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yu58584339 于 2008-4-22 16:41 发表
世人都知道,李世民杀兄逼父,实乃叛逆谋得皇位。李渊戎马一生,最终不是死在敌人之手,也不是油尽灯枯阳寿已尽,事业停在自己儿子的手上。还好这个李世民不是外人,基业没有葬送,若换了外人,李渊在历史上的 ...
首先,关于“文韬武略”:韬所指的是《六韬》,略指的是《三略》,文韬和武略都是比喻用兵的谋略,而老兄似乎误把文韬等同于文采了。
其次,关于曹公和唐公,应该比较的是什么?显然,这里不是比较两人的艺术细胞(真要比,曹公固然比唐公会吟诗,但唐公在乐器上的造诣曹公应不如吧
),而是比较二人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君主,「核心竞争力」当然就是领袖才能。要完全说清楚领袖才能可需要长篇大论,但大体上不外乎个人魅力、政治远见、识人御臣之术等几个方面;而在乱世之中,领袖才能还需要包括军事素养——即打天下的能力,但这个不是主要的方面(沛公与霸王就是一对明证)。
最后,再重复一下我前面的观点:“曹公胁天子以令不臣,统一北方,奠定曹魏根基;唐公以仁德孚众望,一呼百应,开大唐三百年基业。论军事,曹公当胜;论政治(即前面所说的个人魅力、政治远见、识人御臣之术等,不是指搞阴谋的本事),二者难分伯仲,或唐公稍胜一筹。”