止吴国再来攻打,楚国想到了一个办法:培植越国,对抗吴国。而此时吴国雄心博博,想要先平东南再争霸中原。于是吴越大战。这一期间,中原各国都遭到了吴国的侵扰。最终越吞吴,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而当公元前473年,越灭吴的时候,中国历史已经进入了战国时代。
总体来说,春秋时期的敌对双方出场顺序为:
齐VS楚,晋VS秦,晋VS楚,吴VS楚,吴VS越。
根据各国后来发生的情况加上各国联合与战争的因素,我得出的结论是:齐晋吴为一方,秦楚越为另一方。

一家之言,见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onglinbo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
编号 416555
注册 2011-3-5


发表于 2011-3-6 12:3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有一句话,叫做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齐、晋两国也是如此。齐、晋之间是朋友,也有时是敌人。
最出名的一个故事是,一次郤献子作为晋国的使臣出访齐国,因为跛脚被齐国的贵妇人取笑。于是第二年,晋大兴兵伐齐,齐军大败,这场战争在《国语》中被称为靡笄之役。所以齐侯到晋国访问。说是访问,其实是赔罪。大家可能会想,晋国为什么要派一个跛脚的大臣出访。这可能是这样安排,也有可能是郤献子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众所周知,晋国自襄公死后逐步走向内乱,大夫专权。三郤曾经是晋国的实际执政人,就好比后来的六卿一样。而齐国不也是派出过晏婴出使出国吗?这里当然扯远了。
回到正题。虽说齐晋之间有些战争,像铁之战,但是也不是很多,像。翻阅《史记》、《春秋》、《国语》、《左传》甚至是《公羊传》及《谷梁传》,会发现齐晋之间基本上是友好的,有时还会互相帮助一下。所以对于齐楚联合抗晋一说,我不敢认同。
吴王夫差在击败越国之后大举北伐,进攻中原各国。齐、晋就在其攻击范围内。而此是齐国及晋国内部正处在内乱,无法团结一致抗击吴国。当初晋国扶植吴国,让吴国攻打楚国,而晋乘此机会可以拖住楚国,使其无法与晋争霸。而当吴王夫差的时候,吴国已经击拜楚国和越国,羽翼丰满,所以吴王迫不及待的想要称霸诸侯。所以吴师北伐这是必然的结果。在黄池之会,夫差听说越国入侵,所以迫不及待地要回国。但有一条,他必须首先成为霸主。所以他强迫晋候交出霸主地位。其实,就算没有越国入侵这一情况,他也要称霸。所以这是必然结果。
其实秦晋之间百余年基本无大战,不是因为秦晋友好(秦要称霸要东进,就要攻击晋国。而晋要扩张则要西进,则要进攻秦国),而是因为秦国的衰落以及晋国的内乱及晋楚交锋。秦穆公死后,叫了大量的贤臣良将为他陪葬。从此一来,无人敢来秦国,秦国从此衰弱。这在《诗经·秦风·黄鸟》中有反映。而晋国内乱,而且还要与楚争雄,所以秦晋之间基本无大战。
吴越争霸不是最终结果。最终结果是:后来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越攻灭吴国。所以我把齐晋吴列为一方,秦楚越列为一方。
总之,事情事事在变,时时在变。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后来在战国中期,楚国攻灭越国,但那是战国时期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3 19:4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833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