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至雅座一周所感,提点意见。,对联雅座,春秋文艺,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标题: 【讨论】至雅座一周所感,提点意见。
性别:男-离线 江郎才尽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3
功绩 218
帖子 1299
编号 41595
注册 2005-6-24
家族 泡泡营


本人刚注册一周时间,本是偶然查游戏攻略查到轩辕论坛,随意逛逛,就到了此处,如获至宝,诗词歌赋等我差不多有10年没摸了,一时技痒,对了几个,谁知一发不可收拾,每日必来此一逛。(扯得有点远了。  )
   言归正传,记得我发的第一个对子,只有上官小怜一人回了贴,第二个贴是我对了两日的联集,幸得湘江子龙及气流两位斑猪大驾光临,子龙还作了点评,鄙人真是受宠若惊。
   但我看了几日,出联的很多,对的也不算少,可是评的却是凤毛麟角,感觉不到交流的气氛。有的新手进来,绞尽脑汁对了,却无人理睬,不知道错在何处;有时明明觉得不太满意的,也找不到提意见的联友,特别是很少见到斑猪的高论;当然人各有事,岂能相强,都是有工作的人,不可能花太多时间来评联。因此我想提个建议,不光是好联应加精华,好的联评更是应加,而且应加得多,这样才能加强互动,提高论坛的人气及联友的水平。
  不知大家以为如何?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江郎才尽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3
功绩 218
帖子 1299
编号 41595
注册 2005-6-24
家族 泡泡营


再补充一些想法,由于版主的时间有限,要他们来评如此多的联显然不切实际,我想是否能这样:
  1。每四人组一组,由版主视水平来定,必是常上线的方可,每人每天的出句数不得超过评联数,每组分两小队,两小队之间互相比赛,相互批评相互学习。只要是本小组的联必评,其它组的可按兴趣来选评。
2。由于每人水平不尽相同,鉴赏力也有强弱,评联难免会有分歧。遇到不同意见,大家可以讨论,如果本组无法解决,可请别组的高手来帮忙,如果仍不能解决,请版主来决断。
当然,艺术这东西是没有定规的,不一定非分个高低,只要大家在争论中有所收获,就是最大的幸事了。
  3。每组自建一个评联贴,集中本组所有对句,方便查找整理及点评。
  同意的请跟进。愿意和偶一组的也欢迎一起学习。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江郎才尽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3
功绩 218
帖子 1299
编号 41595
注册 2005-6-24
家族 泡泡营




QUOTE:
原帖由herui410于2005-07-05, 13:29:48发表
楼主关于评联的设想甚合我心,也是让象我这样的新人能够得到迅速提高的一个有效手段。赞成!

在这里还想提出另外一点建议:

大凡一项文艺的式微,都是由于曲高和寡、后继无人,比如旧律诗词;或者是因循守旧、难有新意,比如相声、评弹。所以要让对联这门艺术能够走入寻常百姓家,必须要提高其广泛参与的能力。

也就是说,先不谈什么音律平仄,也不管什么虚实工整,而是从能够被广泛认可的意境出发,鼓励新人出新对、对新意。主要是培养其对对联的兴趣。联坛老手,看到新人的对联,应该多多鼓励其推陈出新的创意,而不要首先指责什么出律啦、不工整啦之类的。

规则不是不讲,而是要善于引导。象湘江子龙开设的箱子学堂,就是一个给新人介绍对联规则的好方法。但是规则不是第一重要的。

说的大一点,中国人就是因为太讲究规则,所以在创新精神上比不过西方。

一家之言,请不吝赐教。

兄台之言甚善,其实刚接触对联的朋友,如果不是有很好的文学功底,很难做到既押韵合辙,又对仗工整,兼顾意境优美。那么我们首先必须让新手尽情表达自己,不必拘泥太多,有了浓厚的兴趣,再来慢慢学习音律,对仗等知识,逐渐提高自己的水平。因此对此类联友的作品,只要意境写得好,便应鼓励,如果意思尚且不明,硬要先去钻这些套子,必然会以辞害意,虽日对千句,复有何益?
  但对联是中华文化的精粹,好的对联,包罗万象,意趣迭生,更有意境机关双妙者,更是令人拍案叫绝。格律和对仗,是其必不可分的一部分,由音律方有抑扬顿挫之美,工整华丽的对仗更是让人赏心悦目。要成为对联方家,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熟知天文地理,通晓古今中外不可。这个循序渐进的度,就得把握好了。大家都知道一个笑话:有个小伙子学剃头,他师傅让他先剃冬瓜,他每次练习完后,便随手将剃刀往冬瓜上一插,师傅提醒他这是个坏习惯,但他听不进去,认为只要给人剃头不如此行事便可。结果后来技艺学成,师傅让他给第一个客人剃头,完事后他随手一甩,结果。。。我讲这个故事的意思就是,什么时侯让初学者改掉不重音律,不重对仗的坏习惯,应有个斟酌,既要学成技艺,也不能把剃刀往人头上插。
  至于说到创新,对句讲究炼字,炼句,炼意;我想,对联的创新应在意,而非抛去格律对仗,很多杰作,对仗都很出色,也没见出律,还是一个驾驭文字能力的问题。如果没有格律和对仗,对联只怕早已休矣!
  欢迎大家继续讨论。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7 12:2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13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