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宋朝的几个人
性别:男-离线 zidaneluo
(罗睺祭使)

太常丞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安北将军
功绩 264
帖子 2678
编号 40739
注册 2005-6-11
来自 九黎幽都
家族 幽神幻韵


发表于 2009-7-31 23:2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胖果果 于 2009-6-7 20:54 发表
我觉得这是公私分明的表现。
不能因为政见不和就大打出手,至少这点明朝的文官集团就应该向他们学习

人格高尚固然是一方面,但制度约束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在封建专制时代,北宋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游戏规则:这就是老赵给子孙定下的“不杀士大夫”这一基本国策。

用通俗的话讲,政治斗争之所以残酷,就是因为获胜的一方如果不趁热打铁把另一方整死,他就有机会咸鱼翻身;而重新翻身的这方为了避免重蹈对手的覆辙,必然会斩草除根,永绝后患,就像当年成功复仇的勾践不会容许夫差的投降一样。

但是在北宋,在士大夫阶层废除死刑的游戏规则消除了这种看似不可避免的困境:获胜的一方不会担心自己有性命之虞,而如果将对手迫害得太惨,他一旦翻身可能会将这些“待遇”十倍奉还——毕竟,唯有从肉体上消灭对手才能杜绝这种可能性,但这又是规则所不允许的。北宋政治环境的宽松,根源就在于此“不杀”制度所形成的约束力。

所以,人性本善也好,人性本恶也好,关键还是要有好的制度。


顶部
性别:男-离线 zidaneluo
(罗睺祭使)

太常丞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安北将军
功绩 264
帖子 2678
编号 40739
注册 2005-6-11
来自 九黎幽都
家族 幽神幻韵


发表于 2009-7-31 23:3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张建昭 于 2009-5-26 18:52 发表
王安石的儿子王雱曾说——“枭韩琦、富弼之头于市,则法行矣!”其实细想话糙理不糙,变法不流血确实很难进行(变法本身利弊另当别论),但是王安石赶忙说:“儿误矣。”王安石这样刚愎的人,对政见不合者也只是撵出权力中心而已 ...

如果是商鞅,他会毫不犹豫的这样做,这是他变法所以成功的原因,也是他后来惨死的原因。
王安石不是商鞅,北宋也不是嬴秦,所以政治生命结束了的王荆公,仍然可以放心大胆的安度晚年。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3 02:2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92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