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隆中对》怎有脸被称为“千古名篇"?
性别:未知-离线 神州擂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73
编号 415889
注册 2011-2-27


发表于 2019-3-19 22:4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隆中对》怎有脸被称为“千古名篇"?

诸葛的如意算盘是拿下荆州和益州,可这俩地方并非群龙无首民不聊生等着你们去收拾,而是在战火纷飞的三国时期相对安定的两个地方。你们却坐在自己家里谋划着如何夺取别人家的政权和地盘,这不完全就是在搞阴谋吗?这在道义上说得过去吗?         
           就是奸雄们想夺人家地盘,他们不也总得找个理由吗,所谓"师出有名″,可《隆中对》连这个都做不到,怎有脸被称为“千古名篇"呢?什么“荆州其主不能守″,可人家不也守了那么多年吗,就是在你说这话的时候不还在那守着,那你这不是撒谎吗?又什么“刘璋暗弱",哦,你这岂不是摆明了说“老实人好欺负″吗?这能算拿得上台面的理由吗?能公开地以此作师出之名吗?
           所以《隆中对》充其量只能作为刘氏集团的内部参考资料,哪能拿到大庭广众之下还几千年地大肆宣扬叫人看让人读呢!不知羞耻吗?因为那说到底是在搞阴谋啊。可现在《隆中对》却作为大众读物进了各种教科书,而在历史上它也是很正面形像的,这实在反映了中国人和中国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价值观的双重标准,也就是虚伪。我们几千年来都没有这个自觉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神州擂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73
编号 415889
注册 2011-2-27


发表于 2019-3-20 17:1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那么,对于那些强盗流氓窃贼来说,只要是为达到自己的目的所采用的策略高明方法巧妙,那他们同样可以流芳千古了?

[ 本帖最后由 神州擂 于 2019-3-20 17:3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神州擂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73
编号 415889
注册 2011-2-27


发表于 2019-3-20 17:3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荆益二州可取不可取,要看你从什么角度看问题:从刘氏小集团的私利的角度出发也许可取,但从道义上并没有正当的理由。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神州擂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73
编号 415889
注册 2011-2-27


发表于 2019-3-20 17:3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隆中对》的价值是对刘备集团的,并非对普罗大众的,也就没有普遍意义上的价值,也就没有资格被称为“千古名篇”。
课本是要给大众看的,特别是给小孩子。我的意思很明显,就是《隆中对》只适合于小众看,不适合给大众看,更不适合给小孩子看。不然的话,许许多多的小孩子就在不知不觉被喂了狼奶,以至长大后对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那些兽性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 本帖最后由 神州擂 于 2019-3-20 17:37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神州擂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73
编号 415889
注册 2011-2-27


发表于 2019-3-20 18:5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hhp19910906 于 2019-3-20 14:12 发表
……道德这方面只能放在当时的标准下评判,不能按现在的观念.

道德这方面的标准是有延续性和长期性的,刘备当时就“信义著于四海”,这种“信义”不就几千年来一直被人们所认同吗?哪里只能放在当时的标准下评判呢?但自从用不义的手段取了西川后,他在这方面的声誉和人望是大跌了。

[ 本帖最后由 神州擂 于 2019-3-20 18:5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神州擂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73
编号 415889
注册 2011-2-27


发表于 2019-3-20 18:5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被教育凭着智谋和策划就可以去夺取别人的政权和地盘;
那么他(她)们长大后为什么不可以也想着凭着智谋和策划去夺取别人的财产和妻子(或丈夫)呢?
这将把社会价值观引向何处?这将造成一个怎样没有人性的社会和世界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神州擂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73
编号 415889
注册 2011-2-27


发表于 2019-3-20 19:3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有人说刘备原来的信义是装出来的,我不以然。我以为他的信义是真的,而且是出于天性,因为靠装终究会现出原形的,不会那么久地获得那么多人的认同。但是即使天性善良讲信义如刘备者,在外在的压力和诱惑下依然会有不义的行为。那么,对于我们一般人,特别是小孩子又怎么不会在压力和诱惑下发生异化呢?不尽力消解这种压力阻挡这种诱惑,还推波助澜,那么这种危机所导致的严重后果只会加速加重地到来!

[ 本帖最后由 神州擂 于 2019-3-20 19:4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神州擂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73
编号 415889
注册 2011-2-27


发表于 2019-9-16 08:4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刘璋把刘备请到家里去帮忙看家护院,结果家被刘备占了。这在道德道义上没问题吗?那只能说明你的道德标准有问题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神州擂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73
编号 415889
注册 2011-2-27


发表于 2019-9-16 14:4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有没有道德不是光看你有没有地盘。刘备在荆州退走时也没有地盘,为啥有那么多老百姓离乡背井拖家带口来跟着他?还不是因为他有信义有道德得人心嘛。刘备最大的优势和资源就在这,这么明摆着的事实也视而不见抹杀于无形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神州擂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73
编号 415889
注册 2011-2-27


发表于 2019-9-22 01:2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21 燕京晓林 的帖子

看一个人不能只看一时一事,要全面的看一生一世地看。刘备早年的道德道义可不是装的,人民的眼晴是雪亮的。至于夺刘璋的益州的确是他道德道义上的污点,此后再没有人以“信义著于四海”夸他了(如果谁还那么夸他反是骂他了)。但完人本来也是没有的,谁不会有些瑕疵污点?从主要的方面看,他不失为一位仁厚的长者。即使是失义地夺了益州后,他也没有对刘璋下毒手,就仍是体现了他善良的本性和真实面目。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神州擂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73
编号 415889
注册 2011-2-27


