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感觉赵构秦桧杀岳飞是路线之争而不是卖国与爱国之争
性别:男-离线 zidaneluo
(罗睺祭使)

太常丞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安北将军
功绩 264
帖子 2678
编号 40739
注册 2005-6-11
来自 九黎幽都
家族 幽神幻韵


发表于 2009-7-20 20:2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一把菜刀霸轩辕 于 2009-4-22 16:05 发表
以前总是说秦桧卖国,后来大家觉得秦桧没那么大本事,又说赵构为了自己利益而卖国

我感觉不大合理,说赵构怕迎回二帝而不敢北伐收复领土之说不可信,谁当皇上看声望和权势,只要实际掌控了局势,弑父自立都经常发生,李隆基还没死,他儿子就自立为帝遥尊他为太上皇了,赵构不至于怕两个过气的人而放弃自己的固有领土 ...

古往今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卖国,这种事情多了去了。赵构杀岳飞,就是无数个这样的例子之一。

一、他就是害怕钦宗回朝
宋徽宗绍兴五年就死了,常说的迎回二圣实际并不准确;金庸老爷子认为,“二圣归朝,高宗将置于何地?”,这种观点未免也有些想当然。高宗怕的不是回来的皇帝本身——不要说自己已经是实至名归的天子,就算还不是,搞个禅让也不是什么难事。高宗不希望迎回二圣,跟数百年后大明王朝的景泰帝万般不愿英宗归国一个道理。具体来看,钦宗南归将给赵构同志制造三大隐患:
其一,途中就被镇将截留,挟天子以令诸侯;
其二,即使有惊无险的回到了朝中,他赵构除非把这个人杀了(显然只能暗杀,但万一泄密的话……),否则也掌控得了一时,掌控不了一世,稍不注意就可能成为其他野心家谋逆的工具,为政变提供稀缺的合法性,无独有偶,后世的“夺门之变”便是明证;
其三,即使高宗对这个烫手山芋的控制万无一失,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如果自己龙体不豫了,皇位该传给谁?高宗是没有儿子的。
这三大隐患,才是令赵构同志真正头痛的原因。

二、他更担心一股独大
南宋跟东晋一样,是一个流亡政府,高宗执政的根基不深。在这种情况下,政权的稳固依赖于里里外外、方方面面力量的平衡。在内外(宋与金)力量已取得平衡后,巩固皇权是必需的,所以就有收回岳飞、韩世忠、张俊三大将的兵权之举。倘若继续北伐,以岳飞同志的实力和威望,特别是他收编义军的传统和本事(高宗骨子里是不相信而且害怕义军的),岳家军发展壮大的速度很可能超过其他友军,力量的平衡就会被打破,这是高宗所不愿意见到的。“直捣黄龙”、“迎回二圣”也许只是口号,但收复开封乃至更多中原失地却不是什么impossible mission。届时,在执政者心中,威望日盛的岳飞即使成不了刘裕,成为桓温也是很可怕的。

总之,在杀岳飞这件事上,凶手不是一个人,高宗、秦桧、张俊、杨沂中这些有头有脸的人物都脱不了爪爪;但真要分个元凶帮凶的话,最大的帽子恐怕还得高宗来戴。

[ 本帖最后由 zidaneluo 于 2009-8-11 23:43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zidaneluo
(罗睺祭使)

太常丞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安北将军
功绩 264
帖子 2678
编号 40739
注册 2005-6-11
来自 九黎幽都
家族 幽神幻韵


发表于 2009-7-23 08:4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KYOKO 于 2009-7-21 10:28 发表
那这么说来岳飞就是自己看不清历史走向了,硬把脖子往刀口上撞

得了民心,失了君心,而已。


顶部
性别:男-离线 zidaneluo
(罗睺祭使)

太常丞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安北将军
功绩 264
帖子 2678
编号 40739
注册 2005-6-11
来自 九黎幽都
家族 幽神幻韵