发表于 2019-9-22 01:4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22 江山笑 的帖子

领荆州牧的是刘表,不是刘备,他能有什么地盘?刘表虽然表面客气,但暗中是防着刘备的,也不允许他有地盘。至于他会收揽人心,这不必多说,他一贯如此,天生就这样,早就名声在外了。
        普通老百姓除了物质生活的需要外,也有精神道德方面的需求。你只强调一个方面,就显得片面不公正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神州擂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73
编号 415889
注册 2011-2-27


发表于 2019-9-22 11:5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燕京晓林 于 2019-9-22 09:44 发表
你这个说的就没啥道理。刘备背信弃义夺了刘璋的益州,刘璋最后为了百姓的安全,成都直接就投降了,刘备没杀刘璋有什么可歌颂的呢?你看看敌人投降之后不杀的多了去了,曹操那边你可以找出一大把,难道你可以据此说曹操比刘备仁义夺了?

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物怎么没啥道理呢?难道片面地评价人物才有道理?刘备夺刘璋的益州是背信弃义,但这只是他整个生涯中一个污点,并不能由此就抹杀了他曾经的亮点。刘备不杀刘璋虽然不值得歌颂,但也说明他不是那种心肠狠毒的人。曹操虽也有不杀降,但却有屠城的记录,而刘备就没有。两相比较,高下立判。总而言之,用现在的话说:曹操胜在智商,刘备胜在情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神州擂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73
编号 415889
注册 2011-2-27


发表于 2019-9-22 12:1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乌鹊南飞3 于 2019-9-22 11:24 发表
刘备的问题是平时满口仁义,也能做到仁义。但在关键问题上做不到仁义,总是行非法之事(套用印度的观点)。最典型的就是阴谋夺取同宗刘璋的基业,以及背弃伦常娶刘璋的寡嫂。

刘备在关键问题上做不到仁义总是行非法之事?这个不完全符合事实吧。他夺刘璋的基业是不义,但他娶刘璋的寡嫂反而可能说明他的仁义——他想对他曾经的不义作一点补偿。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神州擂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73
编号 415889
注册 2011-2-27


发表于 2019-9-22 19:3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刘备若不讲仁义道德,他也就没有太大魅力了。可以肯定地说,若如此弃长用短,他决不可能成就最后的王霸之业。但是,刘备的仁义道德与宋襄公的仁义道德还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大智若愚,后者则愚得有些头(尽管如此,他竟仍是春秋五霸之一)。

[ 本帖最后由 神州擂 于 2019-9-24 12:2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神州擂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73
编号 415889
注册 2011-2-27


发表于 2019-9-24 12:2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转帖

基本可以确定,在汉晋时代,“屠”字可以有攻占的义项。但是,具体到曹操的“屠”,应多指有残杀非战斗人员的情况出现。

范晔曾注解过“克城多所诛杀也,故称“屠”。以此观之,至少说明战斗中死伤非常惨烈。由于攻城战的特殊性,显然很可能有杀害平民的事件发生。在惜字如金,擅长微言大义的陈寿这里,“屠”的用法更加单一了,如果屠字仅指攻占,他不可能频繁在《武帝纪》中使用屠城一词,而《先主传》中没有一个屠字。记载孙权破江夏时,陈寿写道:“都尉吕蒙破其前锋,而凌统、董袭等尽锐攻之,遂屠其城。”显然,这里的“屠”是表示“攻”的结果,着重表现城破之后的情况,如果是简单的攻占,陈寿一般会使用“破”“拔”这样的字眼。

史有明载的曹操屠城次数是不少的,初平四年东征陶谦时屠彭城、傅阳、取虑、睢陵、夏丘;兴平二年屠雍丘;建安三年在征吕布的战事中屠彭城;建安九年击败袁尚后屠雍城;建安十二年北征时屠柳城;建安二十年西征时屠河池。另,由部将执行的,有建安二十年夏侯渊屠兴国、枹罕及建安二十四年曹仁屠宛城。这些屠城,基本上都可以认为发生了大规模杀戮,其中陶谦一案最为著名,也最为铁案凿凿。其他的,也基本可以认定。需要指明的是,“屠”有攻克的意思与曹操之“屠”非屠杀完全是两回事。

曹操的屠城事实上是一种斗争策略,这也是整个曹操集团在早期军事行动中的传统,这一点有很多旁证,如:

诸将皆以为豨已降,当送诣太祖,禁曰:“诸君不知公常令乎!围而后降者不赦。夫奉法行令,事上之节也。”

贼有千余人请降,议者皆以为宜如旧法,昱曰:“诛降者,谓在扰攘之时,天下云起,故围而后降者不赦,以示威天下,开其利路,使不至于围也。今天下略定,且在邦域之中,此必降之贼,杀之无所威惧,非前日诛降之意。臣以为不可诛也;纵诛之,宜先启闻。”

显然,“围而后降者不赦”,这是在曹操早期军事行动中的“常令”,至于它的目的,程昱已经说的很清楚。当然,到了统一北方的后期,这种情况已有了很大改观,程昱已辨析了这种政策必将改变的原因。例如,围壶关时,曹仁就拒绝了曹操破城后“尽坑之”的命令。
“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先主的话可不是空口白说的。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2 09:4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83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