发表于 2009-7-23 18:2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zdtxdl 于 2009-7-23 10:55 发表
做将军的都懂政治,唯独岳飞例外,看不清,的确是找死。
当然,我很尊敬他。

看来岳飞同志,你是政治白痴、官场智商不及格的观念在不少人心中根深蒂固了,我们先来看看你被整之前发生了什么:

枪打出头鸟,挨整的对象本来是威望最高的韩世忠,不是你岳飞;不仅如此,还专门把这么隐密的事情给你说了,可见领导还是信任你,给了你立功表现的机会——毕竟人才难得啊,何况你又最年轻有为。但是岳飞同志,你居然给韩世忠通风报信,把领导给卖了!这不明摆着告诉领导:“要我违背原则跟你混,没门!”按一般情况,下一个不收拾你收拾哪个?常言说的好,姑息养奸,就是对自己的犯罪!

然而领导还是爱才,考虑到你年轻,也许还可敲打磨练,这回打击的目标仍然把你放过了,而刘锜同志则不幸入围。但是有些人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回跳出来唱反调又是你姓岳的,公然反对打压刘锜的英明决策。岳鹏举啊岳鹏举,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偏自投!你要搞清楚,这天下是一家一姓之天下,不是百家百姓之天下!

绍兴三年,岳飞曾带着15岁的儿子岳云朝见高宗,其实就是拜老大,让领导加深对自己儿子的印象,说的不好听,就是为儿子跑官。史书记载,岳云虽“年尚少,上亦以战袍,戎器赐之”,随后被授保义郎、阁门祗候,成为正式军官。可见,官场上的潜规则,岳飞是懂得起的,他文武全才,可不是大老粗。后来岳云屡立战功,他却并不急着为儿子请功,现在不少人就拿这点说事,有说他蠢,有说他谦虚,有说他自私心狠,拿儿子的前程邀名……等等。这样的批评让我很无语。有宋一代,武将有功必抑,有权必夺;升的太快,很可能跌得也快,低调做人,反而长久。在岳云12岁的时候,岳飞就把他交托给了爱将张宪,“飞征伐,未尝不与”,让他积累军中资历,同时也可激励士气。将门出虎子,岳云很快成长起来,岳飞则数隐其功,其实际是对爱子的保护,也是对他心性的从小锤炼。为人父母者,无不希望子女比己强,特别不愿意看到子女继承自己的弱点,好比一个因没有念好书而生活艰辛的人,必然会努力让孩子读好书,找个好工作,将来不至于象自己一样受累。岳飞其人,就是太不谦虚,所以在培养儿子方面才会如此一反常态,这也说明他的确成熟了,懂得以退为进,但在大是大非目前,这时的岳飞跟初出茅庐的那个岳飞仍然没有丝毫分别。事实上,岳飞对儿子看似不近人情的“打压”结果,是十年之间让他从一介平民稳步升官到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这已经相当于今天的副厅级干部了,而此时岳云才22岁。

说这么多,只是想说明,岳飞不上路,不是他不懂,而是他不愿,不愿背弃自己的人格,不愿同流合污,坚持原则当然是要付出代价的。岳飞下狱,没有人为他说话,不是因为他口碑差,而是所有人都知道,如果这样做,就会成为岳飞第二。岳飞最先营救的韩世忠,也只敢在岳飞死后在秦桧面前发发牢骚;至于其他人,连牢骚都不敢发半句。明哲保身,这是人之常情,不能苛求他们都拥有岳飞那样崇高的人格,对此,我理解。但秦桧对言论的钳制,也可见一斑,当然,这是赵构同志乐意看到的,陈东、欧阳澈的血,的确没有白流。

最后,套用几句老话,批判一下万恶的旧社会:
1、官场有凤险,入仕须厚黑。
2、大是大非面前,没有第三条道路可选;你不落井下石,下一个被推到井里的就是你。
3、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在庙堂,身心俱不由己。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6 21:3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71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